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ss_Bridg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igbee (蜜蜂), 信区: Chess_Bridge
标  题: 三国棋风漫谈 
发信站: 紫 丁 香 (Thu Apr 27 20:42:08 2000), 转信

  围棋这门古老的艺术在中国、日本和韩国走过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也正此,三个
国家的棋风有着明显的区别,鲜明地打上了三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烙印。
中国:实战流
现代的中国棋手下的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棋,即见什么对手下什么棋:遇到韩国人与之
乱战,遇日本人则与之拼功夫棋。不妨称之为实战流。当年聂卫平在擂台赛上横扫东瀛
群英,下的就是典型的实战棋。他每遇一个对手必事先找来其棋谱,研究其风格、行棋
习惯,然后在对局时“对症下药”,搅乱对手的棋路,使对手不能逞其所长。    
                  
  中国古代围棋一直在民间自由发展,没有官方的支持,也没有棋手联合的组织,全
凭个人研究。儒家正统、守旧思想的禁锢,四个座子限制了历代天才的才华,新定式也
无处生根。到清朝后期,近代,国势衰落,围棋艺术奄奄一息。待新中国成立,陈毅同
志倡导围棋,与日本棋界交往才发现日本围棋已远远走到中国前面去了。      
           
此后,从陈祖德、吴淞笙到聂卫平、马晓春等一直都学日本棋,也可以说是研究如何对
付日本棋。但正当八十年代我们几乎能与“老师”分庭抗礼的时候,韩国棋手又在曹熏
铉的带领下横空出世了。我们从日本人那里学的那几套“功夫”又被下乱战棋的韩国人
杀得丢盔弃甲。于是,中国棋手只好又转身来研究韩国棋。我们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最佳
位置,还在探索,还无暇形成自己的风格。称中国棋风为“实战流”,实在是找不到更
合适的词。但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只要能赢棋,叫“实战流”也没什么不好。
在胜负主导围棋的今天,广义上大家走的都是“实战流”。    
日本:求道派
围棋大约在唐朝时传到日本。经过一段时间普及后,日本就形成了本因坊、井上、安井
、林等围棋四大家。其后又在幕府将军的支持下,组织半官方性质的御城棋和大手合,
前者为国手对抗赛,后者为升段赛。平时各家关门研究棋艺,待到御城棋和大手合时各
自亮出绝技,为本门争胜。               
  日本是个求道的民族。而他们众“道”之中最为发达、完美的当首推“棋道”。道
者,蕴涵于事物中的道理、奥妙也。面对中华民族发明的玄奥无穷的围棋,日本人充分
发挥了他们的求道精神,他们大胆地废除了座子制,使围棋从第一着就可以自由选择着
点,从此小目定式、目外定式、三三定式、高目定式乃至于超高目定式应运而生。动四
角而牵全局,围棋由此达到了一个更加自由、更加玄妙的境界,今天国际流行的定式和
布局绝大多数是日本人的研究成果。                       
       
  日本历代超级棋士在求道精神的指引下还创造了各自辉煌的艺风,古有道策的明快
、丈和的力量、秀策的坚实,今有秀行的华丽、武宫的恢宏的大竹的隽美,这些色彩斑
斓而又充满个性的风格极大的丰富了围棋的内涵,皆可谓对围棋发展的杰出贡献。
日本棋手的棋亦可称为功夫棋,如武当派的内家功,喜欢斗力者少,追求“不战而屈人
之兵”者众。实事求是的讲,这才是最符合围棋的本质精神的。可以说,发明围棋的是
中国人,但当今棋界对围棋理解最完全、最深入的是日本人。
韩国:野草流
观看地图就会发现朝鲜半岛象搭在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一块跳板,在战事频繁的古代,中
国和日本间的战争几乎每次都将韩国人扯进来。韩国人比中、日人民更少有和平安宁的
生活,因此韩国人对未来几乎无法作长远计划,倒是很容易滋生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及时
行乐思想。在这种民族心态下传入的围棋,自然有了两个用途:一是消怨解闷,二是赌
博。                    
  朝鲜战争后,韩国在美国的保护下,社会安定了,开始有了职业棋手,开始有意识
地研究围棋。不过,在本民族文化心态的影响下,他们没有照学日本,并不从理论角度
理解围棋,而始终对自己历来喜爱的实战手筋研究乐此不彼。
韩国棋风以徐奉洙为典型代表,他不拘泥于棋理,下起棋来完全从实战效果出发,在接
触战中有非凡的力量,如同野草一般:样子丑陋,却极其坚韧。          
    
这几年以李昌镐、曹熏铉为代表的韩国棋手在国际大赛中取得了惊人的战绩,更使他们
对自己有了充分自信。但从围棋的本质属性与长远发展来看,韩国人那种“野草流”只
是加速了胜负对围棋艺术的侵蚀,是对围棋的一种异化。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162.105.11.10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5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