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ss_Bridg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oes (从头再来), 信区: Chess_Bridge
标  题: 围甲联赛名不副实
发信站: 紫 丁 香 (Mon Dec 13 12:41:56 1999) WWW-POST


( December 08, 1999, 08:58 AM ) 

  首届“江铃杯”围棋甲级联赛落下帷幕,以新人为骨干核心的重庆队荣登榜首,缺乏
 
朝气的江苏队则降入乙级。由于是新生事物,首届围甲联赛的得失利弊自然引人注目,尽
 
管对联赛的全面评估尚未有来自中国棋院正式的官方声音,但纵观联赛的发起始末,却使
 
人很难对其未来的前景产生乐观的展望。 
  从联赛所获赞助收益的大环境看,投资方对首届联赛的关注度及信任感均有所保留。
 
虽然江铃集团与中国棋院已就来年联赛冠名权的收购事宜达成初步意向,但在具体赞助金
 
额方面的协商探讨却迟迟不见成果。事实上,江铃集团第一年160万元的首期投入对首届 

联赛的运作筹划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除去棋院收取提成的必然份额外,下放至各参赛棋

队的经营“补贴”实不足以弥补一年人吃马喂造成的巨大资金缺口。 
  尽管中国棋院将联赛的部分经营权交于各俱乐部,但对所在省份经济环境欠佳的参赛
 
俱乐部来说,经营权的迅速交割不仅起不到加快资金流转的目的,反而令其一时间无所适
 
从,要么“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要么借债度日苦苦撑持。像河南、河北等队基本处在入
 
不敷出或寅吃卯粮的窘境中,到后来俱乐部还要靠棋院发放的救济金才能勉强度日。即便

是一些所谓财大气粗的俱乐部,如上海、重庆等队也并非富得流油,可以高枕无忧的。据

悉,俱乐部搭在主客场的交通、食宿费用方面的花销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由于存在对等

招待的不成文规定,一些贫困的俱乐部宁肯口挪肚攒也不敢接受主队的“盛情邀请”,怕

人情,担心还不起。 
  在资金来源混乱且参差不齐的状况下,中国棋院对联赛经营的宏观调控基本无从谈起
 
,如此情况来年也未见有解决的迹象甚至有恶化加剧之势,而这种潜在的隐患随时都会令
 
处于起步阶段的脆弱联赛中道夭折,这就不免使人怀疑,围甲联赛的发起与操作是否有操
 
之过急之嫌,在联赛的生存土壤较为贫瘠,内、外在环境未有完善之前草草上马,如此急

迫难说不会吞下事倍功半的恶果。 
  闭门造车抑制发展 
  不客气地讲,首届围甲联赛可以说是“关起门来”的封闭联赛。在年初的棋手转会、
 
商借等规定的设立制定上,棋院便顾此失彼,朝令夕改,如在马晓春、俞斌的参赛资格问
 
题及王磊的商借事宜上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误。实际上,围甲联赛在其初始阶段必须有
 
相应的“明星效应”予以支持辅佐,欲另蹊径、白手起家的设想是不切实际的。围甲联赛

的兴起,在短期也许可以使一些生计窘迫的地方棋手改善境况相应脱贫,但对整个联赛而

言,在其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及基础根底之前,明星的影响力及对商家的吸引力则更

是不可或缺的。失去常昊、马晓春、聂卫平的联赛即便支撑起来也不过是“半吊子”联赛

是很难在风云变幻的市场风潮中站稳脚跟的。同样令人不解的是,联赛的宣传普及必然要

与新闻媒体联手挂钩,但首届联赛却总给人一种“来无踪,去无影”的神秘感觉。本来,

各大奖金丰厚的国内外的棋战已分外抢镜,夺取了联赛所急需的大部分市场,但后来的联

赛不仅未表现出只争朝夕的勇气与竞争意识,反而仿佛自惭形秽地藏藏掖掖,失去了后来

居上的宝贵追赶时间。如在比赛时间的安排、在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上联赛均未显示出作为

新生事物的活力与朝气,反而尽显畏首畏尾的保守神态。联赛的推出即便有筹划不善之 

弊但毕竟是大势之所趋,但策划者思想的相对守旧及经营理念的贫瘠匮乏则害莫大焉。综
 
上所述,联赛若延续发展务必予以全方位的除旧革新,否则如这般“温温吞吞”的维持下
 
去,这样的联赛不要也罢。 (摘自辽沈晚报)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4.19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14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