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ss_Bridg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oes (从头再来), 信区: Chess_Bridge
标 题: 在将帅之间挣扎
发信站: 紫 丁 香 (Sat Apr 29 03:40:58 2000) WWW-POST
齐小侠
看上去,马晓春最近一直在胜与败之间苦苦挣扎。从去年春兰杯第二轮漂亮击败李昌
镐、乐百氏杯好调夺取挑战权以来,马晓春就输得特多赢得特少,三国擂台赛主将决
战、富士通第二轮以及周日结束的CCTV快棋半决赛,马晓春在这几项还算重要的比
赛中都超脱了胜负。输棋了,会调节,会超脱,这是马晓春的强项。用马氏理论推算,
马晓春这些“失”后面肯定会有“得”,或许是此后的春兰杯,或许是应氏杯,也许是
乐百氏、棋王赛什么的,也许是失意人觅得佳人情场得意。马晓春在《笑傲纹枰》中
说得好:凡事有得必有失,反之,有失必有得。
如果从大处命题,马晓春的得失辩证法告诉我们:看马晓春的围棋生涯,一直都在
将和帅之间苦苦挣扎,有未能成帅的“失”——失落和痛苦,也有飒飒大将的“得”—
—英姿和快乐。“不是我,是风;不是帅才,而是将才”我想用这句话形容马晓春。
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快乐不那么快乐。张爱玲出名很早,马晓春也
是。10岁的时候,马晓春就有把下到单官的大劣棋从水平高于自己的陈临新手中扳回从
而入选省队的幸运。1980年,弱冠十六的马晓春在黄山屯溪举行的全国团体赛上击败聂
卫平,一战成名。离十七岁还有88天,就击败了小岛高穗,后者的名衔是日本九段。19
83年11月,马晓春成为当时中国的第四位九段,那时马晓春19岁……不必再罗列下去,
都是天才马晓春早慧早出成果的枚举。
江浙多才子,来自浙江嵊州的马晓春当然是一个。少年成名的马晓春肯定很快乐,
他的欢乐来得绝对不晚。但我总觉得,或许正因为此,马晓春把江浙才子中精明、不大
气、自以为是的一面保留下来,恃才往往傲物,傲物往往难成大器。因为心态摆不正,
因为散淡或者说是一种懒惰。
帅才,执一国之帅旗,屡屡压得住阵脚,直捣黄龙者也;将才,常有攻城拔寨之壮
举,气度不俗,但往往功亏一篑。李昌镐就是一位“大巧若拙,大音希声”的帅才,而
马晓春就是一位将才,他有很多妙手佳构之举,但镇不住大局。
不在很大的打压之下,不在很大的怀疑之下,马晓春很难有什么大的作为。没有中
日名人战的六连败,就不会有他在第五届和第七届的对小林光一的两次2比1。没有1995
年和聂下七番棋的最后痛苦失利,就不会有100天后马晓春的初解世界冠军滋味。之后,
他又在手下败将小林手里拿下了富士通杯的冠军。
从这么多年的战绩上说,马晓春毫无疑问是国内第一人,但是这并不影响我说他是
一位将才,而且是一位发挥不是十分稳定的将才。这一点,在11届的中日擂台赛上就明
显看出,马晓春多次有结束整个战局的机会,但屡屡抓不住,他可以雪中送炭,但不能
力挽狂澜。唯一值得圈点的就是,在1995年的擂台赛上击败大竹英雄结束比赛。7届三
国擂台赛,中国主将绝大部分由马晓春担纲,但马晓春从来就没有让人满意过,第四届
真露杯漂亮地击败李昌镐,但最后憾负曹薰铉。最近的一届,是中国从来未有的大好形
势,但马晓春非常令人失望。
世界棋战无数,正是以马晓春作为国内第一人的角度, 我写了上述可能有些苛刻的
文字。我个人觉得,马晓春并不是中国值得信赖的棋坛领袖。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97.187.18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44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