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dminto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hai (你的青春究竟值多少?!!), 信区: Badminton
标 题: [转帖]黄综翰:我的风羽路-重温92年旧梦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Jan 9 14:35:45 2005), 转信
最近国家羽坛很"热闹",先是陈金合接受韩国羽球队的聘请,出任该国双打主教练;接着,中国籍教练李矛也将走马上任我国单打教练。
当我第一次听到李矛将来我国担任教练的时候,感到有点意外,原本我以为现有国家队的教练已经足够,不过大马羽总决定聘请他,我想羽总是计划扩大现有的教练班底。
对于李矛的来临,我个人无任欢迎,他在90年代中期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当时他负责训练中国男单球员如孙俊和董炯等,那是中国男单的整体水平进入交替时期,李矛努力掌军约2年后,孙俊和董炯开始在世界舞台展示雄厚的实力而占据重要的位置。
我跟李矛并不特别熟悉,只是在赛场上见面时有打打招呼,但他是我非常欣赏的其中一名教练,从中国到韩国,他教导的球员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
李矛的到来,对国家队肯定是一件令人鼓舞的事,我相信他将开启一个新的局面,同时我深信国家队的球员会好好把握这个机会,向他学习,毕竟他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教练;教球肯定是他的强项。据我所了解,李矛的教球理念非常强调战术指导和运用。
李矛来了以后,国家队的训练和教练结构的分配,当然由羽总和他深入讨论以后安排;根据报章最近的报导,羽总可能会把现有的国家队单打队员分成两组,并且由不同的教练负责,而在做出人员分配之前,羽总会考虑的重点因素是短期和长期性两种。
坦白说,具体的情况我也不清楚,不过我认为羽总不妨考虑1992年汤杯队的教练安排。
当年,羽总把2名中国教练韩健和杨阳"分开",韩健主要负责第2单打傅国强,而杨阳则专注训练第1单打拉昔西迪。
我觉得眼下羽总不妨慎重考虑"如法炮制"的可行性,分开训练的好处是更加集中,同时每个教练都可以针对自己的强项和强点,传授给适合的球员。
虽然分开训练也会出现训练对象不足的问题,不过我认为这只是其次的问题,完全可以克服。
对于陈金合的离开,也是相当的突然,不过对我来说,体坛上的教练并没有国界之分,只要认为适合,我想任何教练到另一个国家发展,都是无可厚非的事。
我觉得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我在这里也为他献上祝福。
--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
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
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
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
一生只做一件事,耐心等待,坚持不懈,相信早晚会有收获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33.7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5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