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ss_Bridg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oes (从头再来), 信区: Chess_Bridge
标 题: 懵懂“中国流”
发信站: 紫 丁 香 (Mon Nov 22 14:42:34 1999) WWW-POST
关于“马常之争” 当常“棋圣”在刘昌赫的“大力鹰爪”下苦
苦挣扎时,马“名人”正在一枰春色里玩味 着“石佛”李昌镐年轻的皱
纹,直到大官子阶段,棋枰都还是倾斜的——朝着“妖刀”的方向。可惜
马九段依然无法逃脱对手 刻意给他安排的“半目逆转”就像是一场宿
命……
溃不成军的常昊完全有理由仰视马晓春的半目惜败,当然末了,当我
们的眼神跳出“中国围棋第一人”的镜框, 我们发现的只是两个失败者而
已,而已。
关于半目 直观地说,半目就是一枚棋子的四分之一,它意味着围棋
世界里最微弱的差距。
马晓春就是这样被四分之一枚棋子击倒了。在LG杯,黑棋须贴还6目
半,比传统的贴多了1目的负担,因此我 们似乎可以这样认为:击倒马晓
春的不是李昌镐,而是21世纪的围棋规则。
但是且慢,李昌镐本局序盘履行着“低拉作战”的怪诞构思,也许并
不仅仅是为了挑战20世纪的围棋思维“定 式”,更多的理由,难道不在于
多贴1目的规则?
李昌镐是真正的胜负师,所以没有人敢断定,这一场半目的胜负乃因
规则而成为侥幸。
关于公道 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将“马晓春半目憾负”作为报道的重点
“广种薄收”的中国围棋因此蹲在LG杯的 门槛下愁容满面,客观地说,对
于单骑闯入四强的俞斌九段来说,这不公道。
“千年老二”俞斌九段遭遇的不公道其实太多,作为最勤奋的中国棋
手,上帝也不时为之感动,所以他就有了曾 经打败李昌镐的纪录,也就有
了当年一顶亚洲电视快赛冠军头衔,这一次,上帝又给了俞斌一次“公道”。
棋坛不仅仅是天才的舞台。
关于LG 中国棋手四折其三,韩国“三大天王”傲然屹立,在中国棋
迷,LG未尝不可以被看作是“难过”的 代名词。
告别了LG杯寂寞如雪的峰顶,马晓春、常昊、王磊,甚至俞斌都可以
歇歇气了,总有人来安慰这些失败的棋士 。“那么谁来安慰我们的胜利
呢?”三张“老面孔”在LG的四强席位发出一种声音。
是的,这司空见惯的一幕又何止是“三大天王”的困惑,世界棋坛都
该好好咀嚼一下这枚寂寞的果实。
关于胜负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围棋有着恬淡的传统,举个例子,
就像范西屏施襄夏之间震古铄今的力战之逐 ,也被冠以“当湖十局”称
谓,当湖,怎一种美妙的温柔呢?
竞技的围棋似与文化的围棋格格不入,所以前不久有人疾呼“还围棋
以本来面目”。围棋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倘 将围棋与文化强行分割,我们
只能得到一张混沌的19路枰。
还有什么比聂“旋风”的擂台11连胜更激动人心?还有什么比“马李
之争”的“半目情仇”更荡气回肠?千禧 之年,围棋再也不是梅妻鹤子的
隐士们消遣的玩意儿,竞技的胜负成了她最旺盛的生命力。 贾知若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4.19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91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