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os (白杨), 信区: Science
标  题: 关于长江的一些文章(5)
发信站: 紫 丁 香 (Fri Sep 25 15:01:17 1998),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eos 的信箱 】
发信人: seed (种子), 信区: Science 
标 题: 关于长江的一些文章(5)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Sep 19 12:09:36 1998) 
 
 
         ◆ 长江仍将是中国的长期威胁 
 
                             ·陆钦侃· 
 
 
     陆钦侃,水利水电与防洪规划专家,1913年生,1936年毕业 
   于浙江大学土木系,1947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水利硕士,1949 
   年前曾供职“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后任水利电力部规划局副总工程师。 
   退休之后,继续关注三峡工程论证和防洪事业,1988年出任长江三峡 
   工程防洪专题论证组顾问。 
 
 
  记者:今年长江水位连创“历史新高”,但也有专家说,今年长江水量并未 
超过1954年,之所以出现持续高水位,主要是长江行洪能力降低了。请问: 
与1954年相比,长江今年洪水量究竟有多大? 
 
  陆:1954年,长江超额洪水量为1023亿立方米。所谓“超额”,就 
是长江河道承载不下的超量洪水。今年,长江超额洪水估计只在100—300 
亿立方米之间。再有,今年长江洪峰多达八次,但是洪峰次数的增加也算老天爷 
的“照顾”,如果今年长江“云追水”现象严重(即大片降雨云随长江洪峰向中 
下游推进),如果洪峰次数减少而洪峰叠加凶猛,则今年长江防洪形势肯定更加 
不堪设想。 
 
  记:今年长江大水“人祸”因素,如长江上中游地区的过量砍伐树木;大江 
大河防洪标准不高;堤防维修经费投入不足;城市防洪能力仍嫌薄弱;围垦湖泊、 
侵占河道等等,您能否具体阐述说明? 
 
  陆:长江中上游地区过量砍伐林木的问题,许多专家都在呼吁:上游水土流 
失,长江变黄,河道抬高,行洪能力当然降低。中央已经决定:从今年起,长江、 
黄河中上游地区不允许再砍伐一棵树木,这当然是英明之举,我完全赞成。不过, 
植树造林非一朝一夕之功,即使从今秋开始在长江中上游地区紧急植树造林,等 
到山上林木茂密,能够涵养水源,也需十年以上时间。问题在于:就算长江中上 
游地区林木茂密,森林并不能拦蓄上游山区的大面积集中降雨,谁又能保证长江 
在未来五年、十年之内不再发生大洪水?本世纪30年代,长江在1931年和 
1935年就曾连续发生大洪水,90年代,长江又在1995、1996、1 
998年连续发生大洪水。中国的气候特点就是“枯水期”与“丰水期”常常交 
替出现,要么是连续几年、十几年干旱,要么是连续发大水。因此,今年汛后更 
加紧迫的任务是加固、加高长江千里堤防。我认为,忽视长江堤防的加固,就是 
最大的“人祸”。 
 
  记:请问改革开放以来,水利部对长江防洪是否作过规划? 
 
  陆:1980年,水利部曾根据国务院要求,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长江中 
下游近十年防洪部署的报告》(下文称《部署报告》),这份报告拟定的长江防洪 
主要措施有: 
 
  1、培修巩固堤防,尽快做到长江干流防御水位比1954年实际水位略有 
提高,以扩大洪水泄量。 
  2、落实分洪措施,安排超额洪水。要求荆江分洪区、洞庭湖区、洪湖区、 
武汉附近区和湖口附近区,共分洪500亿立方米。 
  3、停止围垦湖泊。 
  4、整治河道,扩大行洪(滞洪)能力。 
 
   记:长江堤防绵延上千公里,堤防加高、加固,资金投入大约需要多少? 
不知此项工程完工后,对长江抗洪到底能有多大作用? 
 
