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ss_Bridg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hynot (父亲那双破草鞋), 信区: Chess_Bridge
标 题: 第四章.培养下一代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Dec 30 12:17:52 1999), 转信
发信人: Domini (土土·归隐中), 信区: GO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ue Dec 28 13:57:02 1999)
秀行军团
谈不上什么主义之类,我是一直不收弟子的人。像我这样从来
自由放任、总出问题的人,再给弟子添了麻烦就太不应该了。倒是
有人愿意作我的弟子,可我几乎都拒绝了。
但是也有怎么也无法拒绝的场合。天野雅文君(现在三段)的
情况就是这样。高中时代的天野君在《围棋》杂志主办的高中生淘
汰赛上取得了好成绩,便立志以下棋为生,1952年一个人来到了东
京。当时拜托我的是发行《围棋》杂志的青桐社社长岩谷泉。岩谷
先生对我说,“能不如照顾他一下?”我既是《围棋》杂志的撰稿
人之一,又在青桐社出版过死活问题的书,受到了岩谷先生的照顾,
他的拜托是我怎么也无法拒绝的。所以在天野君进棋院作院生的时
候,我便作了他的导师推荐了他。
虽说是导师,我只在他拜师的时候下过一盘三子局,以后就再
也没有手把手地教过他,只是有时候把他下过的棋讲评一下。对于
天野君,我自己也觉得是不肖的导师。也有人说,“他是秀行老师
的弟子,却停留在三段上,怎么搞的?”可是,棋也靠自己的本事,
这是毫无办法的事情。天野君体质很弱,就这一点,连我也没辙。
还有一次,田冈敬一先生求我的时候,我最终也没能拒绝。田
冈先生原是观战记者,引退之后,组织了千叶县少男少女围棋联盟,
培养了很多有希望的少年。大概是1985年,田冈先生带了两个少年
来到我家,对我说,“收他们作弟子吧。”他们就是森田道博君(
现在五段)和三村智保君(现在五段)。
那时,森田君已是初段,三村君也快入段了。两个人都出席我
的研究会,所以我对他们很了解。他们都是在田冈先生的亲自指点
下成长起来的,很有希望。但是尽管如此,我还是不能同意。“田
冈先生作导师,我来辅导他们下棋,这不是挺好吗?”我这样说服
田冈先生,但他反过来说服我道,“我的能力已经达不到了。还是
应该由专家作导师。”从那儿以后,森田君和三村君就成了我的弟
子。后来,田冈先生又硬塞给一个少年,他现在是院生,马上就要
入段了。在田冈先生逝去的今天,我更加感觉到,无论如何应该把
森田君、三村君和还在作院生的弟子培养为代表日本的战士。
最近,关西棋院的仓桥正行君(现在四段)也正式作了我的弟
子。正行君的父亲是关西棋院的仓桥正藏八段。母亲的父亲,就是
说外祖父,与第一期本因坊关山利一先生有血缘关系,是个很有意
思的人。
还有很多敬我如师的棋手,不仅有日本棋手,还有中国和韩国
的棋手。
我并不只指导、训练自己的弟子。以前的导师,不管是哪一位,
都会把有出息的少年叫到身边,在自己家里举办研究会。记得最初
是在1958、1959年,当时参加研究会的有大竹英雄、茅野直彦、工
藤纪夫、谷宫悌二、小杉清、高见泽忠夫、小岛高穗、高木祥一、
安倍吉辉、福井正明诸君。后来林海峰君也来了。每月一次,在阿
佐谷的我家集合,每个人都把自己走过的棋一步一步摆上来,由我
来讲评。
