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dminto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hai (勇气,勇气,还是勇气), 信区: Badminton
标  题: (ZT)拍子实验室的第一项研究成果:T头,你到底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Apr 27 12:22:03 2005), 转信

一,前言

最近大胡子的X 光机闹的坛子里外沸沸扬扬,似乎都围绕某某拍子都有T头,某某的没有。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神秘小装置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下面将会逐步进行论述。

首先看一篇很早以前发表关于YY 8500的文章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过金属球拍的拍杆与拍框之间的T型连接头,那是YY发明的并且至今引以为自豪的T-Join技术,正是因为T-Join的出现,羽毛球运动才可以全面告别木拍,告别单调 
的四方球,进入快攻时代.YY的T型连接头有一非常经典的外观,就是两边均有突起的带有弧度的T字型,并在此"T"字的中央打上精致的YY标记. 
YY首次将碳素纤维技术运用到羽毛球拍上的可能是B-8300,8300可能是一款投石问路的产品,在金属拍杆上包一层碳纤维,8300很少见,也很少人使用. 
B-8500是铝合金框,全碳素纤维杆设计,最开始有3种颜色:绿色(B-8500G),黄色(B-8500Y)和红色(B-8500R)注:后来偶搞清楚那3种颜色是YGO(黄绿橙).重量标准有2U和U,把手大小包括G4和G3.拍杆上用很特别的字体印上Carbonex8 FULL CARBON SHAFT.B-8500一出现,立刻被专业球队广泛使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际赛场上到处都是B-8500,当时的羽坛皇后李玲蔚就是凭着B-8500纵横天下,中国老一代国手象栾劲,韩健,李永波,田秉毅,韩爱萍等都是清一色使用8500. 
2U G4的规格最多人选用,不久B-8500又出现了蓝色版本B-8500B,翡翠色版本B-8500E等,翡翠色版本还首次将拍杆用透明漆覆盖,让人看到里面的碳素纤维纹路,这种外观设计后来被各家球拍生产商所模仿. 
B-8500不但将球拍的重量减少到95克以下,全碳素纤维拍杆配合YY精心设计的铝合金拍框,使这款球拍的击球性能相当出众,特别受到以快攻打法为主的亚洲选手的欢迎(这可能是废话,因为当时羽毛球很少赞助商,羽毛球运动员也很穷,有人将拍子和服装送上门来还有得你挑吗?,记得有一年的日本公开赛,YY说好要赞助中国对最新的服装,结果因为中国没有派最有名的选手参加,到了半决赛YY才将运动服送到,后来还是被关惠贞拒绝了,谁料到关惠贞和林瑛最后拿了冠军). 
在CAB-20出现以前,又有过一些过渡产品,包括:CAB-10(包碳纤维拍框,外接T-Join),CAB-15(全碳纤维拍框,外接T-Join),其中CAB-15的性能与CAB-20很接近. CAB-20是YY第一个打上Full Carbon Racket标记的球拍,最大的改进是将T-Join做到球拍的内部(即所谓的Build-In T-Join),实现了真正的一体化. 
在全碳素球拍开始取代B-8500的专业地位时,YY将8500变成好几种型号:8500SP,8600SP(台湾版),CAB-8,CAB-9.其中,只有CAB-9保持着第一代B-8500的品质,其他变种8500均面向低端市场.一代传奇就此退隐江湖 

我个人使用B-8500的体会是感觉上很全面,单打双打都适宜,对比最新款色的顶级球拍,在控制球的方向上略为逊色,更依赖于使用者的基本技术和临场发挥. 
-------------------------------------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对T-Joint的认识是:降低球拍的重量,因为T-Joint是YY
的成名绝技,因此在生产全碳素一体化球拍的时候不舍得丢弃这种技术,有些多此
一举。

