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ss_Bridg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oes (从头再来), 信区: Chess_Bridge
标  题: 围棋皇帝5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Jul 27 18:50:07 2000) , 转信


(四)

1982年5月4日,曹薰铉在而立之年升入九段。这是韩国现代围棋经营22年之后终于达
到“入神”的境界。赵治勋在日本比曹薰铉早一年成为九段,年龄也只有25岁。赵治勋不
仅是日本棋坛年龄最小的九段,同时创下了升至九段时间最短的记录。1982年7月7日,
九段的曹薰铉在第16期王位战上以4比3艰难取胜徐奉洙,第二次荣登全冠王。此时赵治
勋在日本卫冕名人、本因坊成功,进一步将“十段”赚到手,同时扫荡第7期棋圣战的循
环圈直捣黄龙。第二年春,日本棋战上演了棋圣战挑战棋三连败后四连胜的大逆转“世纪
之战”。

1983年曹薰铉以第1期MBC帝王战快棋战的盟主身份默默出现在韩、日之间的电视快棋
对抗战上,对方是日本“快棋”冠军石田芳夫九段。到1986年止,曹薰铉在韩、日之间最
早展开的这项交流战上一共取得了三胜。曹薰铉分别击败了石田芳夫九段、加藤正夫九段

武宫正树九段。日本棋界倒是爽快的接受了这个事实。当日本人说曹薰铉厉害并不等于韩
国围棋厉害;对曹薰铉的棋藤泽秀行等老一辈棋士早已有口皆碑,而且曹薰铉属于濑越门
的辈分,在日本棋界没有人敢于轻视。徐奉洙两次做为韩国的代表出战韩、日快棋赛,当
两回都碰上片冈聪九段输掉了比赛。这样,日本人很有理由将曹薰铉视为“自己人”加以
赞誉,而韩国围棋并不能入以正统自居的日本人的“法眼”。

整体的韩国围棋悄悄蓄积内力,1985年曹薰铉将九岁的李昌镐召入门下。此时,一度离开
围棋的“业余”棋手刘昌赫终于下决心加入职业棋士的行列。刘昌赫的启蒙老师是只有十
级棋力的父亲,而他的“导师”是对围棋一无所知的母亲——这位可敬的母亲从报纸上剪
下棋谱叫儿子背熟。刘昌赫小学时夺下了全国业余围棋冠军,一举轰动了韩国。到了高中

刘昌赫参加第6届世界业余锦标赛名列榜眼。1986年刘昌赫在被让先的情况下三比零大胜
曹薰铉,1988年又从曹薰铉手中夺走了大王衔。刘昌赫是继徐奉洙以后又一个以业余身份
闯进高手行列的棋士。很难想象韩国人在围棋的天分竟然如此独厚。

1986年曹薰铉第三次荣登全冠王,是曹薰铉国内棋战生涯的最后一个颠峰。从1988年起,
一批新锐棋士比肩涌出,曹薰铉有些力不从心,疲于应付了。这并不等于说曹薰铉正在走
下坡路,而是辛勤劳作十六年的田野开始灌浆,一望无际的金色麦浪正在蔚起。1988年,
富士通杯和应氏杯相继出台,全面拉开了“世界大战”的序幕。韩国棋手在富士通杯的第
一轮比赛中全部落马,多多少少表明了刀法尚不纯熟。也许韩国围棋就需要一个英雄主义
的壮举,大斧凿出豁然洞开的泻口,让韩民族满溢的才情洪水般肆荡围棋的宇宙。富士通
杯全面失利之后,曹薰铉单独担起了英雄的职责,在命运之星闪耀的黎明悄悄策马应氏杯
战场。

