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ss_Bridg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qpcwth (独翅鸟), 信区: Chess_Bridge
标  题: 文人下棋海 事半多功倍——华东五虎之一屠景明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7月09日21:25:30 星期一), 站内信件

文人下棋海事半多功倍——华东五虎之一屠景明有人对旧中国的象棋人口作过估计,认
为城市的男性人口中有半数会弈象棋,农村的男性人口约四成会下象棋,再减去 1~18
岁的童龄和少年,中国的象棋人口有五千万到一万万。如果这个估计有据,那么,象棋
人口定然是仅次于电视人口的第二大“文体”人口了。
  不过,象棋人口虽多,但因大多在农村,文化高的不多,就像中国的武术人口,绝
大多数是初中文化,高中以上的算是象棋人口中的知识分子了。为此象棋人口中的少数
教授、医师等知识分子,往往在象棋理论方面有所创造,屠景明即其中之一。
(一)亦棋亦医相辅相成
  屠景明,原籍吴兴(今湖州市),上海市人。祖上因避战乱迁来上海,屠于1922年
7月22日出生于中医世家。身高约 1.70米,体形较宽,嗓音洪亮,办事爽利,待人接物
热情而诚挚。
  屠的父亲屠钟书,为上海较有名气的中医师,早先在上海大东门外悬壶行医,业余
爱好弈棋。少年时,屠景明曾就读于上海民立中学。受家庭的影响,屠景明在随父学习
医业时,读过《汤头歌诀》、《医药三字经》《伤寒精匮》等书,一边也学习象棋。随
着年岁的增长,屠在医学、药理和弈象棋方面,都有迅速的提高,到16岁时,已初步具
有独立的行医能力。
  1936年,屠父病故,青年屠景明过早地挑起了家庭的经济生活担子,于1938年迁居
于黄陂南路新业路口,走上挂牌行医之路,取医名为“屠中书”,含有继承父志、济世
救人的意思。由于年岁尚小,由师兄何晓峰帮助坐镇,以利业务的开展。1939年,屠加
入了上海中医协会,成为名实相符的中医师,时年仅18虚岁。由于有了中医执照,屠即
迁往广西北路的严乾升中药店坐堂应诊。该药店经理葛荣桂,爱好弈象棋,且有一定的
水平。两人常抽空对弈,既增长了棋艺,又培育了感情。
  三十年代后期起,无赌茶楼是上海的养棋中心点之一,本地和外地的名手如周德裕
、窦国柱、李武尚、罗天阳等常在此活动,棋艺交流十分频繁。由于葛荣桂常去茶楼,
带回一些棋 讯棋事,这就鼓起屠景明去茶楼棋场的兴趣,于是,屠也常抽 空去天赠茶
楼看看热闹,进而也入座奕棋,使棋艺水平进一步提高。
  旧社会时,弈棋场分二类:一类是盈利性的茶馆,那里人员较杂,三教九流,本地
外地的弈棋人都有,但比较热闹,由于是整天开放,著名的棋手大都在这里活动。另一
类是公益性 的弈棋场所,如官方办的民众教育馆,社会团体办的青年会、华联同乐会的
棋室。这里人员比较单一,大都为本地人,对于衣貌礼仪也有一定的要求,且以业余为
主,为此,到此弈棋的人比较正轨。屠景明在投入弈棋生涯时,基本属于后一种人, 为
此,他早先参加华联同乐会的益友棋社,后又主持青年会的沪青棋社。
  屠景明的棋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并进而进入全国名棋手的 行列,既和他注意打谱、
熟读“兵书”有关,又赖于他的医生 职业及他的住处离“天蟾茶楼”较近。屠是医生,
文化素质较 高,在爱上象棋,企求提高棋艺时,常以《橘中秘》《梅花谱》等棋艺经典
为师,打谱学习一遍又一遍,从学习到研究,从研究到得出新的见解,从而在布局、中
局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又由于在“天蟾”时,认识了周德裕等名棋手,且因为茶馆上
