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nuan (achilus), 信区: Science
标 题: 科学 人与科学才
发信站: 紫 丁 香 (Wed Dec 9 08:24:00 1998), 转信
1998年12月02日
--------------------------------------------------------------------------------
科学 人与科学才
李正明
一位刚刚大学本科毕业考上研究生的同学惊呼:××导师怎么这
样“搞”科研呀?!——徒弟不解师傅,老师哄骗学生。
科研中的种种不老实行为,极具传染性。老师“修剪”科学实验
数据,学生则“剪贴”他人的论文。
科研中的桩桩作伪造假行径,极具危害性。国家的大宗资助款项,
往往落入一些科研道德不良但敢于善于吹牛说谎的人手中,而踏踏实
实搞科研者却分不到一杯羹或只分得些残羹剩饭。更有甚者,某些作
伪者的伪科研成果竟造到了外国科学家头上,在国际上造成极坏影响。
最近,有幸读到赵万里先生的《特殊群体》一书,才对科学家这
个特殊群体的“特殊性”有了新的理解,上述惊诧似乎减弱了许多。
原来,科学家也是人,他首先具有人的社会属性。
从性格角度看科学家之“人性”(而非“才气”),它亦有别于
俗人的品格。“最有成就的科学家具有狂热的热情,但又受到客观判
断自己成果以及必须接受他人批评这两点的辖制。”(贝弗里奇:
《科学研究的艺术》,科学出版社,P143)某些善于作伪的“科学家”
恰恰缺少这种狂热的科研热情和自知之明。其热情在“术”而不在
“学”。“通过非学术性的‘权术’(如自我吹嘘或互相‘抬轿’、
拉帮结派诋毁他人的工作和个人荣誉、操纵科学会议、资源分配和项
目评审等),谋求个人或小集团在科学界的地位。这一权术被著名生
物学家梅达沃称为‘科海登龙术’(Scienmenship)。”(《特殊群
体》,P120)
伪科学家的造假行为花样繁多,伪装亦巧妙,加之社会上普通百
姓对科学和科学家的信赖和崇敬,因此伪科学家就更加有恃无恐地大
行骗术。
最恶劣的造假是伪造实验结果。贝弗里奇在《发现的种子》一书
中列举了1974年美国免疫学家萨默林的伪造的新植皮法及其被揭穿的
简况:
萨默林宣布发现了一种植皮的新方法,甚至可以用这种方法在不
同种的动物之间植皮,而不会发生正常情况下由免疫过程造成的排异
现象。如果这是真实的,那就不仅具有极为重要的实用价值,也会有
巨大的科学意义,因为它是与现行的免疫学理论不一致的。萨默林受
到了舆论的压力,人们要求他提出更多的实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于是,他展示了一些据说是移植了黑老鼠皮的白老鼠。但是,一位实
验室技工却揭露了真相:这些实验结果是伪造的。萨默林自己也不得
不承认,白老鼠身上的黑块是他用一种毛毡笔画上去的。随后人们对
萨默林过去的实验报告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其中有些也是伪造的。
另一种恶劣的造假行为是窃取他人的科研成果据为己有。别人在
A刊物上发表的成果,他“移植”到B刊物上以自己的名义重新发表
(当然事先要略加粉饰、加工和伪装);外国科学家十几年前的成果,
他“剪贴”为自己的,而且标榜“首创”。在这方面,作伪者颇善于
利用“他山之石”,也善于“洋为中用”,在时空变换上他们各有一
套高超技术。近几年来,国内报刊披露的科研作伪现象仅仅是自然科
学界作伪者的少数代表作。当他们靠骗术获得了各种桂冠和捞到各种
好处时,对于辛勤耕耘于科技园地的广大老实人而言无疑是一种不公
正的。
赵万里先生在《特殊群体》一书中将科研中的造假(或“科研舞
弊”)分为三类:作伪、掠美和剽窃。他指出:“作伪的方式大致有
三种,其一是‘修剪’,即把观察结果中超出平均值过大的部分剪掉,
再补贴到那些比平均值小得太多的数据上去,以使自己的观察显得精
确。……其二是‘选择性报道’,即在进行大量观察的基础上,只挑
出那些一致的或非常一致的结果公之于众,这些结果通常是与他们进
行实验和观察之前就产生的理论假说相吻合的。……其三是‘凭空编
造’,即按照自己的经验和想象编造实验数据,明目张胆地篡改某些
数据,甚至肆无忌惮地伪造事实。这是一种最恶劣的作伪行为,已不
属于前两种‘可原谅的过失’,而成了真正的骗局。”
至于掠美和剽窃,赵先生称“掠美是一种较轻的剽窃行为,而剽
窃则是一种严重的掠美行为”。“前者通常表现为使用他人的实验数
据、理论观点而不加说明,后者则干脆把别人未及付印的成果抢先发
表于自己的名下,或者严重抄袭他人的作品。”
《昌言》曰:“天下学士有三奸焉:实不知,佯不言,一也;窃
他人之说,以成己说,二也;受无名者,移知者,三也。”从事科学
(特别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学者中,就存在这种“三奸”皆备或某
“一奸”突出者。在当今重知识、重人才的大环境下,善良的人们必
须提防他们。
(《特殊群体——科学家及其工作方式》赵万里 著,南开大学出
版社,1998年版)
--------------------------------------------------------------------------------
[要闻][书里书外][中外书屋][家园][书评广场][每周了望][多媒体时代][国际文化][好书俱乐部]
gmdaily@public.bta.net.cn 返回主页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dip2.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86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