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ss_Bridg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ad (不要想太多), 信区: Chess_Bridge
标 题: 正视韩国围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Sep 2 14:05:30 1999), 转信
http://sports.sina.com.cn1999年9月2日00:00体育参考
1984年,中日围棋擂台赛爆发,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它无异
于两国争当世界围棋霸主之战。谁也未曾料到,本世纪的最后十
来年,领导世界围棋新潮流的会是韩国。
韩国围棋为世人所知,始于1988年的首届“应氏杯”。赛前
不被人看好的曹薰铉一路过关斩将,并在冠亚军五番棋决斗中以
3∶2力挫中日围棋擂台赛的风云人物聂卫平而捧杯。但当时除藤
泽秀行先生等极少数了解曹薰铉的棋士外,中日棋界多认为那纯属
“偶然”;热爱和崇拜聂卫平的中国棋迷甚至说那是因为聂卫平轻
敌所致。因此,曹薰铉夺取首届“应氏杯”并未引起中日棋界对
韩国围棋的足够重视,加之在随后的两届“富士通杯”上,韩国棋
手也无出色的表现,这似乎也就给了中日棋界一种印象:韩国围棋
不过耳耳。
进入九十年代,韩国神童李昌镐的出现引起了中日棋界的好
奇,日本棋院还特别推出了李昌镐与依田纪基的五番棋战,结果
依田轻松取胜。然而,仅仅是半年之隔,李昌镐却在第三届“东
洋证券杯”赛中夺得了他的第一项世界冠军。由于冠亚军决赛的
另一方是日本的超一流棋手林海峰,这自然使是日棋界惊讶不已。
但事实证明,这不过是“韩国旋风”全面袭击中日棋坛的前兆。
1993年是中日棋界最为尴尬的一年,当年举行的世界性棋战
“东洋证券杯”、“富士通杯”、“应氏杯”、“亚洲杯”和“真露杯”,
除“亚洲杯”冠军为日本依田纪基所获外,其余皆入韩国人手中。
中日棋界开始明白,韩国除了曹薰铉、李昌镐之外,还有刘昌赫、
徐奉洙那等非凡人物。他们的整体围棋水平绝不亚于中日围棋。
“真露杯”三国围棋擂台赛便是一个佐证。
也正是从1993年起,中日两国的新闻媒体开始大量地介绍韩
国围棋活动,刊登韩国棋战棋谱、探讨棋国棋风。但回过头来看,
当时中日棋界对韩国围棋的认识是肤浅的。那时,中日棋界流行
一种观点,那就是韩国围棋布局差、中盘战斗力强,充满野性。
有人甚至将日中韩三国的棋风归为:求道流、实战流和乱战流。
姑且不论这种区分是否合理,但在韩国棋风之前冠一个“乱”字,
那是带点贬意的。言下之意,韩国人不明棋理,一味地蛮干,他
们的许多棋都是形势大差时,靠顽强斗志胡搅蛮缠“翻盘”取胜
的。因此,中日围棋高手们输给韩国棋手后,总是有点“正规军”
输给“土八路”般的不服气。记得93年“真露杯”三国围棋擂台
赛,中国队净吞五蛋大败而归时,有记者曾写过一篇题为“中国
围棋并非败在日、韩手下”的文章,结论是中国围棋的实力和技
术绝不在日、韩之下,惨败主要是缺乏斗志和顽强的拚搏精神。
近几年来,中日围棋不可谓无进步,也不断有优秀的棋手产
生,但在世界棋战中却总是被韩国围棋盖着。唯一的解释是韩国
围棋的进步比中日快,李昌镐、刘昌赫、曹薰铉等人的实力较之
九十年代初更上了一层楼。韩国围棋强在何处?中日棋界经过痛苦
的思考,终于有了全新的认识。
韩国围棋的崛起与强盛,固然有社会文化背景、围棋体制方
面的原因。但最根本的一条乃是围棋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
步。韩国突破了以日本为代表的正统围棋理论框架,提倡一切以
实战出发,对围棋从布局到收官的各阶段进行了详细研究。目前,
“韩国流”布局以及韩国棋手在中盘作战中的新手新型,已为中日
围棋高手所认同。武宫正树曾坦诚地说道:“说李昌镐的棋很务实,
官子怎么、怎么样,大家总这么认为。但我跟李下棋,觉得他对
未知领域的棋研究得很多,知道许多新的东西。看他的棋,我感
触很深,他有许多很好、很先进的东西。”应该说,这才是李昌镐
强大的奥秘。今年二月,日本棋院翻译出版了李昌镐所著的《围
棋世界的新手法》一书,据说这是日本棋院75年来首次出版海外
棋院棋手的写的书。这或许可视为日本棋界对韩国围棋全新认识
的一个转折与标志。
由于历史原因,现代中国围棋受日本围棋影响很大,尤其是
在围棋布局理论方面。但我们亦不难发起,中国围棋超越日本的
过程,也曾伴随着围棋理论、技术上的创新以及对中国传统力战
型棋风的保持,“中国流”布局的出现以及中国棋手在擂台赛上的
表演都是绝好的例证。今天的中国围棋要想同韩国并肩论道,指
望一、两个天才人物的出现是不现实的,过份地抱怨国手们的“不
争气”也没太大的意义,关键的出路在于围棋理论、技术的创新。
刘远明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www-post@bbs.hit.edu]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1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