午棋客较少,周德裕常到屠景明处走走。一来二往,彼此就熟悉起来,当屠景明坐堂闲
暇时,就摆上棋盘,弈上几局。由于周是大名手,屠又较谦逊,为此,两人对弈时,屠
总要求让长先。一段时间内两人友谊有所增进,屠的棋艺也得到磨炼和提高。后来周认
为:总是长先,不利于棋艺的全面磨炼,提出“先相先”的弈法,即以三局为一个单元
,二局由屠先 行,一局由周先走。这是四十年代初期的事,此时,屠的棋名在上海已逐
渐响亮了。四十年代稍后,屠的棋更加精进,和何顺安、朱剑秋等齐名。
(二)试用棋规、人人称便
  屠景明对于象棋事业的贡献,还反映在他第一个试用“象棋规则”方面。
  旧中国时,象棋难登大雅之堂,弈棋除了讲求胜负、名气、功利外,几乎没有什么
规则可言,即使有极少的一些规 矩,但是否科学合理、各地是否统一等等,都缺乏依据
,为此,既不利于棋艺的促进,也不利于棋界的团结。如素有“棋坛总司令”之誉的谢
侠逊访问南洋诸国时。和当地的华侨名手陈粤樵对弈,就曾出现过不愉快。如陈、谢弈
赛的第八局,陈已处于不利,就用一将一杀之法求和,按当时当地的习惯,属允许着法
;但按国内的规矩,大多属必须变着之列,双方各执一词,乃至在报上公开对簿。又如
,当时弈赛,基本没有限时的规定,这就使有些已呈输棋的一方,摆着棋子不走,而造
成争论及不团结。当然,这里有棋品棋德问题,但没有统一的棋艺规程,却是根本。这
些问题,常使一些有文化的弈棋人思考,屠即其中之一。
  1949年冬,有一百多名业余高手参加的沪青棋社在八仙桥成立,参加者大多为上海
棋界的业余高手,屠景明被聘为顾问,后又任社长。由于棋社常邀请名手表演及举办社
员棋赛,为制订棋规创造了条件。1950年,《亦报》社和沪青棋社会办全市象棋比赛,
报名参赛者有三百多人。屠以《亦报》象棋专栏和沪育社长、顾问双重身份主持大赛。
如何避免在棋赛中出现纠纷、纠缠呢?屠景明就根据平时积累的一些棋例,诸如“捉一
不捉二”、“一将一杀作负”等,以及弈棋应有时限等问题,提出一个初步的规定,并
广泛征求有关人员的意见,反复进行修改,初步定名为《象棋比赛规程》在这次比赛中
试行。它的主要内容有三方面:
  一、明确了裁判工作的职责范围和赛员必须遵循的准则。其中有裁判必须公正执规
,不迟到、不早退、不偏袒、不马虎,兢兢业业,自始至终地搞好工作,比赛完毕必须
记录胜负,重要比赛必须记录着法等。
  二、明确了一些棋规,分允许着法和不允许着法两类。如明确了“捉一不捉二”、
长跟、长拦等是允许着法;一将一捉。一将一针等具有连续胁迫对手的,为不允许着法
,必须变着,如不变作负。
  三、对时间也作了规定。虽不能规定一局棋必须多少时间弈完,但限两分钟弈一步
棋,对于疑难的棋势,有三步每步可 延长至五分钟;何着延长,由弈者自定。
  实战证明,有棋规比无棋规要好得多,还使棋手们懂得了 遵循棋规,是棋品高的一
种体现。如棋规规定,每着眼二分钟,就保证了比赛按时序的进行。尽管个别着,感到
时间紧迫,但近200场棋,没有一场纠纷,总的是提高了弈棋的质量。这项中国历史上最
早、最原始的《象棋规程》,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以后上海乃至全国各地的象棋比赛
,也大都开始使用“棋规”,为1956年的全国象棋比赛的“规则”起了奠基的作用。
(三)编写词典造福棋界
  从1956年冬,象棋纳入体育竞赛项目后,有关象棋技艺 的各种资料,逐渐被人们重
视起来,但尚处于分散、零星的状态。1962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决定编出大型工具书《
辞海》,但在象棋方面的人才既缺乏,资料也很少。于是,屠景明被邀请编写条目。这
