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valley (天音), 信区: Science
标 题: Re: 铯原子钟的工作原理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3月03日13:08:43 星期一), 站内信件
学过初中化学的人,对原子会有这样的理解:原子中有一个原子核,
核外有很多电子轨道,电子就在这些轨道上运动。
铯原子也不例子。它的核外有很多轨道,每个轨道都对应着一个确定
的能量。假设铯原子有一个电子e平时在轨道A上运动,如果它碰巧吸
收到一些能量,就可以跑到能量较高的轨道B上去运动。为什么要说碰
巧呢?因为铯原子的轨道能级非常准确,如果外界提供的能量不是
E(B-A),而是稍微多一点点,或是稍微少一点点,能够吸收这份能量
的电子数就大大减小,或者说,电子吸收这种能量的可能性就大大减
小。如果提供的能量值离E(B-A)再远一点,就不会有电子来吸收这份
能量了。
传统的压电晶体的频率稳定性虽然很高,但远远不如铯原子这两个轨
道能量值的稳定性高。于是,我们用高稳定性的铯原子给压电晶体提
供负反馈使其稳定地工作在一个频率值上。
方法就是,用压电晶体产生电磁振荡,向铯原子蒸气发射电磁波。由
于这种电磁波的能量与铯原子轨道B,A的能量差值E(B-A)非常接近,
就会有大量的电子从轨道A跑到轨道B上去运动。假设某一时刻由于外
界或内部干扰,压电晶体振荡的频率下降,导致向铯蒸气发射的电磁
波频率下降,那么说时迟那时快,从轨道A跑到轨道B上去的电子数立
即大大减少。
真空管那边的磁场的主要任务就是把高能量的铯原子(吸收过电磁波
的)和低能量的色原子(没吸收电磁能量的)分开。
于是,如果由于晶体振荡频率下降使高能量的铯原子数大大减小,探
测仪器马上就能知道晶体的振荡频率有所改变,于是驱动反馈电路,
使晶体的振荡频率稳定在E(B-A)的对应值上。
【 在 lichunlu (露露365) 的大作中提到: 】
: 每一个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振动频率。人们最熟悉的振动频率现象就是当食盐被喷洒到火
: 焰上时食盐中的元素钠所发出的桔红色的光。一个原子具有多种振动频率,一些位于无线
: 电波波段,一些位于可见光波段,而另一些则处在两者之间。铯133则被普遍地选用作原子
: 钟。
: 将铯原子共振子置于原子钟内,需要测量其中一种的跃迁频率。通常是采用锁定晶体
: 振荡器到铯原子的主要微波谐振来实现。这一信号处于无线电的微波频谱范围内,并恰巧
: 与广播卫星的发射频率相似,因此工程师们对制造这一频谱的仪器十分在行。
: 为了制造原子钟,铯原子会被加热至汽化,并通过一个真空管。在这一过程中,首先
: 铯原子气要通过一个用来选择合适的能量状态原子的磁场,然后通过一个强烈的微波场。
--
┏━━━━━━━━━━━━━━━━━━━━━━━━━━┓
┃ ┃
┃ TARGET LOCKED! MISSILE LAUNCHED! TARGET DESTROYED! ┃
┃ ┃
┗━━━━━━━━━━━━━━━━━━━━━━━━━━┛
对不起,您所呼叫的爱情已关机或不在服务区内,请稍候再播。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7.56]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1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