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ss_Bridg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oes (从头再来), 信区: Chess_Bridge
标  题: 对传统力战棋风的思考
发信站: 紫 丁 香 (Tue Mar 14 11:14:32 2000) WWW-POST


□刘远明/文

体育参考

  最近一段时间,芮乃伟在韩国棋坛出尽了风头。对此,中国棋界和棋迷的心情很复
杂。一方面,芮乃伟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棋手,她的成绩让我们自豪;但另一方面,芮乃
伟毕竟是在韩国“复活”的。墙里开花墙外香,感觉总是有点怪。
  芮乃伟凭什么在韩国扬威立万,甚至在“国手战”中将刘昌赫、李昌镐、曹薰铉一
锅端?难道她的实力当真就比马晓春、常昊、赵治勋等人强了不成?有人说,那是因为芮
乃伟受吴清源大师的点化,下的是“二十一世纪的围棋”。但这说法太玄,让人一头雾
水。倒是韩国棋界的声音使人更信服:“她领悟和吃透了韩国的围棋”。(金寅先生语)
我以为,这同芮乃伟的天赋、勤奋、心态甚至擅长的力战型棋风都有一定的关系。虽然
谈论棋风有班门弄斧之嫌,但看了芮乃伟最近的对局谱,确实有这样的印象:她是在贴
身紧逼的白刃战中,凭非凡的力量击垮对手的。你可以说她是“师夷之技以制夷”,但
溯本索源,她崇尚的力战棋风曾是咱中国围棋的特色。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围棋因“座子”的制约,布局十分的单调。因此,古代棋手的
激情和创造性都凝聚在中盘战斗上。这种力战型的棋风发展到清代范西屏、施定庵的手
里,可谓登峰造极、炉火纯青。两人在当湖杀得性起,传给了后世一部《当湖十局》。
陈祖德点评此书时,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在二十世纪初叶与日本围棋的碰撞中,中国座子制围棋的固有缺陷暴露无遗。

布局单调、棋理不明,过分拘泥于局部而忽视整体,使我们的国手们在棋盘上更多地象
一个战术家而不是战略家。于是,效法日本围棋的布局理论成了中国围棋的主流。但应
该说,仍然有少数棋手在吸收、消化了日本围棋布局理论之后,较好地保持了中国传统
力战棋风,刘棣怀、陈祖德、刘小光、江铸久和芮乃伟等都是一时之代表。在棋战中,
力战派也曾称王称霸,远的不说,刘小光在新闻围棋头衔战中就曾一度集名人、天元于
一身。
  但由于各种原因,近十年来力战派棋手在国内棋坛寂寞了,以至于人们认为这样的
棋风终究难登大雅之堂。纵是在世界棋战中被韩国人打得落花流水,中、日的本格派棋
手们也还是有点“正规军”输给“土八路”般的不服气,叹言:“秀才遇见兵,有理说
不清。”与此同时,那些能顽强地抵挡韩国人攻击的却偏生是依田、王立诚等好战之徒,

现在又出现了一个芮乃伟,这事难道还不值得深思吗?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4.19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0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