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dminto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aofeike (陶菲克), 信区: Badminton
标  题: 羽球塌了半边天,李永波: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练的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1月23日09:25:42 星期五), 站内信件

看到自己的得意弟子夏煊泽、陈宏、吉新鹏、张军均无缘决赛,坐在主席台上观战的国
家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生气地说道:“真不知道他们赛前都是怎么练的。”
  李永波的失望并非没来由。与女单、女双相比,占据男单、男双及混双4强的多半是
已经退出或即将退出国家队的老队员。虽说也有像林丹、桑洋这样的小将冒出来,但国
家队“当红小生”们的疲软表现,不禁让人感慨中国羽毛球似乎又回复到以往“阴盛阳
衰”的局面,悉尼奥运会上好不容易撑起的一片天,如今又塌了半边。
  八运会男单冠军陈刚淘汰陈宏跻身4强,但他在半决赛中又惜败于18岁小将林丹,其
关键败因是退出国家队后训练不系统而导致体力不支;即将与国家队说再见的湖南老将
罗毅刚,则将现世界排名第一的夏煊泽挡在了决赛的大门之外;男双夺冠热门张军/刘
永竟然败在了浙江四朝元老刘坚军/桑洋的拍下,着实让人吃了一惊。在男双4强名单中
,我们还看到了昔日男单好手孙俊及已退出国家队的杨明。葛菲/孙俊这对临时“客串
”的夫妻档能够击败多名国家队一线球员夺得混双金牌,同样令现役国手尴尬。
  正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羽协官员所言,老将称霸九运羽毛球赛场并非偶然,
它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男队的现状。“中国男队一直没有女队那样的绝对实力,如果这段
时间练得好,比赛成绩就会好一些,赶上状态不好,成绩就很难说了。悉尼奥运会恰好
赶上了全队普遍最好的那个周期,才出了彩。但如果因此自以为有了优势,那就大错特
错了”。
  男双一直是中国羽毛球队的“软肋”,近几年张军/张尉、余锦豪/陈其遒也打过
几场漂亮仗,但主要靠的还是一股拼劲儿。中国男双在技术上似乎并没有太大的提高,
尤其与印尼、韩国的强手相比,尚不具备与之抗衡的能力。九运会上虽有一些新人表现
不俗,但依然瞧不出昔日李永波/田秉毅这对黄金搭档的影子。
  如果说男双算是“历史遗留问题”,男单的现状则让人有些泄气。从董炯、孙俊到
夏煊泽、吉新鹏、陈宏,几年光景推出不少世界冠军,加上九运会上崭露头角的林丹、
鲍春来,中国男单堪称人才济济,但就是出不来一位“四大天王”级的领军人物。董炯
已经退出羽坛,九运会是孙俊的告别赛,而与他俩同期的叶诚万、彼特.盖依然活跃在国
际羽坛,与董孙二者的接班人们继续作战。按说“上了年纪”的叶诚万、彼特.盖已经开
始走下坡路,陶菲克心思则过多用在场外以致状态不稳,这正是中国男单抢夺霸主地位
的最好时机,但这样的领军人物却“千呼万唤”不出来。
  中国羽毛球队有世界上最优秀的教练、最好的训练设施及无数的比赛机会,也有一
批行家眼里的好“坯子”。之所以打造不出一位领军人物,关键还在于球员们普遍缺少
一股始终如一的韧劲儿。面对“前辈”倒是敢打敢拼,可一旦熬成“前辈”却开始变得
保守和平庸,尤其缺少直面困难和挫折的勇气。难怪那位官员对记者说,中国男单最缺
的就是成名后依然吃苦耐劳的精神。一线人物一茬接一茬地换,而对手年近30依然神勇
不减当年,这是值得中国羽毛球队研究的问题。
  汤尤杯赛明年落户广州,实力超群的中国女队守住尤杯当不在话下,而男队能否重
吻汤杯则成了国人最关心的话题。韩国、马来西亚正在“卧薪尝胆”,单双打均衡的印
尼、丹麦不会轻易放手,如果我们没有过硬的实力和良好的心态,汤杯就很难在羊城留
下来。
  

--
你是风儿我是沙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170.20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4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