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nsatz (安则), 信区: Science
标  题: 象牙塔里的腐败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1月07日19:37:07 星期三), 站内信件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象牙塔里的腐败

■午马 
2001年9月1日厦门日报

在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为什么会出现高等教育质量连年下降?其中一个重要

的原因是学术腐败愈演愈烈。正如《中国学术腐败批判》前言所说:“还没有接触

到学术界一些事时,象牙塔在我看来是这个社会里所剩不多的几块净土之一。差不

多两年前,我开始关注学术界的问题,收集一些有关方面的资料,这才发现学术界

原来‘别有洞天’。我的感受是四个字‘触目惊心’。”目前引起美国《科学》杂

志8月载文关注的是《溃疡:直面中国学术腐败》一书,该书可以说是“新语丝”

网站(www.xys2.org/pages/dajia.html)精华文章的纸媒版。书中收录了包括前

不久掀起轩然大波的“核酸营养”事件、“基因皇后”事件、伪造学位学术论文事

件、以及伪科学怪论批判等六大专题。


高教量的繁荣与质的滑坡

近几年我国高校一再扩招学生,各高校拥有教授、研究员等高级职称人数,以及各

学科、专业的硕士、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也快速增加,高等教育呈现一派蓬勃发

展、欣欣向荣的新气象。但与这繁荣景象不相适应的是,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高等

教育质量却持续滑坡。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今年初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

究院发表的2000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的国民素质、科学技术和国际

竞争力在世界的排名连续下滑:国民素质由1998年的第24位滑至第29位,科学技术

由第13位滑至第28位,国际竞争力由第24位降至第31位。对此,清华大学教授刘西

拉组织在一所著名高校的两个工科系进行细致调查后认为,这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

质量严重下滑有关。

大学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也是科研中心和学者荟萃之地。能代表各地学术界风

貌的基本都是各地的高校。

表面繁荣与质量滑坡这一矛盾现象,说明当前我国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已经吹入

大学校园,社会的腐败丑恶现象也在侵蚀着高校健康的肌体,使高校原本存在的一

些并不严重的问题陡然升温,凸显在世人面前。最令以培育人才和科研为主要基地

高校蒙污、使广大专家学者们愤慨的,莫过于象牙塔里日趋严重的学术腐败。

抄袭剽窃——学术界的蝗祸

近几年表现最为普遍、突出的学术腐败现象当是抄袭剽窃,这是学术界的蝗祸,近

年来正在学界蔓延并严重蚕食着学术界的人格风范和学术规范。“天下文章一大抄

用来形容学术界愈来愈多的滥抄滥编现象已经再适合不过了。论文、学术专著、教

科书、辞典皆难逃此“蝗灾”。

抄袭方法也是五花八门,《中国学术腐败批判》一书归纳有全篇搬用法、隐性剽窃

法(只偷别人的观点和思想)、化名抄袭法(抄袭者用化名发表学术作品)、署名

抄袭法(在并非自己创作的作品上署名,使自己位列作者之一,据人为己,实际上

也是一种剽窃行为)、拼装法(也就是杂取数本(篇)合成一本(篇))、名编实

法(有些人私自将其他学者的文章结集出版,既未让作者知道也未付稿费,这实际

上是一种侵权行为)、抢先发表法(就是探知别人尚未公布的成果,剽窃过来以自

己的名义抢先撰文发表,此法在自然科学界被应用较多,人文科学界也有)等。

《中国学术腐败批判》作者杨守建先生认为,现在抄袭剽窃已进一步“发扬光大”

已被某些人由暗偷阶段推进到明抢时代;抄袭程度加深,抄袭篇幅加大;文抄公队

伍空前壮大(从现已披露的抄袭事件来看,抄袭者不仅有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

和普通的大学教师,而且有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学院院长、名牌大学副校

长和研究员、学位委员会委员、有特殊贡献专家,几乎可以涵盖所有层面的学者)

抄袭剽窃在地域和学科门类上有了巨大的拓展(“学术蝗祸”已经席卷南北,横贯

东西,大多数文化重镇都已“遭灾”,政治、法律、历史、哲学、语言学等皆未能

置身灾外,自然科学也早已挤进来凑热闹,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南京大学、武汉大学......这些令中国学术界教育界为之自豪的高校都有蒙羞的经

历,已被揭露出令人震惊的抄袭事件,各地普通高校更是不在话下了);而且
文抄公气粗胆壮,对抄袭剽窃的耻辱感逐渐丧失,并敢于为剽窃正名;另外还涌现

了一批专职的文抄公(复旦大学的申小龙博士、西南师范大学的陈国生教授,应该

算是比较典型的)。

学术腐败的另一重要表现是学术研究和出版的低水平重复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大学

教材的编写。

学术国际化的猫腻

由于上至国家各部委,下至各高校、研究所,对出国留学和学术交流都十分重视,

而且对有关人员在有关薪资、职称、任用、创业等方面都有十分优惠的政策性倾
斜;至于在一般百姓心中,留洋是去“镀金”,回来可以得到比国内同等学位更高

的回报,在工作待遇上“土博士”不敌“洋博士”已是不争的事实。多年来出国留

学、交流的热潮持续高温不退也是理所当然。

随着出国留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和出国讲学、国际合作研究的日渐增多,在留洋求

学和学术国际化的幌子下,也隐藏着不少猫腻与蒙事,难免出现当代的“方鸿渐”

