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ss_Bridg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oes (从头再来), 信区: Chess_Bridge
标  题: 我的老师赵南哲1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May 31 15:29:40 2000) , 转信


(一)

“韩国从人口比例上来看,是围棋普及程度最高的国家。韩国围棋为何发展的这么好,
请告诉我这其中的奥秘。”每次到台湾,应昌期先生照例要提出这几个问题。应先生对
韩国围棋的发展非常关注,了如指掌。同时也非常注重台湾围棋事业的发展,并出巨资
创办了世界最大棋战“应氏杯”。

每次的答案都是一样的,“吴清源先生虽然是当代最伟大最优秀的棋手,但他的一生都
是在日本度过的。相反,作为那时韩国最优秀的棋手,赵南哲在21岁时,就立志回国,
为发展和普及围棋文化,呕心沥血,不懈追求,韩国围棋才能得以繁荣。”

应先生又问:“30年棋韩国的围棋是什么样的?”

“景况很糟,每次找报社刊登棋谱时,都得央求他们免费刊登。可见当时韩国的围棋处
境也是非常艰的。”

在台湾围棋的普及发展有政府财政支持。但一个领域要发展不是有钱就能办到的。没有
致力于此项事业的先驱者用一生的心血来开拓进取是不可能成功的。吴清源先生在釜山
接受采访时说:“赵南哲先生用自己也生的追求使韩国围棋事业进步如此神速,令人敬
佩,我却未能为中国围棋事业的复兴尽绵薄之力,感到内疚。”

鼎盛时期的吴先生回国后,看到国内没有对手,就决然留在高手众多、群雄称霸的日本
棋坛。赵南哲的境遇和吴先生大体相同,但赵南哲心怀“棋道报国”的志愿,决心为韩
国围棋事业的发展闯出一条新路。

赵南哲回国时,朝鲜半岛的围棋爱好者约3000人,现在仅韩国就有1000万,发展速度
是非常惊人的。这也是国力的一种体现。有健全的经济、科学、民主的体育事业,使得
从事围棋事业的人越来越多。现在社会进步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绝大多数国民都
去掉了赌博的恶习,自愿参与围棋这项有益的活动。这就是围棋对社会进步发展的促进
作用。韩国目前已有了曹薰铉、徐奉洙、刘昌赫、李昌镐等世界级顶尖高手,如果说韩
国围棋事业所以如此繁荣兴盛和赵南哲关系密不可分,一点也不过分。

与赵南哲结为师徒之缘是在40年前釜山避难时期。赵南哲在釜山伤兵住所摆上几副棋
具,开始了他致力于韩国围棋发展的伟大事业。我那时还是一个小学生,尚不知道围棋
为何物。

赵南哲和家父的交情很深。家父是围棋爱好者,有业余3、4段的水平。我很少接触棋
盘,从来都没想过要学下围棋。有一天同村的一个伙伴偷偷教我下围棋,这大概是我日
后拜在赵南哲门下的一个契机。一年后,我的棋力已达到3级水平,从此也就迷上了围
棋。有一天晚上,父亲的牙痛突然发作,就提议下棋解痛。父子俩竟下了一夜棋。我的
棋力达到一级水平时,赵南哲已在汉城明洞经营“松垣棋院”了。家父就央求他收我为
作门内弟子。下拜师纪念局,是一盘受4子棋。终因棋力不及,最后以惜败告终。对局
结束后,老师吩咐我:“一周后复盘,你把这盘棋背下了。”我担心把行棋的顺序忘掉,
不分昼夜地摆棋谱,从中也领略到不少棋理。在复盘时,我就能理解老师指出的要点。
这也正是他主张的“让棋手自己通晓棋理。”

