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sdf (变量), 信区: Science
标 题: 讨论(转寄)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May 3 19:15:31 1998), 转信
发信人: franz ( kk), 信区: Science
标 题: 讨论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Nov 8 20:40:11 1997)
甲:
当人测量时,仪器必然和被测物发生能量耦合,根据相互作用原理,被测物必然受到
影响,因此测量时,此物已不是原来之自在之物,因此:测不准.
此一原理在宏观中之典型例子为安培表测电流之不准.这是因为安培表改变了电路,
所测之电路已不是原电路了.
然而,在上例中,我们可以用定理来矫正测量,以获得准确结果.由此,我有几个问题:
(1)用来矫正的定理从哪里来.如果我们承认一切物理只是最终来源于感觉和辅助以仪
器的感觉,那么:此一用来矫正的定理又由谁矫正?经验的物理学是逻辑上完备自洽的吗?
(2)经典物理学中真的可以测准吗?还是实际上测不准,但我们没有觉察到?
(3)量子力学中为什吗不能同时测准位置和动量,难道单独测其中之一可以得到准确结果
吗?测量的过程是怎样的?
上述问题实际上是哲学问题,我的想法一定有很多荒谬之处.请各位不吝指教.
此外,我希望喜欢哲学的朋友和我讨论主体和客体的作用过程.因为我觉得哲学书上讲
的都暧昧不明.想请朋友们指教.
乙:
(1) 我认为安培计测电流是对测不准原理的一个比喻,而不是一个例子。
(2) 量子理论认为测不准是量子世界中的固有性质的一个体现方式,在
由微观延至宏观的过程中有一个“缩编”的过程,但它没有明确给出“缩编”
的尺度上的界线。
(3) 不能同时测准的是位置和动量,类似的无法同时测出的量还有不少,
量子理论认为这些成对的描述是“互斥”的,不是因为我们的测量仪器和
测量手段落后,而是诸如电子的微观物体不同时具有这两个量,就是说,
当我们准确知道某时刻一个电子的位置时,它的动量是不存在的。为此
有过许多著名的实验和思想实验,如同谋粒子的思想实验等,可看一下
爱因斯坦与玻尔的精彩而旷日持久的争论。
(4) 我认为象物理,数学这样的自然科学根本上是与哲学密不可分的。
量子理论无疑是继牛顿力学,相对论之后的伟大理论,而且我认为它对
宇宙的解释的完美程度超过了前两者。建议看一些量子理论的基础科普
读物,如“原子中的幽灵”第一章。
甲:
(1)请描述一下安培计如何准确测电流。
(2)我认为测量不准确的原因在于仪器和被测量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无法最终
获得矫正。这和玻耳的互补原理不同。我认为测量不准确现象普遍存在。只不过
在量子力学中尖锐化了。简单的讲,我认为我们不能完备且精确的把握客体对象。
这点普遍适用。无论宏观还是微观 物理还是化学;再引申一下,我觉得这点和
Kant的思想有相同之处。可参考《纯粹理性批判》
(3)《量子力学中的哲学》中有一种和我的想法相似的提法。不过并不撤底。有时间
可讨论这本书。而不必是科普第一章。
(4)能否给出一个宏观中准确测量的例子。只需要宏观上的例子,只需要一个描述
清晰的思想实验就可以了。我也想恢复信心从不可知论中解脱。
这个上海交大的讨论我觉的有趣,转贴在此.请清华的网友们也多发表意见.
--
m2m※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bbs.net.tsinghua.edu.cn·[FROM: 202.120.16.52]m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quark.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3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