是一件对棋界做功德的事,屠景明勇敢挑起了担子。他根据平时掌握的知识,共写出10
0多条象棋词目,送去出版社。虽然由于《辞海》的全方位功能,不可能收入很多,但让
象棋艺术登上了《辞海》的大雅之堂,是象棋界的众望所归,也是屠景明的心愿所在,
为象棋界做了一件大好事。
  到了1982年的“拨乱反正”之后,辞书出版社决定编一本《体育词典》以适应改革
开放后的新形势需要,展示中国体育的新风采。关于象棋方面的词条,也委托屠是明编
写。屠接受任务后,一方面研究了过去给《辞海》的条目,为什么有些未采录的原因,
另方面,补充增添了近二十年搜集到的新鲜词条,进行再编写。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到
 1984年底,终于写出新的条目200多条,又由于《体育词典》篇幅所限,收录约三分之
一。从此使体育界的专业词典,有了象棋的内容。
  稍后,上海辞书出版社决定出一部象棋专业辞典,任务再 一次落到屠景明头上。经
过多年的努力,共写出 1129个条目,分名词术语、开局、实用残局、基本知识四个门类
,内容包括 人物、组织、著作、报刊等类,是一部专讲象棋的工具书。这部书的编成和
出版,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将象棋作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艺术来对待,有了它的历史地
位。二是比较全面地反 映了象棋的历史面貌,使全国乃至世界同仁得以了解象棋的历 
史、风情、人物、场景等方面。
  屠景明还应邀和杨明忠等合编过《中国象棋谱大全》。
(四)征战业绩光辉灿烂
  屠景明的棋艺,初成于四十年代。如文前提到的,起初他和周德裕由长先进至“先
相先”,再进至分先,就已进入名手行列。四十年代在和上海的其他名手如窦国柱、何
顺安、朱剑 秋等交手中,亦互有胜负。
  屠的主要棋战业绩在五十年代,其时,屠的棋艺渐趋高峰。1952年,北京象棋名家
谢小然访沪,和杨官璘四战弈平,和董文渊二战亦平,对屠景明的一场比赛在青年会举
行,结果也不分胜负。
  1955年3月至5月,屠景明和何顺安组成上海联队,弈访广州、武汉、北京,行程万
里,历时两个月,与羊城棋坛双雄杨官璘、陈松顺,湖北李义庭、罗天扬,北京张德魁
、侯玉山等作了二十多场公开赛,总成绩是十胜六负十五和,充分显示出屠景明的棋艺
功力。为此当时北京棋坛有“三雄会京师” 的说法,三雄者,杨官璘、何顺安和屠景明
也(当时杨亦璘访北京)。
  屠景明在棋坛的征战业绩还有很多,包括许多表演赛、邀 请赛,这里不—一赘述了

  作为一个象棋名家,屠景明十分致力于象棋著作的撰写。如他在学习研究《梅花谱
》时,一方面积极吸收,再方面潜力研究并注意变着上的创新,他将这些研究和创新的
心得体会记录下来,然后编成《梅花谱新编评注》一书,于1957年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
版。他还将弈棋的心得记录下来,写成《橡棋实用残局》《棋海拾贝》等书,由上海文
化出版社出版。为棋艺资料增加了一份财富。
  屠景明先生虽年逾古稀,除眼睛有疾外,身体很棒,说话犹声若洪钟,他仍不忘修
订《象棋词典》等书和投身象棋事业。当我第二次拜访他时,他的热诚和好客,和他的
高超棋艺一样,使人钦佩。

--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9.15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22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