Scienc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edfox (不知道什么名字好), 信区: Science
标  题: 一别廿五年 今又访月球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7月12日14:25:03 星期三), 站内信件

一别廿五年 今又访月球

作者:徐勇


新华社1998年1月11日专稿

   1969年7月20日美国东部时间晚上10时56分,在全世界至少5亿电视观众的注
视下,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作为登月第一人踏上月球表面时,曾经说过一
句在无数场合被人引用的名言:“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
步。”
  1998年1月6日东部时间晚上9时28分,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月球勘探者”号机
器人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升空,开始它为期一年左右的探测月球之旅。
  与阿姆斯特朗登月相比,“月球勘探者”号是人类沿着前行方向迈出的又一步

  勘探未来“定居点”
  1972年12月14日,与同伴哈里森·施密特在月球表面上逗留22个小时之后,攀
入登月舱准备返航地球之前,美国“阿波罗17”号飞船的指令长尤金·塞尔南留下
了一段话,作为向月球告别:
  “我现在站在月球的表面上,迈出在月球表面上的最后一步,回家呆一段时间
之后再回来──但愿就在今后不久。我相信,历史将会作出证明:我们今天提出的
挑战,将成为人类明天的目标。”
  然而,“阿波罗”登月计划结束后,美国航空航天局将注意力转向航天飞机计
划和奔向更遥远目标的星际探测计划,向火星发射了“海盗”系列飞船,向太阳系
外层行星派去了“旅行者”系列飞船。
  从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抵达、到1997年12月14日“阿波罗17”号离
开,曾经6次接待宇宙飞船、留下12名宇航员足迹的月球又恢复了早先45亿年的沉
寂,等待着38.7万公里外地球人类的再次造访。所以,间隔25年,1月6日“月球
勘探者”号升空时,昔日参加“阿波罗”计划的美国航天领域内许多“元老”表示
,这是早该成行的月球之旅。
  不过,“月球勘探者”与将宇航员送上月球为目标的“阿波罗”计划不同,它
既不搭载宇航员,也不直接在月球表面着陆。它的使命,主要在于探测月球表面以
下是否存有水源,并且测绘月球地貌、发现其中矿藏、研究其地质构造。
  早在参与“阿波罗”计划的美国宇航员从月球搬回总共386公斤岩石标本之前
,建立人类在月球上的“定居点”、开发月球上的矿产资源、将月球转变成作遥远
星际旅行的中转站就已经在设想之列。此次“月球勘探者”号承担的任务中,发现
水源是为了满足人类未来生活在月球环境中日常需求,探测月球10种主要矿产元素
是为了确定其资源储藏,绘制赤道以外月球4/5表面的地貌图和研究月球的地质构
造是为了方便将来选择建造“定居点”的地址。
  按照一位航天专家的计算,如果美国每年投入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0.25%的
资金专项用于航天项目,同时作10年或更长时间的准备,那么,就有可能在2015年
前后重新开始一系列载入登月活动,在维持一座环绕地球运行的空间站的同时在月
球上建造一个基地。
  美国航天“新概念”
  从为未来作准备的角度说,“月球勘探者”号的意义是“阿波罗”计划的延伸
。但同样负有探测月球的使命,25年前作最后一次登月旅行的美国“阿波罗”计划
与刚刚启程的“月球勘探者”号,反映出与不同时代相适应的不同主导思想。
  “阿波罗”计划诞生于“冷战”时期,为了与1957年首次发射人造卫星、
1961年首次发射载人宇宙飞船的苏联在月球上一争高下,项目庞大、耗资惊人、历
时漫长。
  与此相比,“月球勘探者”号问世之际,“冷战”已是历史、美国航空航天局
的规模及其预算也已大幅度削减,“短周期、高效益、低成本……自然成为一个“
新概念”。
  ●资金
  在资金方面,“阿波罗”计划耗费了当时的254亿美元,相当于1997年的1000
多亿美元,占1965年美国联邦政府预算的5%;而“月球勘探者”号总共只耗费
6300万美元,相当于1996年预算的0.00225%。
  ●人力
  人力投入方面,“阿波罗”计划动用了3.6万名航天局工作人员,包括承担设
备和飞船、火箭制造任务的承包商在内,则至少牵动了36万人;而“月球勘探者”
号即使在项目实施的高峰阶段,参与的总人数也仅相当于50个全日制工作人员。
  ●重量
  “新概念”的结果,是“月球勘探者”号的重量不及一辆“福特”牌中型轿车
的1/5;而且,无人驾驶探测器内不带计算机,因此更像是一架模型,需要依靠无
线电 信号遥控,才能飞行。不过,项目设计师宾德保证说,它能提供极高质量的
科学数据。
  “新概念”背后的更深考虑
  实际上,在“月球勘探者”所体现的“新概念”背后,还隐藏着更深层的考虑
,即简单技术与复杂技术之间,以及资金效益与资金风险之间的权衡。
  90年代以前美国的航天项目,运载火箭和送入太空的飞行器往往是一个庞大系
统,需要相当长的开发时间,动辄耗费数十亿甚至几十亿美元。系统复杂,以将“
阿波罗11”号升入轨道的火箭为例,零部件数量超过560万个,既增加了发生故障
的可能性,又降低了适时作技术调整的灵活性。一旦项目失败,浪费的不仅是有限
的资金,还有无法挽回的时间和科学家宝贵的精力。
  小系统的好处,一方面在于能够采用相对简单的技术,增加系统的可靠性;另
一方面还在于将数十亿美元拆散到几个甚至十几个项目中去,从资金投入角度分散
风险,即使项目失败,依然有望产生可观的总体效果,推进科学研究的前沿。80年
代在美国流行的“小即是美”的经济理论在航天领域也有其应用价值。
  据此,在美国航天局的规划中,小项目已是新的航天项目重点,归入专作星际
探测的“发现”计划名下。根据这一计划,在“月球勘探者”号之前,去年已向火
星发射了“火星探路者”号。
  从“阿波罗”计划到“发现”计划,一个新的航天概念正在付诸实践。这一概
念在美国航天局局长戈尔丁的表达中,就是要“更快、更好、更便宜”。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7.10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60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