这次研究会一直持续到1965年林君成为名人。达到了目标,便
暂且告一段落。如前所述,代代木的事务所开业后,研究会马上就
复活了,很多年轻棋手都前来参加。家住附近的林君、四谷的木谷
道场的石田芳夫、加藤正夫、武宫正树、赵治勋诸君也来了,还有
曹薰铉。第二次研究会的内容,实战代替讲评成为中心。我执白,
不管对手是谁,一味穷追猛打,和林君、加藤君下了不止数百局。
作为学费,我让他们给我按摩肩膀。
从1970年开始和林君连续三年争夺名人头衔的时候,常听到人
说,“秀行净干蠢事。如果让自己教的人把头衔夺走,那岂不是亏
了吗?”确实,说的也许没错。在围棋世界,一般都把自己研究出
来的着法当作秘密武器,或者当作自己门下的秘密。本因坊家、井
上家、安井家、林家等门户林立的江户时代就是明显的例子。那时
惯于不公开一门的研究成果,只在御城棋或争棋等正式比赛的时候
才露一手。据说在天保的争棋,有名的本因坊丈和与赤星因彻的一
战上,因彻亮出了被称做井上一门的秘着的新着法,使丈和不知所
措。不知是不是史实,但我信其有。不过我不会那样做。我讨厌那
种吝啬的性格。我觉得好的,就毫无保留地教给别人。这样,年轻
人才会由弱变强,如果最后战胜了我,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总之,我认为第二次研究会也起了作用。
加藤正夫说,“在代代木的事务所,也许我和藤泽老师的对局
最多。开始被让先,根本赢不了,长到四五段,总算下三盘可以赢
一盘了,这样才有了自信。照藤泽老师的说法,那时我最顽固。即
使告诉我这样走不好,我也决不会同意。我总在为了输棋而苦恼。”
第二次研究会一直到1978年事务所关门儿才结束,持续了十年
多。休息了一段时间,手就痒痒,倒不是好为人师,而是喜欢年轻
人。这样,从1980年又开始了第三次研究会。成员有刚入段的依田
纪基、安田泰敏,还有院生藤泽一就三个人。安倍吉辉君有时也来。
当时,我如果不是在喝酒,那一定是在研究会。
开始是在市内借了住房,后来搬到了在读卖乐园的我家,一直
持续到现在。受大枝雄介君(八段)、安藤武夫君(六段)的委托,
他们培养的弟子不少也来参加。还有从大阪坐新干线来的孩子,加
上我的弟子,共有十五人左右。因为是教棋不收学费,所以训练方
法很严格,不守规矩或不学习的人马上就开除。
由于在家里搞研究会,地方和时间都不能如意,所以从1984年
开始了每年冬夏两次的集训。或箱根或汤河原,租借民居,五天到
一周,目的是想让年轻人沉浸在围棋里。这样,人数就不受限制了。
从东京、名古屋、大阪,每回都有三十多人前来参加。从依田、今
村俊也、彦坂直人、小松英树诸君到院生们,队伍十分壮观。再加
上本田邦久君、安倍君,可以给年轻棋手们很大的帮助。
一般是上午一局,下午一局的实战。晚饭以后,他们把白天下
过的棋复盘,我来当场讲评。一次要看二三十局棋,也真是很不容
易的事情。有时候,集训终了的时候精疲力尽,腰都直不起来了。
妻子对我说,“差不多就停了吧。”但是集训却是不能停止的。集
训以后,我常常收到来信,说“学了不少东西,希望下回还能参加。”
这会给我很大的快乐。就是在治疗淋巴癌的最难熬的时节,集训也
没有中止。连我也觉得自己干得不错,很惊讶自己竟能坚持下来。
围棋的报刊杂志把以研究会的成员为中心、前来参加集训的人
们称为“秀行军团”。这个名称也不错。因为它意味着军团的目标
是,以哪怕多培养一个能与中国和韩国对抗的战士。当然,不可能
把所有的成员都培养成为一流的战士,这也没什么关系。说得偏激
点儿,能培养出一个人、两个人也可以。就是一个人,也可以以一
