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ss_Bridg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oes (从头再来), 信区: Chess_Bridge
标 题: 百年棋坛天地人
发信站: 紫 丁 香 (Tue Dec 28 16:20:17 1999) WWW-POST
本报专稿 自有棋道以来,即将过去的20世纪是最具深远影响
和意义的一百年。围棋在这一百年中的发展程度远远超过了此前所有
年代的总和。围棋,从以前民间闲云野鹤似的文人及达官贵人的闲暇
赏玩游戏“进化”为一项极具影响力的现代竞技,并完全融入了本世
纪方兴未艾的体育商业化运作的大潮中,直接催化出真正意义上的职
业棋战和职业棋士群体的诞生。这一历史进程的完成是“天、地、人”
三方面完美统一的结果。
天 变法图存与时俱进
日本曾有人作过这样的比喻,说:“中国是围棋的生母,而日本则
是围棋的养母.”意指是日本将围棋推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通观
围棋发展史,此比喻的确不无道理。
从17世纪开始,围棋的中心就由中国转到了日本。中国沿袭古
制的“座子”、“还棋头”等僵化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对围棋丰富内涵
的挖掘,而当政者一向视下棋为雕虫小技,民间视之为玩物丧志、不
务正业。棋手的社会地位低下,棋手往往以独立的个体形式存在,缺
少集体研究、切磋砥砺的氛围,更不像日本那样有幕府主办的“御城
棋”这一让棋手尽情展示身手的舞台,所以数百年间中国的围棋始终
停留于“好勇斗狠”的原始状态而无大的长进。相反,在日本,由于
幕府“上好之”,以俸禄供养了“四大家”(本因坊、井上、安井、林),
并定期举办“御城棋”,为棋道的发扬光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而“四
大家”为争夺象征棋界最高荣誉和权力的“名人”及“棋所”,彼此勾
心斗角,都希冀在棋枰上出人头地,几代人皓首穷经、孜孜以求,客观
上也促进了棋艺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所以到了19世纪末期,日本围棋
当仁不让地占据了“棋坛盟主”的地位。
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原有的封建制度从根本上发生了动摇,
一直被视为“幕府家私”的围棋也难免受到波及。1879年,在政府
停止向棋手发俸后,村濑秀甫、中川龟三郎等人率先扯起了方圆社大旗,
他们招募棋士,颁发段位证书,编制棋类报刊,开此类自给自足的社团
性法人组织之先河。进入20世纪后,类似团体如裨圣会、棋正社、琼
韵社你方唱罢我登场,成为新旧体制交替时期的一大景观。
1924年日本棋院正式成立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其对近代
围棋的最大贡献在于它作为全体棋士的代表与新闻界和实业界一起“磨
合”出了一整套符合商业规律的现代棋战运作模式,使职业棋士能通过
比赛获得收入。其中,末代“名人”秀哉于1938年“引退棋”中极
具象征性地输给了木谷实后,顺应潮流将旧体制的“最后堡垒”本因坊
拱手相让给日本棋院,此举为新型棋战的诞生提供了契机。翌年,《每
日新闻》社和日本棋院合作推出了本因坊战,使之成为一项向全体棋士
开放的头衔战,从此,笼罩在这一拥有几百年历史的神圣名字上的光芒
彻底消散了。
二战以后,随着新闻业空前繁荣,新闻棋战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
几经分合聚散,才形成今日以七大棋战为主干的竞赛体系,而今中国和
韩国绝大多数的头衔战基本上也是这一模式的翻版和变体,包括从80
年代末兴起的应氏杯、富士通杯等诸多世界大赛。
地 匡扶天下鼎足三分
本世纪90年代以前,日本在围棋世界中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由
于他们拥有深厚的传统积淀和成熟的现代围棋体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
间内,后起的中韩两国只能遥望其项背。日本伊藤友惠(五段)老太太
六十年代访华时横扫中国成名国手,竟无一败绩,令对手们羞愧得无地
自容。而韩国四五十年代尚是一片围棋蛮荒之地,赵南哲推着小车走街
串巷教人下棋,自然更无法与日本一争短长。
但60年代后,随着陈祖德、吴淞笙为代表的中国年轻棋手的崛起,
他们对日本棋手的冲击力明显加强。1963年9月27日是一个特别
日子,这天,陈祖德执黑半子险胜杉内雅男九段,这是中国棋手有史以
来首次在分先情况下击败日本九段。同日吴淞笙也战胜了宫本直毅八段,
由此掀开了新中国围棋史崭新一页。此后几年,中国围棋水平突飞猛进,
