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ss_Bridg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hynot (父亲那双破草鞋), 信区: Chess_Bridge
标  题: 还是有存在的必要
发信站: 紫 丁 香 (Sat Oct  2 20:03:32 1999), 转信

还是有存在的必要
—谈毁誉中的全国围棋个人赛
□金琅/文
  全国围棋个人赛在杭州激战时,国手们恐怕是一心两用—
—边下棋边盯着棋协的《围棋国际比赛参赛方法》,皆因个人
赛前三甲可获参加国际赛的“通行证”!这或许是国手战个人
赛的唯一动力了。但围绕个人赛的“生存问题”也牵怀国人的
心。
  半个月下11盘棋,这对那年年逾三、四十岁且体力已见衰
退的“老将”棋手来说如同“炼狱行”——强度太大了!但对
精力充沛的十几二十多的年轻人没什么影响。因此,年轻国手
踊跃报名,斗志高昂。“老将”则参赛寥寥,存侥幸心理(进
三甲)居多,于是无精打采或虎头蛇尾成了“老将”的通病。
常昊、马晓春、聂卫平、刘小光等顶尖大腕照例又高挂免战牌
,个人赛的“含金量”严重不足,价值大打折扣,俨然演变为
新锐棋战——这从二十多年来个人赛冠军得主绝大多数在30岁
以下此事中得到证明。有见于此,有声音反映奖金低、强度高
、号召力低且“变味”的全国个人赛已失去意义,然此论是否
过于武断了?
   归属“老将”的俞斌、曹大元、张文东等近来调子不坏,
连沉默许久的曹大元都入棋圣战九段组四强,更不用说一直较
稳定的俞斌了。“老将”与周鹤洋、王磊、刘菁、罗洗河、邱
峻、胡耀宇等年轻人,在近几年披金掠银,实力强劲。说句刺
耳话,常昊、马晓春等猛角儿若来参阵,还不一定在他们中破
网而出夺魁呢!这可从常、马历年在参战的全国个人赛史上找
到答案。故个人赛的“含金量”并非以表层上看的那么低,尤
其是参赛新锐更不要看扁自己,要挺起胸膛大喝一声:我的胜
利堂堂正正!
  中国的棋战已比日本、韩国的少,但除乐百氏杯、棋圣战
、阿含·桐山杯是允许全体专业棋手参赛外,天元、名人、CC
TV杯、NEC杯、联赛、团体赛、段位赛等还都是“局部棋赛”
,逾半棋手(含众多新锐)没有登场机会。难得个人赛为众多“
饥渴交加”的年轻人提供一个“磨枪”的大舞台,解决新锐成
长时的“温饱问题”。纵使个人赛被唤作是“新锐棋战”,那
就由别人说吧,最紧要的是个人赛已达到了新锐练兵的目的就
行了。
  中国的棋战的一个特色是比赛集中棋手集中,棋手经历“
密集对局期”后却有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无棋可下,这样的安排
使国手的状态起起伏伏,一时好一时坏,不利在征伐世界赛时
进入状态,这种情形如同在百米冲刺时忽然要求立即静止,后
再加速,常令国手无所适从。马晓春就表示过富士通杯决赛前
一个月无正式对局是他输棋丢冠的原因之一。日、韩棋手则是
一般一周下一局棋(或更多),这样他们就能经常均匀地保持着
一种“可战”的竞技状态,不至于大起大落。但全国个人赛作
为“高密度”棋战,却对年轻国手影响不大,11局棋意味着可
与众多不同类型风格的对手搦斗,大可以尽情下些自由奔放的
着法,切磋中多弈些新手,以赛代练,更可调整状态。至于“
老将”在个人赛的艰酸唯有其自身能够体味,棋协也确需要将
如何合理安排赛事提到议事日程上。
  当然,我们从全国个人赛上看到国内棋战许多的不足之处
。国手近三年与世界冠军失之交臂,棋手自我管理失控有之,
对赛事的安排不当也难逃其“罪”。说国情决定只能集中棋手
集中时间下完一项比赛,过后即使如马晓春、俞斌等名手也经
常一、两个月无对局,结果就是世界赛老不行了!个人赛也好
,其他赛事亦罢,该改革的就该刻不容缓放手干,要不老地跟
在日、韩后面也太窝心了!
  但是,在国内棋赛远比日、韩少的情况下,作为官办的全
国个人赛说是补充型的棋战也好,说是阶段性过渡棋赛也罢,
总之现在仍有其存在的道理,关键是要做适当“手术”而已。
一旦杯赛扩容了,联赛火爆了,全体棋手均可参加同一杯赛了
,个人赛就可完成历史使命了吧?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5.24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63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