个国家为对手勇敢地战斗。就像聂卫平先生告诉我们的那样。
中国为什么变强了
秀行军团的活动还有一个,即从1981年开始的访问中国。当时,
棋圣战一结束,从对局中解放出来,时间一下子就空了下来。如果
有喝酒的时间,那么这些时间理当用在年轻棋手的身上。这样,就
开始了春天的中国之行。
中国对待围棋事业是相当认真的,对局现场也是热气腾腾。本
来计划是想让年轻棋手去见习中国棋手的气势,结果连我自己也常
常看得目瞪口呆。
晚上在饭店讲与中国棋手的对局,众多的中国棋手也都露了面。
当时北京的饭店规矩很严,普通中国市民就不能进来。但是他们最
终还是不顾饭店的阻止冲了进来。讲评一完,我就接受棋手们的挑
战开始快棋战。其中在日中对抗赛取得好成绩、已成为中国第一强
者的聂卫平先生和年轻棋手马晓春先生也在。他俩一起向我进攻,
于是我就同时和他们俩对战了好几盘。
这次访问不仅对日本的年轻棋手,同时对中国的年轻棋手也是
一次学习的好机会,而且还发现了几位有希望的新手。这里不能一
一介绍,比如活跃在第五回日中围棋擂台赛(1989年)的张文东君
就是其中之一。因战术不凡而被视为不久的将来中国优秀棋手的张
君当时才十六七岁吧。
仔细观察了中国棋坛,我的心里每每响起警钟。“还没听到中
国军团的马蹄声吗?我们如果袖手旁观的话,他们用不了十年就会
席卷日本棋坛。”但是我的话几乎没有人相信,谁都轻易地认为日
本不可能输。
围棋爱好者们都清楚地看到了结果。在从1985年开始的淘汰式
日中围棋擂台赛上,日本吃了三连败。特别是聂先生一个人就把我
们弄得狼狈不堪。包括我在内,小林、加藤、武宫、大竹等一流棋
手合计吃了十一连败,真是一败涂地。
其实,好像中国方面也没有想到会这么快就追了上来。他们都
说,“藤泽老师,十年还不行,总要二十年或三十年。”“不会的。
要追的话,一下子就能追上。”但是不管我怎么说,他们还是不理
解。
尽管在日中围棋擂台赛上连连失败,但是秀行军团的访问中国
仍在继续。有一次,一个老前辈对我说,“秀行先生,你这么希望
中国强大起来啊?”我竟茫然不知所答了。
这是想把日本输棋说成我的责任。多么小心眼儿,真让人目瞪
口呆。日本输棋,我也窝囊。但是输了有什么办法?我敲警钟的时
候,谁也听不见,输了棋倒来发牢骚。真是找错门儿了,并且也不
是因为我稍微教教,中国就强大了起来的呀。
中国啊,更加强大起来!我这样想。我们就是被超过了,也没
什么不好。那时,我们就会象中国那样,拼命努力,再把失去的夺
回来。我自己就是这样训练年轻棋手的。我相信日本棋坛有能力再
次战胜中国。
中国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期间里如此强大起来了呢?我以为是在
于有创见。即使在结束了文化大革命,中国棋坛重整旗鼓,恢复了
日中交流以后,从日本流向中国的围棋情报也是不很充分的。再加
上中国国土辽阔,棋手分散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情报就更难
传达。这种情况也许造成了好的结果。因为要想长棋,只有一个人
一个人地下功夫研究。不是靠充足的情报和对局次数来长棋,而是
靠意志和每天的努力。
有一个好例子。我曾发现了有希望的新手方天丰,并对周围说,
他早晚会成为中国的优秀棋手。不到一年,方君果然在全国个人选
拔赛上得了冠军,证明了我的眼力。但是后来的情况却不妙。成了
专业棋手,从武汉来到北京,反而没有长进。虽然进行了一定的训
练,但精彩的棋却不见了。因为他安心于情报和对局,却忘掉了下
苦功于创见这一最重要的努力。后来见到他,我曾严厉地对他说,
“回武汉去!”