  陆:按照以上措施,当时测算的资金投入是:未来十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共安排防洪工程34项,工程总概算48亿元,其中由水利部掌握的是10亿元。 
请注意,这48亿和那个10亿,都是10年累积投资总量。80年代我国国力 
虽不及今天,但十年投资48亿,绝非不能承担。 
 
  再来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长江既长且宽,堤防即使只加高0·5米或者1 
米,就能多下泄上百亿的水。我手边有这样一组数字:以武汉为准,堤防每加高 
1米,就能增加洪水下泄能力7500立方米/秒。以一个月计,大约能多下泄 
200亿立方米。 
 
  我刚才讲过,1954年长江超额洪水量是“1023亿”,1980年《部 
署报告》指出,仅堤坝加固加高一项,就可以多泄洪500亿立方米。另外,如 
果形势紧张,荆江分洪区可分洪54亿立方米,洞庭湖区可安排蓄洪160亿立 
方米,洪湖区可安排蓄洪160亿立方米,其他地区可分洪、蓄洪100多亿立 
方米。简言之,1980年长江防洪《部署报告》的核心就是:加高、加固堤坝, 
争取多送走500亿立方米水;建好分洪区的安全设施,争取多拦截、分蓄洪水 
500亿立方米。这两个“500亿”中的任何一个如果不能“妥善处理掉”, 
再遇1954年型大洪水,长江大堤便很可能溃决成灾。 
 
  记:这份经过五省领导和水利专家精心制定的长江防洪“十年规划”,不知 
后来是否得以切实贯彻?特别是那34项防洪工程项目,资金是否到位,项目是 
否按时、按质完工? 
 
  陆:从《三峡工程防洪论证报告》中可知,从1980年到1987年的七 
年间,水利部对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工程的投入只有3·99亿元,加上各省配 
合,也只有12项工程陆续开工。《三峡工程防洪论证报告》沉痛指出:“由于投 
资不足,建设进程有些推迟,要完成1980年提出的长江防洪建设任务,还需 
要筹集相当数量的投资,进行艰巨的工作”。 
 
  从这段叙述可知,至少到1987年,长江十年规划仍然“完成情况很差”。 
就我所知,十年规划中安排的荆江大堤、武汉市堤、无为大堤、同马大堤、江西 
沿江大堤以及其他堤防的加固、加高,都未能按期按质达标完成。由于经济发展, 
物价也水涨船高,根据湘、鄂、赣、皖四省上报,1987年测算:长江堤防体 
系如欲达到“80年目标”,尚需投资63亿,分洪区安全建设投资也需45亿, 
两者相加,约需110亿元。 
 
  记:进入90年代,忽视长江堤防维修的情况是否有所转变? 
 
  陆:遗憾的是,18年前《部署报告》所提出的诸项任务,直到1998年 
大洪水来临,仍没有全部完成。我想,如果长江干流堤防的质量更好些,如果退 
田还湖和各分蓄洪区的安全建设更周全些,今年的抗洪形势也许不至于如此被 
动。 
 
  记: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也听说,今年长江堤防之所以险象环生,主要是水 
位居高不下,土质大堤在高位洪水的长期浸泡下,难免“跑冒滴漏”,不知道您 
是否赞成这种说法? 
 
  陆:我不赞成这种说法。世界大江大河几乎都是土质堤防,美国密西西比河 
是土质堤防,欧洲多瑙河除在部分城市地段外,也几乎都是土质堤防,可这些国 
家大江大河的堤防,并没有像我国这样每逢汛期就“跑冒滴漏”。 
 
  仍以长江为例,1995年汛期,长江干堤曾发生险情2562处;199 
6年汛期,长江干堤再度暴露出堤防未能达标的种种隐患,1998年大水,又 
发生渗漏、管涌、滑坡,九江大堤甚至发生溃口。平常掉以轻心,洪水来临紧急 
抢险,不仅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平时增加许多,而且临时抢修的堤防质量 
难以保证,汛后仍需从头修过,正所谓事倍而功半,费力不讨好。 
 
  记:从技术上讲,我国水利工作者能否保证一二十米高的土质大堤不渗漏? 
 
