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os (白杨), 信区: Science
标  题: 科学人文的分歧与危机
发信站: 紫 丁 香 (Fri Nov  6 10:46:04 1998),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eos 的信箱 】
【 原文由 Wang 所发表 】
标 题: 科学人文的分歧与危机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Wed Oct 28 17:52:09 1998) 
 
科学人文的分歧与危机 
 
                    近日出版的《战略与管理》杂志1998年第5期上发表了中国社会科 
                  学院宗教所唐逸先生的《科学与人文价值》一文,文章说,自从C. 
                  P斯诺、萨顿诸人倡言科学与人文已形成两种文化以来,几十年倏尔过 
                  去,论者自论之,科学与人文的歧异,却似乎有增无减。1986年的 
                  《威尼斯宣言》称:“研究自然体系而形成的世界观,与人文学术和 
                  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观之间,呈现重大歧异,对人类生存已构成威胁。” 
 
                    唐先生认为,此种分歧与危机,不仅表现在外部,即科学共同体 
                  与人文共同体之间难以交流,而且更深刻地表现在科学内部,即科学 
                  作为求知体系,其客观基础与主观的人文历史因素之间的张力已经表 
                  面化,而使科学的理性基础受到质疑。尽管近年来人类的技术力量呈 
                  空前的膨胀式发展,然而科学的自信,科学在学术中的尊严,却已空 
                  前低落。18世纪诗人蒲柏所谓“上帝说要有牛顿,于是有了光”的那 
                  种对科学的崇敬,19世纪对科学文明进步的信念,以及本世纪中期以 
                  前对科学可靠基础的信心,皆已受到种种批判而发生动摇。 
 
                    唐文指出,人文价值不仅在科学的理论构成之内,而且可以说, 
                  科学本身原是一种人文理想。科学不是自然的产物。在自然演化中, 
                  不可能自发产生科学。科学是文化,而且是特定文化的产物。 
 
                    人类科学产生在古代希腊,有一些明显的必要条件。人要系统地 
                  揭开自然之谜,必对自然有一种对象化的好奇之感。如果只把自然视 
                  为与人一体,则必流于感悟冥思,不会视为研究对象(在结构上可以 
                  分解清晰的“物”)。这便需要一种主客二分的语境。古希腊恰有这 
                  种发达的语境。其次,必有一种信念,确信人是理性动物,而自然有 
                  着内在的理性结构,故人可以系统地揭示自然。古希腊恰有这种哲学。 
                  此外,古希腊人恰有一种以数学方式揭示最深刻的真理和世界结构的 
                  信仰,而又恰有欧几里德几何这一发达的公理化体系。亚里士多德科 
                  学,便是从理性前提出发,以公理系统演绎方式,全面揭示有着内在 
                  理性秩序的自然的一种价值理想。 
 
                    不仅科学本身原是一种人文理想,而且科学理论的建构,亦必以 
                  基本的形而上学前设(如自然规律性、齐一性等)为必要条件。此外, 
                  科学理论的建构,往往以美学理想或本体论理念为出发点或启发动力。 
                  再者,科学共同体所遵守的规范体现某些伦理价值,以及诸如此类, 
                  也是科学中的人文理想。 
 
                    不同于技术,科学是精神创造活动。创造需要灵感,而灵感要求 
                  那生我养我的文化沃土为源泉。欧洲的人文理想曾孕育出一个时代的 
                  伟大科学。如今,那个时代的精神,也就是所谓现代性,已经显示出 
                  其局限性。 
 
                    唐逸认为,中国的科学哲学家,不必斤斤于复述西方的理论,亦 
                  应以严格的形式化方式,创建新式的科学方法系统。中国的科学家, 
                  亦应汲取中国文化理念,创造新的科学理论。一二西方科学家已经在 
                  如此尝试。将人文理念,以自觉前提方式纳入科学理论的尝试尚属少 
                  见,然而也不是绝对没有。如玻姆的量子力学理论便是。 
 
                    这里便回到本文开头提到的人文与科学分离的问题。唐逸认为, 
                  不论外部抑科学内部,对此种分裂现象,提供解决的途径,皆离不开 
                  教育的改进。中国的科学家,在其教育培养中,应接受中国文化的陶 
                  冶。其实,一般受教育的人,皆应接受此种陶冶,同时接受科学的洗 
                  礼。中学,至少高中,应设逻辑演算课程,以及初步的科学思想概论。 
                  其语文课中的文言文比例可增至六七成,以思想为主,力避浮泛模糊 
                  之辞,以使少年早日窥见中国的宝贵思想,不致处处低伏于外来的无 
                  根思潮。大学低年级应设文理科共读的、与科学史相结合的科学方法 
                  论,以及以中国为重点的世界思想简史。加之舆论的正确倡导,或可 
                  培养出一代新人。21世纪中国如何之类的高论,或许稍有实现的希望。 
 
--
※ 转载:.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6.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4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