据说聂先生长棋是在下乡到东北、一个人钻研围棋的文革时期。
吴清源老师也说过,到日本以后,棋长了不知到不到半目。正是来
日本以前个人的钻研才形成了吴老师的风骨。
因为最近中国的对局数超过了日本,下工夫于创见的时间倒没
有了,除了聂先生,我觉得好像都没什么进步似的。但是只要努力
就一定会冒出来。马晓春君终于显露头角,刘小光君也前途在望。
刘君不拘常识,走自己的棋。他每年几次把自己的棋谱送到我这儿,
让我讲评。这些努力是一定会得到报答的。
曹薰铉和韩国棋坛
既说了中国棋坛,就要说曹薰铉与韩国棋坛。
曹薰铉十岁来到日本,作了濑越宪作老师的弟子,十八岁升为
五段。他具有天才的素质,特别是读棋非常快。在才能方面,就是
到代代木的事务所来的加藤、武宫也比不上他。但是,就像天才棋
手常有的那样,他臭棋也多,有时轻易就失去了胜机。总之,粗心
大意,像我一样。虽然还是个孩子,在喜好赌博上也和我一样。打
麻将、打牌,大人都自愧不如。他爱慕我像自己的父亲一样,真是
个可爱的小家伙。
他如果一直留在日本,也许会像赵治勋一样获得几个头衔吧。
我以为,他把所有的头衔都夺走也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
他因为服兵役,正在快要大展宏图的时候,回韩国去了。那时,我
对他说,“听着,玩儿也好,睡觉也好,决不能忘了围棋。如果不
好好儿学棋,我狠狠揍你小子。”
韩国像日本一样有专业棋手制度,是由赵南哲(韩国棋院九段、
赵治勋的伯父)创立的组织。他的院生时代几乎和我同时期,是木
谷老师的弟子。
兵役一结束,薰铉便崭露头角。一个人夺取了韩国棋坛的所有
头衔。听到这一消息,我坐也不是站也不是,非要见他一面。获得
了第一期棋圣、喝醉了的时候,我曾叫嚷着“真想见见薰铉”。那
年(1977年)秋天,我突然宣布“明天去汉城”,把周围的人都吓
了一跳。
我俩都为分别了六年之后的重逢感到高兴。见了面就下棋,没
出市内的宾馆一步。三天三夜,我俩面对棋盘,把薰铉下过的棋一
一复盘,然后,全神贯注地对局,和在代代木的事务所的研究会时
没什么两样。薰铉的棋下得很出色。本来是怀着如果不上进就狠狠
揍他小子的念头来找他,但他正如我所期待的,棋艺大有进步。他
完全按照我所说的去做了。
回到日本,我计划把薰铉叫回来,并且着手活动。我觉得,这
么出色的人才埋没在韩国实在可惜,我想让他在日本开花结果。但
是我的计划没能实现。报社和爱好者们决不会同意韩国的最强者曹
薰铉离开日本。实际上,这一结果也不坏。
后来,韩国棋坛的发展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想,1980年,赵治勋
战胜大竹君成为名人,据说这在韩国引起了空前的围棋热,爱好者
的人数翻了一番,由于薰铉他们的努力,下一代棋手的阶层也越来
越厚实了。金寅、河灿锡、尹奇铉等曾在日本学棋的棋手从第一线
退了下来,纯粹国产的,就是说,生在韩国长在韩国的棋手开始和
薰铉争夺头衔。徐奉洙被称做薰铉的好对手,二十三岁的刘昌赫在
1989年第二期 IBM快棋赛上战胜了武宫,进入了前八名,让日本围
棋爱好者吃了一惊。我也研究了刘昌赫君的棋谱,他的棋已经到了
毫不逊色于日本一流棋手的程度。
还有曹薰铉的弟子、具有非凡才能的李昌镐。他现在十四岁。
1988年秋,我去汉城的时候,他登上两个擂台和薰铉争夺头衔。十
三岁的挑战者,大概是古今东西的新纪录吧。“一块儿出门儿去比
赛,总觉得有点儿不对劲儿。”连薰铉也感到尴尬了。虽然李少年
都输了,但在内容上,两者相差无几。再过几年,李少年肯定会成
为威胁薰铉的、在世界擂台上争雄的人物。
在汉城的街上走,很惊讶棋社竟如此之多。据说韩国的围棋人
口有四百万、五百万,就是说在韩国,十个人中就有一个人下棋。
不知道中国围棋人口的准确数字,据说由于日中超级棋手擂台赛的
推波助澜,中国的围棋人口猛增至一千万以上。日本据说也有围棋
人口一千万,实际上却没有这么多。按人口比例说,韩国是世界上
最大的围棋爱好国。听说韩国现在正处于第二次围棋热之中。关于
这疑点,我后面还要讲到。
国际化的时代
我有一个梦。
我梦见秀行军团和中国军团在蒙古大草原上进行一次决战。请
别见笑,我几乎每天都梦见这次决战。骑在马上的将领是我和聂卫
平。最后,剩下我们俩飞马厮杀....