和“克莱登”大学的博士硕士;据查证,而今的中国留学生,也有回国时伪造学位

和职称的。又比如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把中国文学或文化作为研究对象的学位论
文,不但省心省事,还常常把不谙汉字和中国文史的洋导师唬得一愣一愣的,自然

洋博士帽也就轻易到手了;这也许就是为什么目前海外发表的中国学者的人文社科

学位论著早已是成百上千,而回到本土以中文出版推广却极少的原因之一吧。

一些所谓的出国“讲学”、“研究”,要么给老外当译员和资料员,成为老外科学

上殖民掠夺的对象;要么把国内的学术讨论会搬到国外来开了,参加的没几个洋面

孔,全是一帮子中国留学生和访问人员在那里撑着场面,连提问和论争都基本是在

自己人之间打“内战”;而一帮子急于“国际化”的中国学人很有一套弱信息强处

理的招数,从国外销到国内,聊天变成了上课,辅导变成了讲学,讨论班上发个言

竟变成了学术报告,这些成了所谓为国争光的光荣事迹和谋取名位的资本,于是在

国内学界众人眼中,有些人也就摇身一变成了国际级的学术大腕了。

以上的观点和一些文字引自今年8月《东方》杂志陈跃红的《学术国际化的猫腻与

事》一文,正如作者所指出的: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上述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和庸俗

行为,还难于完全避免和根除,然而,我们却没有理由把脓疮视作艳丽的桃花来流

传珍藏,故而还是挤破的好。

学术规范、学术批评和学术打假

杨守建先生认为,抄袭剽窃成灾的原因,一是文抄公个人的主观因素,文德低下、

道德水准不高、缺乏学术修养、存在严重的侥幸和投机心理;而主要的是中国人缺

乏著作权意识,这种传统的“集体无意识”急需改变。

另外,学术腐败与目前学术界对学术成果的数量崇拜和速度崇拜,普遍存在“浮躁

心态”,热衷“轰动效应”,浮夸风的回头有关;也跟学术评价(如职称评定,学

术作品评奖,研究生的学位评定乃至评先进之类)的量化标准有关。

要遏制学术腐败,端正学风,首先受学术腐败侵害的学者应该发凡起例,维护自己

的合法权益,另外还要提倡学术规范、开展学术批评、进行学术打假。

学术规范是学术研究的基础,学术规范成为二十世纪90年代中国学术界讨论的一个

热门话题,表明了由于规范不严或规范缺失而导致的学风问题何其严重,另外也与

中国学术与世界学术接轨的内在要求有关。学术规范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则性要求:

学术研究必须有所创新,所得的成果要能为学科的积累提供有实质意义的知识增
量。

学术批评是学术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术民主的标志。学术批评的作用在于,

它是学术健康发展的防腐剂和催化剂。学术与批评理应相伴相生、相辅相成。学术

批评的诸多形式中,就论文的评论——文评和就书籍的评论——书评,是最主要也

是数量最多的。在假批评泛滥的今天,文评仍然独守着自己的良知;而学术书评则

形成了一副八股腔,老调调,甚至已经异化为广告。

学术打假是挽救学风、纯净学界的必须之举,也是整顿学风的绝好切入点。杨守建

先生认为,学术之假表现在四个方面:学术著作和论文有假、学位有假(包括假文

凭假证书和大学卖文凭现象)、学者也有假,以及在学术中研究弄虚作假。

遗憾的是,上述三个问题,在当今学术界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对学术规范,学

术界至今没有真正系统地论述,学术规范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现在学术界表扬

与自我表扬严重过剩,批评与自我批评极端匮乏,浮夸风在学术界回潮并逐渐泛
滥,“务虚”已蔚然成风。当前学术批评缺席或功能丧失,学术与批评未能长相厮

守的状况急需改变。至于学术打假,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没有真正全面展开,从整

个学术界来看,学术打假尚处于假打阶段,只喊不打或者连喊的人都没有。

诚如《溃疡:直面中国学术腐败》作者方舟子所言,当今学术腐败如此猖獗,这得

归咎于对学术腐败的揭露一惩戒机制的失灵;更可怕的,是社会上有一种宽容学术

腐败者、刁难揭露者的风气。腐败对学术的侵蚀很可怕,但是更可怕的是对腐败的

冷漠和麻木。我们不禁大声疾呼:中国学术界,醒来!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9.16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84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