  陆:从技术上讲,我国已能修建100多米高的水库土质大坝并保证不渗漏, 
加固十几米高的沿江大堤,应该不成问题。譬如荆江大堤,因为各级领导十分重 
视,今年就基本没有出现大的险情。总之,在水利建设资金投入方向上,我认为 
绝不可忽视堤防的维修和加固,如经济发展,国力许可,应考虑分段修建长江相 
对永久的堤防。 
 
  大型水利枢纽在防洪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我仍想坦率指出,我们水利 
工程人员的思想上,也有“重水库、轻堤防;重新建,轻维护”的倾向,说的尖 
锐一些,好像只有上新项目,铺新摊子,建新水库大水库特大水库,才显示有技 
术,有成就。而相对默默无闻、年复一年的堤防检查、维护、加固、加高,似乎 
就没有技术,没有成就。这种指导思想倘若不扭转,则今后长江再遇大洪水,难 
免还要临时抱佛脚。 
 
  记:您刚才讲到,据1987年四省统计,长江平原地区防洪就需要大约1 
10亿元的资金投入,我国仍处于“初级”和“发展”阶段,110亿元在19 
87年可能不是个小数字吧? 
 
  陆:你的这个说法也对也不对。1987年要筹集110亿元,确实不是个 
容易事,但与洪灾造成的损失比,100多亿的投入不能算大。1995年长江 
水灾,五省统计洪涝灾害面积6916万亩,成灾4381万亩,受灾人口74 
89万人,死亡1302人,直接经济损失592亿元。1996年仅6、7两 
个月,长江沿岸五省受灾面积即达7000多万亩,受灾人口7000多万,直 
接经济损失700亿元。今年长江洪水的损失数字还没有完全统计上来,但肯定 
超过1995、1996年,五省直接经济损失,肯定超过1000亿元。除了 
直接经济损失,还有间接损失呢,还有人员伤亡呢。简单相加就可看出,199 
5、1996、1998三年长江五省的洪水损失,已经超过2000亿元。拿 
110亿元的防洪投入与三年汛期2000多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相比,利弊得 
失,一目了然。 
 
  记:2000多亿元,可真不是个小数字了,它大约等于跨世纪的三峡工程 
的匡算总造价,请问,宏伟的三峡大坝2009年完全建成后,长江防洪是否就 
可以高枕无忧了? 
 
  陆:不能。在建的三峡工程,主要是考虑抵御长江1870年型上游特大洪 
水的。建成之后,它具有拦蓄长江上游洪水的重大作用,可保卫荆江地区安全。 
国务院1992年审查通过的三峡工程初步设计方案指出,以沙市安全泄量为控 
制标准,对上游洪水不太大而中下游较大的1954年型洪水,三峡大坝可拦洪 
95亿立方米;如果为了与湘、资、沅、澧水预报错峰,则可拦蓄183亿立方 
米。我要强调的是:三峡防洪论证报告已经指出:若遭遇1954型洪水,在三 
峡拦蓄洪水95亿立方米之后,中下游地区还需分洪、蓄洪400亿;若三峡拦 
蓄洪水183亿,则中下游地区还需分洪、蓄洪300亿。与此同时,长江还须 
保持几十天的高水位————因为还有多出的500亿洪水,必须从长江主河道 
东流入海。一句话,三峡虽有防洪库容222亿立方米,但它仍不能使我们对长 
江中下游平原的防洪高枕无忧。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bbs.net.tsinghua.edu.cn·[FROM: linux.szu.edu.c] 
※ 修改:.eos 于 Sep 25 15:04:12 修改本文.[FROM: phy4.hit.edu.cn]
※ 转载:.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phy4.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88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