1988年,围棋的两个世界锦标赛相继诞生,于是这一年被称做
了围棋国际化元年。这两个棋赛就是应昌期氏杯世界专业棋手锦标
赛和富士通杯赛。特别是应氏杯赛,由于四十万美元的高额优胜奖
金,受到了世人的瞩目。应昌期先生是实业家、台湾棋坛的赞助人,
他独创了计点制的规则,据说为了在世界范围内普及这一规则,他
决定以奥林匹克运动会四年一度的方式举行世界围棋锦标赛。锦标
赛除了奖金和对局费,还需要很多支出,至少必须预备四五亿日元。
作为个人的爱好,真可谓空前绝后。
我被选为应氏杯赛的五个日本代表之一。和我做的梦不太一样,
但是这一愿望却实现得出乎意料地快。不用说,我是全力以赴。抱
着必胜的信念,我来到北京参加第一二轮的比赛。那时距我得淋巴
癌约有一年,由于放射线疗法的后遗症,吃东西还有困难,体力也
还差一点儿,但我还是带上日本切面参战了。
采用应昌期规则的计点制,在贴子八点上与日本规则不一样,
八点相当于日本的七目半,这对于习惯了贴子五目半的我们来说,
无疑是极大的负担。不过,这对中国棋手、韩国棋手也一样。简单
地说,就是强者优胜。参战棋手不按所属团体,而按国籍和出生地
来划分,这样,日本棋院的赵治勋和林海峰就成了韩国和中国台北
的选手。
韩国和台湾的棋手在北京聚会,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头
天晚上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报纸上还登出了大篇幅
的报导。
「谱 6」是第一轮我和马晓春的一战。从六七年前,我就对马
君的才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一是薰铉,二是马。”这话快成了
我的口头禅。这次,他的棋没什么缺陷,但结果却不怎么理想。黑
3 可谓秀行流的感觉。到13为止,中央形成了大空,取得了优势。
隔了一天,进行第二轮对加藤君的比赛,棋走得还算说得过去。
虽然体力还没有恢复,但有了能坚持下完一盘棋的自信,这是最大
的收获。第二轮令人注目的对局有两盘。一盘是聂卫平对赵治勋,
照我看,这一盘聂卫平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另一盘是小林光一对曹
薰铉,不愧是名局。能够在始终不利的情况下反败为胜,非薰铉的
绝技不能做到。
代表我国围棋水平的武宫、小林、赵没能进入前四名,不管是
专业棋手,还是爱好者都受到了极大冲击,但是这并非不可理解。
世界的水平比一般人想象的进步要快。从很久以前我就说,“曹薰
铉决不比日本最好的棋手差。”但是,信我这话的棋手很少。在这
里我想说的只是,我没有看错。
三局定胜负的半决赛是在三个月以后,1988年11月的汉城。这
是盼望已久的和聂先生的大决战。我的心情和往常一样:
“赢棋不那么简单,但是输棋也没那么容易。”
令我感到快慰的是,薰铉自己虽也有比赛,却还在各方面照顾
我。在第一局比赛之前,他把我叫到他家,他夫人专门为我这个吃
饭不方便的人亲手做菜。比赛的那天早上还把稀饭送来。这更激励
了我的斗志。
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次比赛的结果。第一局,我觉得我走出了
好局势,但就在胜利在望的时候,走出了明明白白损一目的臭棋。
这是会下棋的人绝对不会走的臭棋。如果仅此而已,那还好,因为
臭棋而恼火,马上又出了一个洋相,把应该先手走定的棋给忘掉了
(第五章还将谈到这着臭棋)。一共损了两目,结果以半目之差把
胜一目半的棋输掉了。
《棋道》总编大岛正雄写到:
“第一局结束后,我在访问回到自己房间的秀行名誉棋圣
时吃了一惊。和在北京的时候截然不同,他就像不知疲倦的年
轻人,把败局作成了棋谱。开始我感到惊讶,接着感到了震撼。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
第二天早上,秀行名誉棋圣打来了电话,说他写了诗,请
我到他的房间去。”
二十岁左右的时候,我常写诗。这次不知为什么,第一局输给
了聂先生,特别想写诗,拿出来让大家见笑了。
“ 败而不悔,只恨自己气力不济。
错而不悔,只因自己功亏一蒉。
棋手终生徘徊在茫茫无涯的矿野。
曾经辉煌的棋手也只是开在矿野的一朵小花。
在自由的天地、方寸大的棋盘上驰骋,
多么快乐,又有诗情,又有画意。
无涯的自由天地,伤痕累累的经历,忍耐,战斗,弱者死去。
不知有自由天地者多么可悲。
多么想更多地看到美丽如画、雄浑如书的棋啊!
