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ss_Bridg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ad (andy), 信区: Chess_Bridge
标  题: 天才之间--马与李的比较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Jul 20 15:29:27 1999), 转信

毫无疑问,马晓春和李昌镐都是天才,似乎他们一生下来就是
为了下棋。马晓春少年就头角峥嵘,从浙江东部的一个县城,到杭
州,到北京,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他在19岁成为九段,创造了
棋坛的一个世界纪录。李昌镐15岁战胜老师曹薰铉九段,取得了大
赛的冠军,又在16岁夺得了第一个世界冠牢。他早已是世界数百名
专业棋手中的顶尖人物。

如果要比较一下坐在棋桌两面的这两个人,可以说,马李的“起
步”相同,但“速度”则李比马快多了。马晓春称雄世界只是近两年
的事,现在,他以年长11岁的“资格”,可以称李的大哥了。

现在他们都是“胜负师”,都认为赢是棋手的天职。但是,他们
走过的道路不同,李昌镐走的是一条直路,马晓春走的是一条螺旋向
上的路。

马晓春曾被称作“潇洒飘逸”,棋风中有若干浪漫的成份在内。
人们在称赞马的棋不可捉摸的同时,也认为过于聪明的棋手会在应
该用强的时候,别出心裁地“绕”了过去。因此,“飘”也可以是一
个贬义词。为此,8年前,在“应氏杯”上败于藤泽秀行后,马受
到了老人非常严厉的批评。而3年中连负于小林光一6局,也促使
他改变棋风。他的棋渐渐变得强硬,变得现实,但他的现实由浪漫而
来,当然比单纯的“直线现实”要有内涵。

棋内的变化与马晓春因多次棋战失利而深刻反省有关,他经历了
人生的曲折,浙江人的倔,使他没有回头,反而变出了一种新的棋。
年长11岁,在马晓春来说,并非纯是坏事。

李昌镐一直是“现实主义者”,他的天才,一般的评论认为,是
表现在用功,有独到的理解,很少出错,超乎寻常的冷静。他的年龄
和他的成熟不成比例。“少年姜太公”、“神童”等美誉,至今没有变过。
与马晓春相比,他的棋,比较单纯,风格明显。

围棋评论家赵之云认为,“与吴清源的‘先发制人’不同,马和
李都是‘后发制人’的棋手。马晓春更机灵,更灵敏,更会捕捉战
机。”这大概是由于李的进攻在于敏锐,发现敌方的缺陷而溃之:而
马的进攻则常常由此及彼,声东击西,有时还会以退为进。李盯着
对手的棋形,马则盯着对手的棋路,亦即整体构思。由此马晓春既
可以在对方出错后加以利用,还可以在一开局就先发制人为自己创
造机会。这种机会甚至是在被攻击中等到的。

李的棋是“有形”的。他长年累月地研究,丰富了围棋的定式
和手筋。他那良好的感觉。源于千锤百炼,积累了无数棋形。马的
棋是“无形”的。他完全依据对手而采取自己的对策。李昌镐以不
变来静待对方出错,马晓春以变来逼对手出错。

写到这里,想起旅韩九段吴淞笙去年说的话,他认为韩国的棋
有劲,但中国的棋有文化积累,比较深刻。因此,长远地看,中国
的棋更有希望。尽管马李的棋都是独树一帜的,但终究脱离不了生
存的环境,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两国的背景。

回到两人的较量,马的棋似乎从理论上可以看高一筹,但下棋
毕竟是具体的事,马晓春的棋难度比李昌镐要大。“思想”付诸棋局,
有许多技术的环节,在任何一个环节上出了哪怕一丁点儿错误,李
都会龟揪住不放。应付马的棋,预先固然难以准备,但比赛时,“思
想”落到了棋盘上,“无形”也就成了“有形”,李那么高的悟性,
多想想也会解开的。每局棋都要有新构思,马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马在思想上占优,而这点优势又因为在操作上的难度上而受到影响。

一位老将曾私下评论说,李昌镐亮相越来越多,已不再神秘,
以后人们赢他会容易些的。开个玩笑吧,这句话可能被李昌镐听到
了。李最近有了一个小小的改变。以往他说自己最欣赏的棋手,一
般不出林海峰和聂卫平两人。单在今年初接受《围棋天地》采访时,
却说是武宫正树。难道他要从现实走向“浪漫”了吗?

*注:本文摘自《围棋报》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www-post@bbs.hit.edu]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6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