二,对T-Joint的进一步认识

后来在跟飞扬的老板冯放辉先生多次接触,他一再强调都旗球拍是有内置T头的,还
详细向我解析了T头的优点,我从而有了进一步认识。

-------------------------

先说说这Built-in T-join的来头,这种技术最先出现在YY的CAB-20,原以为是YY在
设计CAB-20的时候舍不得放弃赖以成名的T-Join技术,便以“更有效传送动力”为
名将T-Join嵌到拍子里面去作为新球拍的卖点之一。我一直以为全碳球拍的生产过
程中杆和框是一次成型,其实这是一种错觉。高档羽毛球拍的中杆和框多数是分开
生产的,这样便于将不同性能的材料进行组合,生产出特点各异的拍子。比如MP-1
00的框所采用的材料是超高强度碳素纤维加钛合金网,中杆是高强度碳素纤维加镍
钛合金,这样的组合方式令MP-100的弹性点集中在杆上面,而框则更注重刚性,提
高拍面的稳定度。Built-in T-join的主要作用是加固框与中杆的结合点。然而两次
成型的工艺相对复杂,成本较高,因此一般低价碳素球拍都采用一次成型工艺,这
是为什么低价球拍软拍稳定性差、硬拍弹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三,X透射的发现

在刚看到X光图片的时候,我们第一时间去验证那传说中的真钛网,镍钛合金,AER
MET合金的真面目。然而分析了多张透射片子以后,焦点全都集中在球拍的关键部位
:T型接头上。

已经经过透视的球拍可分为3种基本结构:

1。二次成形,框和杆通过特殊接头进行最后接合

2。二次成形,框和杆通过粘合剂和填充材料进行接合

3。一次成形,框和杆是同一种材料

四、分析

我们先来看看羽毛球拍从碳纱到粗胚的生产过程(以下资料来自《我爱羽毛球》)


1.碳纤维预浸 

使用原料:(1)碳纤维纱束.(2)环氧树脂.(3)丁酮MEK(稀释用).(4)离型纸 

2.预备成型
 
使用原料 : 1.碳织预浸部 2.尼龙风管 
操作方法 :碳织布裁剪成适当规格的积层后,將尼龙风管包于里层卷成条状,接头处适当补强,并量取一定的圆径后即完成
3. 热压成型 
 
使用原料 :预备成型的碳原料 
操作方法 :將卷好的碳纤维原料置放於模具內,送入热压炉加热,预留的尼龙风管用空压机打入空气到一定之压力,加热约 20 ~ 30 分钟后,取出冷却,即完成羽拍初胚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碳素球拍的主要生产原理是用预浸过碳纱卷成条,放到模具内
吹风加热定型而成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几个厂家是如何生产他们的球拍的:

1。二次成形,框和杆通过特殊接头进行最后接合

Yonex是这种结构类型的典型代表:这种结构的好处是可以对球拍的材料进行多种组
合,生产出综合性能最佳的产品;同时,将框和杆分开生产方便进行品质控制,这
是为什么这种结构类型的球拍内腔明显比一次成形的要平整。这种结构的缺点是生
产工艺复杂,各部件精度要求高,产品成品率较低,导致生产成本较高。

Gosen的结构跟YY的是同途异路,以大品牌自居的Gosen就是放不下架子来向YY学习
,结果自创了一套ROOTS Gavun,是非典型代表。

2。二次成形,框和杆通过粘合剂和填充材料进行接合

Winex MM-88Ti

然而,一直标榜自己是欧洲贵族球拍某大厂商竟然采用类似假YY的生产工艺,令人震惊。

五。总结

通过以上简单分析,相信群众的眼观更加雪亮,哪个屹立不倒,哪个败絮其中,今
后恐怕再不能凭JS一张嘴来吹了。如果大胡子等人不高抬贵手的话,不久将有更多
李鬼倒在那台价值30万美刀的X光机下面。


--
  如果将英语的26个字母由A到Z分别编上1到26的分数,
  你的知识(KNOWLEDGE)只能得到11+14+15+23+12+5+4+7+5=96分
  你努力工作(HARDWORK)也只能得到8+1+18+4+23+15+18+11=98分
  只有你的态度(ATTITUDE)才是左右你生命全部的1+20+20+9+20+21+4+5=100分

一生只做一件事,耐心等待,坚持不懈,相信早晚会有收获


※ 修改:·hhai 于 Apr 27 12:53:06 修改本文·[FROM: 219.217.233.70]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33.7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17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