接着还要和聂氏比赛,要走出好棋来!
棋,要一直走下去,
今世唯愿看到棋手的个性如五彩缤纷的花、画、书一样。”
第二局和前一局的经过完全一样,也以半目输掉了,就在快要
终局的时候搞错了先后,损失了左右胜负的两目棋。因为臭棋而输,
心情很坏。辩解也没有用,只能承认我不如聂先生。有了不足之处,
只好努力克服、加强锻炼。我这样告诫自己,才有了诗所表现的心
情。
在另一个半决赛上,曹薰铉战胜了林海峰,于是在决赛上,聂
卫平和曹薰铉见了面。争夺世界第一的是中国和韩国,日本棋手没
有进入决赛!围棋爱好者对此大为不满,我们也感到很凄凉,但是
这一结果是预先就想到了的。不管人们怎么说,我们专业棋手只好
接受这一事实。
五局定胜负的决胜战于1989年在中国、新加坡举行,是一进一
退的激战。以我看,内容上虽有些问题,但决不低于日本的头衔战
水平。
仔细研究了每一局,印象最深的是一胜一败后的第三局。「谱
7 」白棋上边的处理是薰铉的一绝,但是黑99是聂先生的妙手,很
令我佩服。只此一着就把中央的主导权握在手里,改变了局势的走
向。白94如果走在 A位,白棋大概可以保住仅有的一点儿优势。
被逼到一胜两败的背水之地,薰铉使出了浑身的解数,第四、
第五局连胜,取得了第一回应氏杯世界专业棋手锦标赛的优胜。据
说韩国的狂热达到了高潮,从金浦机场到汉城市内,薰铉在敞蓬车
上受到了隆重的欢迎,并且被授予了文化勋章....宣传机构也进行
了大肆宣传,据说迎来了赵治勋就任名人位依赖的第二次围棋热。
前年,第一回富士通杯世界锦标赛的时候,薰铉第一轮就败下阵来,
爱好者们愤怒的抗议铺天盖地而来,他曾透露说,“简直没地方呆
了。”虽然国民性有所不同,但也证明了韩国社会对围棋重视的程
度。
我从聂先生那里也听到过类似的说法。赢了棋,很多爱好者和
有关人士会到机场来迎接,输了棋,就只有妻子孔祥明一个人来机
场了。
面对二十一世纪
我以为,今后围棋国际化的步伐会越来越快。这不单是质国际
棋战的增多,还意味着围棋在世界范围的普及和提高。现有两个美
国专业棋手,詹姆斯。卡文初段(暂时回国)和迈克尔。莱蒙德六
段。莱蒙德君儿童时代就在日本学棋,现在距一流棋手只有一步之
遥了。我想,如果莱蒙德君取得最高段位、再获得了头衔,一旦回
到美国,美国一定会掀起巨大的围棋热。据常常访问东欧的小西泰
三六段说,苏联大有希望,出现了几位日本省级水平的棋手,向欧
洲围棋协会输送了大量的选手,实力最为雄厚。国际象棋的大国苏
联开始注意围棋,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环,当然前途无量。
但是,欧美想要达到一流水平还需要时间。目前日中韩争雄的
状况还会持续下去。中国对培养年轻的接班人最为热心,专业棋手
们的任务不单单是下棋,发掘有希望的少男少女也是他们的义务。
有着将近十倍于日本的人口,并且是国家大规模培养棋手,所以很
难说不出天才。听聂先生他们说,几位十岁出头儿的少年棋手作为
预备军正在整装待发。
韩国也陆续培养出了年轻棋手。
那么日本呢?我个人培育秀行军团,做出了不输中国和韩国的
努力,但是想到将来,我还是感到有些不安。现在还算好,虽然在
日中擂台赛上苦战,虽然日本棋手进不了应氏杯的决赛,但日本还
是日本。中国给人的印象是聂先生一个人,韩国给人的印象是曹薰
铉,日本在棋手阶层的厚度上还领先一两步。在另一个世界锦标赛
富士通杯赛上,武宫君两年连续优胜,在1988年同时开始的日中名
