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razy (雪山), 信区: Science
标  题: 厄尔尼诺与社会(3)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Apr 13 00:17:00 2000), 转信

    赤道太平洋地区自西而东的大气环流,很象是在生着火炉关着门窗屋子里空气流动
的情形:放置在房间一角的火炉将屋里的部分空气加热,热空气变轻而上升到屋顶,再
向较冷的窗户一侧运动,然后下沉到达地板,最后又向着火炉流动。
    赤道太平洋的海气相互作用形势的正常状态如下所述:太平洋西侧靠近赤道的地方,
海表有块水温很高的水域,被称为“暖池”,面积大约有美国本土那么大。海洋在几百
米深的地方,有一个温度梯度很陡的跃变层,其上是暖水,其下是冷水,这一存在急剧
温度变化的层结被称为“温跃层”。“暖池”区的垂直范围就从海表延续到温跃层,厚
度约有二、三百米。西太平洋的海面高度,较之洋盆东缘的海表要高出几十厘米。这是
    由于低纬海表盛行向西吹的信风,在风力作用下,表层海水被吹向太平洋海盆的西
缘。对于其上方的空气来说,赤道西太平洋的暖池是一个大热源。空气被加热后产生上
升运动,形成对流,极有利于成云致雨。暖空气上升到大气高层后,太平洋东西两侧气
压差的作用,推动逐渐变冷的暖空气向更高的高度(例如对流层顶)移动,同时流向东
太平洋。最后,冷而干的气流在东太平洋下沉。空气的下沉不利于云的形成和降水的产
生。在风力作用下,干空气沿地表向西运动。运动过程中,不断被海表加热,并从中吸
收水汽。
    同样,在正常情况下,赤道东太平洋的温跃层相对来说非常浅,在南半球夏季和秋
季更是接近海面。在西太平洋,其深度可达200多米。东太平洋海平面的高度,也比西
太平洋的低几十厘米。厄瓜多尔、秘鲁及智利北部沿岸的海水涌升非常强烈,使得东太
平洋的海表温度明显低于西太平洋。
   厄尔尼诺发生时,大气环流会发生相应的调整。跨越赤道太平洋盆地向西吹的地面
东风减弱,西太平洋风向反转。这使得暖池区的海水向东扩展。随着暖水的东移,西太
平洋的海平面高度下降,而东太平洋的海平面高度则上升。由于东风逐渐减弱,赤道中、
东太平洋海表水温将升高。与此同时,温跃层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在赤道西太平洋向着
海表上升而变浅,在中、东太平洋则加深。由于温跃层的加深,秘鲁沿岸的海水涌升虽
然继续存在,但带到海表的水温较高,所含养分减少。
    随着赤道中、东太平洋水温的升高,与此同时,赤道西太平洋的水温则变冷几度。
由于对流活动总是发生在海表的暖水区,结果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的大气对流活动加
强,而西太平洋海域的大气对流则减弱。强对流活动区的位置变化,将导致澳大利亚和
印度尼西亚发生干旱,中太平洋有台风生成,而秘鲁原本干燥的沿岸地带则普降暴雨。
这种情形可持续12到18个月之久,直到地面东风再次加强,将暖水吹回到西太平洋暖
池水域为止。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crazybaby.bbs@smth.o]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5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