拜师纪念对局是60年春天下的,我17岁,老师38岁。“光阴似箭”,转眼间恩师已是
“人生七十古来稀”了。

话题再回到“松垣棋院”。“松垣”是老师的雅号,棋院以此命名。它位于明洞中心一
幢三层小楼的第三层,一楼是时装店,二楼是金门茶馆。50、60年代文艺人称之为“明
洞时代”。他们经常在二楼茶馆聚集,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围棋爱好者,常到三楼过过
棋瘾。由于有“松垣棋院”和“金门茶馆”的影响,“明洞时代”的盛况可想而知。他
的“松垣棋院”自然吸引了不少爱好者,其中有文艺界知名人士,也有不少政界、军界
的大人物。

赵南哲的祖先几代都生活在江原道(韩国的“道”相当于中国的“省”)的洪川。洪川
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之地,赵家几代均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赵南哲的父亲赵凤
九是京城法学专科学校(现汉城大学法学院前身)毕业的新型知识分子。在日寇统治
时期,法律实际上是统制朝鲜民族的工具,绝谈不上一点公正性。赵凤九不愿用日本
人的法律去审判自己的同胞,因此毕业后,毅然放弃了做法官的理想,到殖产银行做
了一名职员。即使如此还是因其有反日倾向而屡遭排挤。

赵凤九自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且爱好广泛,琴棋书画,样样在行。对膝下三子,赵
凤九亦为他们各自设计了美好的未来。老大赵南俊作学问,后因赵南俊在中学时积极参
与反日学生运动,被勒令退学,最后成为一名商人。老二赵南锡天资聪明,既爱学习、
又酷爱围棋,但父亲从小要把他培养成一名商人。父亲一厢情愿的设想,使赵南锡在成
长过程中充满委曲,长大后,一直在铁路系统作了一辈子默默无闻的公务员。然而赵南
锡的儿子却是当今世界棋坛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巨星——赵治勋九段,赵治勋的哥哥
赵尚延从小亦被人称作“棋坛小神童”,可惜后来没下出来。赵治勋的成功给了赵南锡
莫大的安慰。

赵凤九的小儿子便是赵南哲,至于赵凤九为什么要倾注一生的心血把小儿子培养成国手,
原因只有一个,赵凤九认为在当时能够从精神上击败日本人的领域只有围棋,因为围棋
是绝对公平的,只以实力论英雄。

赵凤九被发配到全罗北道扶安茁浦任职2年后赵南哲出世。所以赵南哲的出生地是在全
罗北道扶安(或茁浦),而不是在江原道洪川。赵凤九一家在茁浦生活了近10年,那时
的赵南哲还不会下棋。后来举家迁到汉城,赵南哲上小学,赵凤九就开始教他下棋。他
是个孩子王,根本没心思下棋。赵凤九非常着急。“怎样才能让小家伙安稳地坐在棋盘前
下棋呢?”考虑了很久赵凤九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那时候物资奇缺,小孩子哭的时
候,拿一块奶油太妃糖哄他,比讲“大灰狼”的故事吓唬他还管用。所以赵凤九就许诺
他下一盘棋给一块奶油太妃糖,赵南哲经不住诱惑,一天天静了下来,坐在棋盘前安心
下棋。赵南哲常说:“一个孩子喜欢上围棋,连饭都吃不香,不要阻拦他,这样的孩子,
将来一定能成为‘围棋大家’。”这是他自身经历的肺腑之言,让人深思。

现在韩国围棋的财团法人是韩国棋院,那时也没有正式的机构或团体。只有“老国手”
们支撑着韩国围棋的命脉。那时没有棋战,也没人把下棋当做一种职业,更没人想到下
棋也可以成为一种职业。围棋只是他们赌输赢的消遣。老国手们的境遇也很差,只能在
流着污水、充满臭气的小黑屋里下棋,因交不起房租常常被赶出去。赵凤九家境富裕,
就把茶洞的一所房子无偿提供给他们用,传为棋坛佳话。

后来赵南哲声望较高,就由他来主持围棋界,制定段位制,“建立韩国围棋体制”。那些
老国手从不给小孩下指导棋,更不可思议的是不是赌棋他们绝对不下,因此赵南哲在遇
到他们的阻挠时,不理解父亲为何费尽心血帮助老国手,而他们却不支持他。

摘录自:《围棋天地》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4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