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dminto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hai (抓紧·学习·提高), 信区: Badminton
标  题: [转帖]黄综翰专栏《我的风羽路》-万华,我们支持你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Oct 25 10:05:27 2004), 转信

萬華,我們支持你!

你在馬路上小心駕車,突然間別人來撞你,你又能做甚么?

這個開場白是一個比喻,也是這一期我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題:球員的傷病。

李萬華(男雙球員)在雪蘭莪公開賽弄傷右腳的十字韌帶,導致他必須動大手術;作
為球員,我們必須在賽場上的面對另一個敵人,就是傷病。

其中最大的風險,就是膝蓋,在每一場賽事,我們的膝蓋耗損得最大、最吃力,偏
偏膝蓋卻是最重要的環節。

羽球員在場上的每一個動作,都講究連貫性,造成這一類的傷勢,熱身不夠倒是其
次,更重要的還是由于專注比賽,我們很容易忽略保護意識,加上太過激烈的衝擊
力、不間斷的起跳以及不同位置的擺動,受這一類傷勢的風險和機率就比較大。

無論比賽還是訓練,膝蓋對羽球員都非常重要,很多傷勢往往都是因為膝蓋先受到
影響而牽連到其他狀況;在場上,我們常常跑動、停頓、轉換方向等,這些動作都
需要膝蓋的支援。

因此,如果忽略膝蓋的保護,比如加強周圍的肌肉,與膝蓋一起承擔,它其實是很
脆弱、承受不了的。

我們都很關心萬華的情況,他甚至面對不能再打球的危機,至少他需要休戰一段時
間,但我相信,手術過后他肯定可以繼續打下去。

雖然他的年紀比較大,但我了解的萬華,是一個富有毅力和堅強的人,我相信他可
以頂過這一道難關,為國家羽球隊再獻一份力量,萬華,我們支持你。

我也曾經經歷兩次相當沉重的傷勢打擊,第一次在1999年汶萊東運會,那是因為摔
倒弄傷膝蓋,結果休戰1個月;第2次是2000年,我的手腕動手術,停了3個月。

受傷已經成為運動員生活的一部份,即使如此,我相信每個運動員還是心有余悸,
只有走過以后,才算鬆了一口氣。

然而,每個運動員對受傷的處理方式都不一樣,有些人選擇動手術,然后引退;有
些人選擇引退后才動手術,兩個方式沒有對錯,視個人的想法而定;動了手術就引
退是很無奈的事,引退后才動手術,就要冒傷勢惡化的風險。

印象中,有2位羽球員曾經受到傷勢的沉重打擊:丹麥的男單好手彼得拉斯姆申和彼
得蓋特。

拉斯姆申是在1997年世界錦標賽弄傷腿部,過后沉寂下來,復出以后時好時壞,受
傷的頻率很高。

相比之下,我認為彼得蓋特比較嚴重,他的膝蓋在2001年8、9月就受傷,但他堅持
參加同年12月的丹麥精英賽,結果不幸惡化,一度在賽場上“消失”了1年左右。 



--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
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
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
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33.7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64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