也许是富士通杯的失利起了消极的作用,韩国被应氏杯主办方面安排在“下席”,只得了

区两个参赛名额。其中一个名额分摊给了韩国国籍的赵治勋,事实上只有曹薰铉一人代表
韩国围棋参赛。在应氏杯战场,曹薰铉将与阔别十六年的木谷门高手们较一较锋芒。1972
年曹薰铉不得不放弃日本的棋业时,木谷道场的一批与他同时代的棋手得到稳步成长。加
藤正夫、石田芳夫、武宫正树、小林光一、赵治勋等人一统日本棋坛,树立了木谷门超一
流的风范。曹薰铉在富士通杯的第一轮比赛中,执白输给了小林光一五目半。小林光一比
曹薰铉早一年出生,但比曹薰铉晚一年入段,在日本入段十六年后小林光一在棋盘上与曹
薰铉对垒时,俨然是集棋圣、名人于一身的日本围棋第一人。曹薰铉自然不会轻易向小林
光一低头,应氏杯为曹薰铉提供了报富士通杯一箭之仇的机会。在应氏杯第三轮,前两轮
轻取两位台湾棋手的曹薰铉再次与小林光一对垒,这一回命运女神坚决站在了曹薰铉这一
边,身负使命的曹薰铉终于闯入了应氏杯四强战。曹薰铉的半决赛对手是“二枚腰”林海
峰九段。曹薰铉与林海峰颇有渊源,1968年二段的曹薰铉曾在清峰会成立开幕式上与林海
峰本因坊下过纪念快棋。执白的林海峰礼让曹薰铉四目结果那一局棋盘面平空,曹薰铉就
赢了这礼让的四目。二十年后曹薰铉再遇林海峰,是以两盘胜局报答了当年的提携。这样
曹薰铉终于在华山之巅亮剑,且看何方高手与之交锋了。

在另一个战阵上,中国的聂卫平棋圣同样担负起振兴中国围棋的使命。围棋发源于中国,
是中国的哲学态度自然推衍出围棋的原则。随着中国封建社会士气的式微,盛唐已经遥不
可及,中国围棋的命运如同中国玉器的命运;中国玉器唐以后虽然刻缕纷繁,越雕越精,
但已经很难再写前三千年中国古玉的精神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棋手以赶超日本为目
标倾注了几十年的心血。1964年陈祖德首次战胜了日本九段棋手,继而聂卫平在日本刮起
了强劲的聂旋风。从1984年起,聂卫平通过三届擂台赛的拼搏,连克日本超一流阵营,大
大鼓舞了中国围棋的士气。

到了1988年,至少聂卫平棋圣可以做到赶超日本超一流棋士。在第一届富士通杯比赛上,
聂棋圣闯入半决赛可惜败给林海峰九段屈居亚军。应氏杯的筹办主要就是为了给中国围棋
加油,为聂棋圣加油。聂棋圣如果拿下应氏杯,就可以为中国围棋赶超日本的努力塑下一
个胜利的丰碑,同时聂棋圣可以步入辉煌的不朽。可是,中国围棋一味注重日本,忽略了
另一个一衣带水的国度同样在做着努力。当1989年4月聂棋圣与曹薰铉在应氏杯决赛场对
垒时,善于隐忍的中国棋迷很可能立刻感到某种不妙。棋局反复到1989年9月,聂棋圣第
144手一记痛憾的“昏招”付诸东流中国围棋卅年期盼时,中国棋迷大概只能靠苦笑来排
解郁闷的心情。

1989年韩国围棋开镰收割的年景。沿着曹薰铉耕耘棋生的十六年走到应氏杯结束,我们必
然能对曹薰铉以及韩国围棋产生充分的感性认识。第1届应氏杯以后的韩国围棋景象棋迷
们有目共睹。韩国人在围棋上的才情象久郁的火山一样喷发出来,骤然崛起的韩国围棋板
块开启一幕英雄史诗。迄今为止的三届应氏杯皆由韩国人所得,韩国棋坛的四大天王甚至
是世界棋坛的四大天王。在日本,韩国人赵治勋再次捧得三大冠。而柳时熏、赵善津等人
是韩国埋在日本的下一代定时炸弹。同时不要忘了朝鲜,那里的两千万人同样能下棋。说
不定有一天朝鲜国土上会蹦出一个比李昌镐更可怕的“石猴”。

一种缘分,现在可以理解曹薰铉应召回国的意义了。使命与缘分相融合,不仅曹薰铉个人
取得了成就,同时也使韩国围棋走到了今天的辉煌。

可是,中国围棋将如何了局?重复一遍,是中国的哲学态度自然推衍了围棋的原则。中国
毋需通过比较,去分出自己的优胜劣败。中国本然的围棋,是不争而取胜的上善之棋,这
一点只有中国的素质才能够完成。九十年代的围棋正在呈现世纪末脸色,表面的繁荣背后
却是结构的缺伤。

中国将全国恢复汉唐的自信。从小无限飞跃到大无限,围棋有这样的包容度。吴清源老人
提倡二十一世纪围棋和“以文会友”届时只有中国人才能深聆“文”字里面博大的精神。

二十一世纪向我们走来,中国围棋必将开辟“上善‘时代。

吴赤潮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3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