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dminto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ink (微笑的鱼), 信区: Badminton
标  题: 运动中的基础营养 (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5月04日20:28:41 星期天), 站内信件

发信人: lingyuxin (我想吃砂锅饭), 信区: BraveHeart       
标  题: 运动中的基础营养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Wed Jun  5 15:37:25 2002)

常听到有人说:「我有在运动,所以我需要补充足够的营养、不然会没有体力。」,可是
问他:「你觉得需补充多少呢?」,也说不出所以然来。然而长期运动的人或是运动员,
是该知道自己应补充多少食物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需求。 
最大耗氧量
  一个人的体力可以从他的最大耗氧量看的出来,「最大耗氧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
的运动,能够消耗的氧量越多,表示他能够产生热量越大,体力当然愈好,当运动开始后
,一边摄取氧气,一边体内会产生能量,而肌肉收缩时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食物
中的三大营养素,也就
是「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其中碳水化合物是最有效率的氧化消耗的燃料。
碳水化合物
  被人体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受到人体的血糖及肌肉和肝脏内所储存的肝糖堆积量有所
影响,因运动中肌肉所需的热量,主要是利用本身储存的肝糖分解成葡萄糖产生能量;当
肌肉中储存的肝糖用尽时,才从肝脏中进行肝糖分解和糖质新生作用来产生葡萄糖,以维
持热量的供给,这些葡
萄糖及肝糖的量约可提供600卡的热量。而运动选手在长期激烈的活动下,肝脏所储存的
肝糖并不足以维持血中的葡萄糖,所以此时应给予含糖的饮料,以维持葡萄糖的供给。
脂肪
  相对的,脂肪能产生的热量较碳水化合物高,储存在脂肪组织游离的脂肪酸,更能充
分提供能量。当长时间的运动,游离脂肪酸会从脂肪组织中,被释放到肌肉组织做为燃料
来用。但这并不是代表在饮食中就需要有补充大量的脂肪,因食物中脂肪含量过高时,会
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罹患
率。
蛋白质
  蛋白质能增加体力和提升身体的机能,大部份的营养学家都支持这个论点,但一些运
动生理学家却并不完全支持此理论。在1989年,学者针对运动员训练时蛋白质的需要量研
究,发现与正常人并无差异。因此研究学者建议,为增加运动员的体力和耐力,摄取比目
前建议量高至50—100
%的蛋白质量并不适当。
综合以上,在耐力性的运动,赛前要摄取高糖食物,以维持体能。每种运动者饮食的热量
来源,因运动项目、年龄、性别、训练程度等因素而有所差异。如举重选手因需要增加肌
肉,对蛋白质的需求要比耐力选手高,但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量则不如长跑运动员多。
水分的补充
  至于水分的补充也是相当重要的,且其重要性已被许多的研究者证实,当人体水分流
失到一定数值时,汗液和皮肤的血流量将会减少,人体体温会提高,以防止脱水,因此即
使部份的脱水,亦会伤害身体的机能。有研究指出,当人体流失4—5%的水分时,相对的
会降低20—30%的工作
能力,当流失10%时,就会引起身体机能的衰竭。身体每蒸发1克的汗液,约带走0.6卡的
热量,而汗腺每分钟可排出30克的汗液,因此,「补充水分」来维持运动前与运动后的体
重是相当重要的。有些人可能会将口渴,当做人体水分需求的指针,这是非常不可靠的,
最保险的检查方式是用
体重来测量或由尿液的颜色来判断,当减轻1磅的体重相当于流失2杯的水分,暗黄色的尿
液即表示已经脱水了,因此建议在运动中应随时补充水分,每隔15分至20分补充150~250
毫升的水分,不必等到口渴时再喝。一天的水分摄取,应维持每公斤体重补充30—35C.C.
水份。
维生素与矿物质
  有些人可能认为应额外再补充维生素与矿物质,如维生素B1、B2是产生能量的辅;
叶酸、维生素B12有形成红血球携带氧的功能;维生素C促进胶原形成,可增进愈合力;维
生素A可以保护表皮,促进骨骼的正常生长;维生素D为神经传导物质、肌肉正常生理必需
物质;铁质可以携带氧
气及传递热能,是形成血红素的主要成分等,但针对这一点学者研究发现,却出乎他们的
意料之外,结果显示维生素与矿物质的需要量并不需另外补充,只需摄取与正常人相同的
量就足够。那为什么有些运动员却发现有营养不良的情形呢?学者研究,可能的原因为有
些运动员在运动训练后
,因肚子饿未能按正常饮食习惯进食而随便乱吃零食,导致正餐无法定时,更别说能做到
三餐的定量,而造成营养不良的情形发生。
三餐定时定量
均衡摄取营养
  运动员于日常训练时,依个人训练项目不同,摄取不同需求的营养量,一般的运动者
则与正常人相同。二者的饮食原则应均衡摄取六大类食物,养成三餐定时定量,且于运动
时随时补充水分,以维持身体机能。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0.15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77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