人战和日中天元战上,日本也是连胜。但是以为“武运长久”,那
就错了。
就说培养年轻棋手,方式也各种各样。既有只是名目上的师徒
关系,也有极为密切的师徒关系。后者的典型例子是木谷道场。前
边儿我也曾提到,木谷老师培养了很多弟子,其中取得头衔的棋手
络绎不绝。大竹、石田、加藤、武宫、小林、赵....可以说,正因
为有了木谷老师的遗产,今天的日本棋坛才能成立。
据说木谷道场的教育方针是自由放任主义,老师几乎从不亲手
教棋,而是靠弟子之间的互相竞争。师兄照料师弟这一弟子制度所
特有的优越性起到了很大作用,另外,我和「木尾」原先生也教过
木谷老师的弟子。
木谷道场解散已有约十五年了。并不是有意取代木谷道场,为
培养下一代,我希望秀行军团多少为棋坛作了些贡献。我的方法和
木谷老师很不一样。因为没有弟子制度,所以不能对日常生活的所
有方面加以规定,取而代之的是研究会和集训的训练十分彻底。我
希望年轻人把我的一切都变成他们的血肉。平时不学习,没有进步
的学生,就毫不客气地让他们退出。为了培养代表日本的战士,这
点儿严厉并不过分。我以为,我所付出的努力并不亚于木谷老师,
我期望着从秀行军团中也会陆续走出争夺头衔的年轻棋手,就像当
初的木谷一门。
但是,弟子制度的长处也不能扔掉。其实,弟子制度并没有完
全丧失,现在也还有些人收弟子,培养出了有希望的年轻棋手。但
是,由于住房情况,像木谷道场当初那样的大规模是不可能了。如
果靠个人的努力无法维持弟子制度的话,那只有靠日本棋院了。因
此,1989年10月在千叶县幕张设立了日本棋院研修中心。这里不止
进行院生的比赛,外地出身的少男少女也在这里寄宿,过着集体生
活,每天泡在围棋里。可以说,研修中心是采用了弟子制度长处的
培养专业棋手的学校。
找我商量应该设立什么样的研修中心的时候,我曾提出一个独
特的方案,“是不是让孩子们也种点儿蔬菜。”我在战后没饭吃的
时候,是靠在疏散地干农活挺过来的,就是现在,我也在我家窄小
的庭院里种植季节性蔬菜。看着植物生长,懂得收获的喜悦,这对
孩子来说是比什么都好的情操教育,并且在根本上与学棋也是相通
的。
研修中心刚刚成立,问题还很多。比如说,培养有志于专业的
少男少女是没问题,但是怎样才能发掘出有前途的少男少女呢?具
体的方法还没有确立。现在的院生制度是根据有志于专业的少年的
棋力来决定采用与否,但是仅此方法并不能保证把真正有前途的专
业苗子集中起来。今后,应该像发掘相扑的新弟子一样,采取棋手
到地方上去,亲自判断孩子将来是否能够成器,然后劝导他们考院
生的策略。不能只根据当时的棋力决定是否能够成器,应该根据气
魄的大小、读棋的快慢、是否有眼力等等进行综合判断。我只看一
局,甚至只看序盘就可以知道孩子的将来。我说“折合孩子能成器”,
几乎从来没说错过。
总之,从秀行军团和研修中心的学生里会冒出背负着二十一世
纪棋坛的杰出人物。和国家大规模培养下一代的中国相比,日本虽
然有落后之感,但是也许未来却出乎意料地光明。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ningx.bbs@smth.org]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2.11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