若非十年浩劫的蹉跎,赶超日本围棋的时间本可大大提前。文革后,这
一接力棒自然地传递给新生一代,一位注定“天降大任于斯人”的棋杰
肩负起了历史使命,他便是聂卫平。1975年,他战胜了高川格、洼
内秀知等日本名将,1976年访日时这位“三耳先生”更是刮起了一
股席卷东瀛的“聂旋风”,他连续战胜藤泽秀行、石田芳夫等当时日本
的最强者。
80年代中期,一项对中国围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赛———中日
擂台赛诞生了。“时势造英雄”,这一比赛也造就了“擂台巨人”、“民族
英雄”聂卫平,他在前四届擂台赛中曾达成空前绝后的十一连胜,打败
了活跃在一线的十位日本一流棋手,这是聂一生的顶峰,也是中国围棋
昙花一现的全盛时期,并由此激发了席卷全国的围棋热潮。经过几代人
的薪火相传,中国围棋终于在临近世纪末时刻赶上了日本,完成了几代
人的夙愿。
可是,当人们还未来得及尽情领略“一览众山小”的快意豪情时,从
斜刺里杀出来个“程咬金”,彻底改写了世界围棋版图。1988年,台
湾的应昌期老先生不失时机地推出了应氏杯世界大赛,意欲成全同为炎黄
子孙的聂卫平的“一统江山”,不料终为韩国的曹薰铉作了“嫁衣”,曹捧
杯凯旋时受到了国人“民族英雄”般的欢迎。就如同老聂在擂台赛上的
一把火点燃了中国围棋欣欣向荣的燎原之势一样,曹的这一历史性胜利
也成为韩国“火箭”升空时最有力的推进器,世界棋坛三足鼎立的割据
局面就此生成,而李昌镐的出现则令韩国昂首坐上头把交椅,当是后话
了。
人 大浪淘沙时势造人
20世纪棋坛巨星灿烂争辉。不同风格的棋风相互碰撞,迸出绚烂光
芒,在这百年围棋长河中,以下几位名字是最不能被忽略的。
首先是本因坊秀哉,这位旧围棋体制最后的“守墓人”是世纪之初无
可争议的最强棋士,他与雁金准一、吴清源和木谷实所下的几局代表作无
一不是流芳百世的名局。他传承了幕府时代的灵光,在新世纪到来之际,
尽管已是回光返照,竟也是灿烂异常!
吴清源,这位“昭和棋圣”是本世纪围棋的象征。如果只能有一位“
世纪之星”的话,他是当然的人选。他的杰出不仅表现在十番棋中的所向
披靡、战无不胜,更体现在他淡泊恬静、宠辱不惊的人格魅力和博大精深
的围棋造诣里,他与木谷实一起首倡的“新布局”为现代的布局理论奠定
了基础,是影响围棋发展方向、泽被后人的划时代壮举,即使在耄耋之年,
他仍然在孜孜不倦地钻研21世纪的围棋理论,对他的研究成果不加重视
无疑是现时代一种难以估算的损失。
藤泽秀行也是一位不可不提的人物,倒不是因为他取得了棋圣六连霸,
即使在日本国内,他的成绩也算不上出类拔萃,这位50岁之后还长棋的
乐天派终其一生也改不了下棋随手的毛病和嗜赌好酒的恶习,这极大地影
响了他的胜率。然而,他是一位无私的围棋传道者,正是他不拘泥于国界,
诲人不倦,爱才如命,对中韩两国的后进不遗余力地指导提携,才使得本
世纪围棋的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若没有这位循循善诱的长者,聂卫平和
曹薰铉即使日后能脱颖而出,时间上也将要推后,因此称藤泽秀行为20
世纪围棋格局的“缔造者”一点也不为过。
武宫正树的“宇宙流”天下闻名,他是职业围棋世界中难得的梦想家
和浪漫派,也是在爱好者中最有人缘的一位棋手。通过他对“三连星布局”
天才的演绎,他将现代“星布局”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实在
整个20世纪仅布局角度而言,可以称之为“以星位为代表的重视中央发
展的现代布局对以小目为主流的传统边角为先的思维模式的一次革命”,
吴和木谷的“新布局”如此,60年代兴起的“中国流”布局如此,武宫
的“宇宙流”更是对传统理论的一种超越,而到了90年代,领导世界潮
流的韩国棋界风行的“星球大战”也正体现了这样的思路。吴清源先生倡
导的“21世纪围棋”也将目光投向了棋盘中央广阔的“六合之地”。因
此,武宫的追求事实上代表了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难怪藤泽先生夸赞道
“只有武宫的棋才是流芳百世的棋!”
把最好的留在最后。李昌镐虽不能说是本世纪最好的棋手,但至少是
举世公认的当今棋手中的佼佼者。弱冠之年他便取得了别人一辈子也难以
企及的成就,然而迄今为止他的棋风仍处在不断的嬗变之中,他到底能达
至怎样的境界,目前看来还是个未知数。不过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
是当人们修订21世纪的棋史时,李昌镐将是绝对绕不过去的一座丰碑。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4.19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97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