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ss_Bridg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iver (独上高楼), 信区: Chess_Bridge
标  题: 不能同时追两只兔子
发信站: 紫 丁 香 (Thu Jun  3 16:17:37 1999), 转信

不能同时追两只兔子

作者:李超


    这个典故来自聂卫平。除了下棋,聂卫平还有一大嗜好就是打桥牌,
真下工夫研究过,技艺也十分了得,且不少社会应酬也发生在牌桌上。
当年到东京打擂时,他曾与吴清源、林海峰几位聊起桥牌,很有开辟这
第二战场的抱负。吴清源先生听罢,劝到:“这叫搏二兔,一个人怎么
能同时追两只兔子?”

  可以设想,若不是为桥牌这第二只“兔子”分心走神,聂卫平在围棋
上会造诣更高,战绩也会更显赫,也许早早就夺得世界冠军了。不可“搏
二兔”,道理就这么朴素有力。

    若说早迷上桥牌只是一种嗜好,那么现在令棋手耗费时间分散精力的
种种诱惑就更多了,兔年了,各路“兔子”越来越多,很有扰乱棋手心性
的架势。

    当年聂君“搏二兔”时,马晓春正一门心思“搏一兔”,只是围棋,
一般无二。他两夺世界冠军,走到棋艺的尖端,并弥补了聂卫平留下的缺
憾时,记得圈内曾有人认为,他的成功在于他是一位真正的棋士,除了围
棋,别无二心。可渐渐地,他的各种活动应酬也多了,面前的“兔子”也
不止一只了。比如说举办研究会,担任中信围棋队总教练,本来就够劳神
的了,再推出一家围棋俱乐部,领衔董事长兼总经理,战线拉得如此之长,
其不是犯兵家之忌?让人困惑不解。再说李昌镐,才能、天赋怎么讲都未必
再马晓春之上,可他用心专一,和马晓春交手每每占上风,原因其实也不用
深究。说心里话,为马晓春惋惜。


    不光是马晓春。掐指一算就知道,顶尖国手中,不少都处于相似处境,
有的开了公司,有的在公司挂职,有的正被个俱乐部拉来拉去。不是你追
“兔子”,就是“兔子”追你,反正在房间了摆一张安稳的棋盘,已经挺
不容易了。有时很担心年轻棋手也卷入其中,心一撒出去,再想收回来就
难了。

    并不是一味反对办实体、开公司。中国围棋比不上日本、韩国,职业
围棋的家底就是这么薄,何况又赶上了专业化向商业化的转轨期?所以一
些棋手自谋出路的同时,也为围棋打了基础、铺了道路。然而一线的国手
们纷纷步入“第二战场”,就让人生疑了。虽说咱职业围棋家底单薄,但
这几年棋界筚路蓝缕、苦心孤旨(言旨),打开的局面虽不很大,可养活几
十口高手还是不成问题的,单说前一二十位的收入吧,怎么说也称得上白
领阶层了,那么还图什么呢?不太明白!很难想象李昌镐、赵治勋也各自
开了公司,道理是相通得。

    棋界、媒介经常拿李昌镐说事,大概事出有因。陈祖德就三番五次提
请棋手们向李昌镐看齐。你想,就这么一位名棋手,每天还乘地铁去棋院,
平时来一碗炸酱面就心满意足,二百万元一次的广告酬劳也被他一句话回
绝,没有对围棋的不二痴情,没有一种精神力量,怕事做不到的。说他的
棋力天下一品,还不如说他的精神力量少有匹敌,由不得你不服。

    围棋的文化品位不低,社会形象也不错,棋手们因而成了宠儿,连料
理店也拉若干棋手装点门面。尤其是围棋进入市场后,大家的机会多了,
路子也宽了,同时,各种诱惑和纷扰也来了。也许我们很难让棋手们都像
李昌镐那样痴情、守一、像个“苦行僧”,但对我们几位、十几位经营提
出这种要求,定力再强些,投入再大些,却不算过分。围棋再商业化、再
市场化、再大众化,国手仍是国手,仍应在棋艺中有所成就。没有这种精
神,下棋和摆摆石子儿真没什么两样了。


    所幸,我们还能看到不失这种精神的棋手,他们可能孤苦,也许寂寞,
但却能时时引发我们的敬意,对棋道的敬意。


    扯的远了,那么一个人同时追赶两只兔子结局如何?挺累、没用。


转帖自《围棋天地》1999 年第6期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97.248.15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5.17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