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ss_Bridg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eer (上帝无语), 信区: Chess_Bridge
标 题: [转载] 马晓春"避嫌"一说引发争议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Apr 25 22:02:45 1999),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alon 讨论区 】
【 原文由 zhongju 所发表 】
“观棋不语”的红旗还能打多久?
在围棋比赛中向对局者指指点点,是被视为不恰当的。一旦比赛所涉及的利益、荣誉
十分重大,观棋不语就显得犹为重要,比赛中不能乱说话,封盘休息时更不可与当事棋手
乱交流。
不久前的中国首届棋圣战中就传出了“避嫌”一说。当事人马晓春九段认为常昊八段
的妻子张璇八段在棋赛中午封盘时有可能与常昊共同商讨棋局的发展,也可能将观棋室内
众高手的意见转述给常昊,这对比赛的另一方(即自己)是不公平的。老马声称,比赛期
间最好能规定不让张璇进入观棋室,以避嫌疑。
这是自有围棋比赛以来当事棋手第一次明确提出“避嫌”说法。这一说法立即引起各
界的关注与争论。
该避嫌时就避嫌
一些棋手坚持“观棋不语”,主张“该避嫌时就避嫌”。
他们并非是对张璇有意见或不信任,而是觉得围棋比赛应当是个人智慧的表现(这正
是围棋的魅力所在),否则,你说一句他说一句,围棋赛不就变成了“群众的智慧”?
他们举了些例子,其中最有名的就数当年吴清源与日本名人秀哉之间的决战。吴清源
在优势情况下被对方强行封盘了(这也是围棋史上一段著名的无耻暴行,至今还被人引以
说明日本的民族劣根性)。为什么封盘?不就是为了“集体研究”?果然,秀哉的弟子前
田发现了“绝妙的一手”(被现在的历史学家称作“肮脏的一手”),秀哉凭借这一“智
慧”反败为胜。
他们指出,现在的围棋比赛绝对不会出现“强行封盘 ”,但一般都在中午封盘,这
段时间里有意无意的指点确实是有可能发生的。他们觉得,在责、权、利日益明确的社会
背景下,不避嫌确实有失公平。
也有棋界人士呼吁,围棋联赛已经开战,避嫌更显重要,赶快制定制度吧!
张璇尴尬委屈
当事人张璇既委屈又尴尬。
她认为避嫌说法匪夷所思:“马晓春是棋坛高手,他会在乎我在赛场的影响,我感到
很遗憾。”她着重声明,就算自己想要支招,以常昊的能力和脾气也是不会接受的。
张璇说,中国围棋界夫妻棋手很多,如过去的聂卫平与孔祥明,还有曹大元与杨晖等
,从来没有人提出这类问题。如果棋手的另一半也是棋手,置他们于赛场外而不顾,这也
太不近人情了。她举例子说,自己不久前与芮乃伟多次交锋,江铸久每次都随夫人到赛场
,自己就从未想到过这个问题,也没有提出过要谁避嫌。她认为,下棋的输赢关键在于自
己,棋盘外的因素不是主要的。
“避嫌说过火”
就事论事,一位年轻棋手认为马晓春在棋圣战上的说法有些过火。他以自己的比赛经
历来说明:
支招“一剑封喉”,只可能发生在棋局复杂、棋手对局部演变无法细算的情况下,而
现在的棋手参加大赛时都比较慎重,开局所花的时间较多,棋局在中午封盘时,往往还停
留在序盘阶段。在这个时候支招能起什么作用?更何况,能够进入大赛的棋手一般说来都
是一流高手,在激烈的对抗下,棋手的作战意图、战术运用一般都是自己所擅长和相当自
信的(就算有毛病,也是在相当一段时间以后通过多次复盘、计算之后才发现的),别人
的意见看法最多只能用来参考,根本不会在实战中运用。
也有一位国手表示,在比赛休息时,自己与众多国手一样,最厌烦的就是与人就本局
进行讨论,因为那时实在是太累太困,想的只是找个地方静一静,再完善一下自己的作战
构思。
他们说,棋手的美德注定他们不会去支招或偷招。如果围棋界支招成风,那么谁还愿
意打客场?更不要说出国参赛了,因为那里更是满目皆对手!
避嫌也尴尬
张璇说,如果真要避嫌,如果棋院有对棋手直系亲属回避观战的要求,那就不光是夫
妻,还可以延伸至父子、兄弟等,应对所有人都适用吧。当然,这只是尴尬的张璇所开的
玩笑罢了,却也反映了实施避嫌所要面临的尴尬。
怎么办?中国棋协对此似乎还没有什么说法,棋圣战上老马的说法也是不了了之。但
许多人认为问题已不可避免,就算现在不提出,将来也会提出。但围棋比赛中人来人往
,杜绝支招谈何容易?由此,有棋手无奈地说,最好的办法可能就是将参赛棋手单独隔离
了。不过,在围棋联赛中
避嫌倒也并非难事。有人提出,在完善制度的前提下,派遣比赛新闻监督,对指指点点者
课以重罚。
俞斌九段认为,人与人在一起难免有些切磋交流的过程。他给我们描绘了将来的棋赛
:网络围棋赛,棋手相隔数千里,在屏幕上碰撞厮杀,这样既可以节省大量路费和旅途时
间,比赛双方只需互派新闻监督就可避免支招了。 (新浪网)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4.166]
--
※ 转载:.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robcad10.hit.edu]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9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