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ss_Bridg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oes (从头再来), 信区: Chess_Bridge
标  题: 风雨棋魂10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Jun  7 10:33:26 2000) , 转信


(十)

胜境中归,开了眼界,挣脱旋涡,得以喘息。喘息之后,静思回味,徘徊、修炼,以求转
机。

——87年底至88年初,我在“第二届中国围棋天元赛”中连搓对手,取得了向上届天元
马晓春的挑战权。后来在0:2落后的严峻形势下,连扳三局,从马晓春手中夺取了天元桂
冠;

——88年初,在《人民日报》举办的“首届中国围棋名人战”中,以不败的战绩获得挑战
权;3月间又力搓新秀俞斌,取得首届名人称号;

——89年3月,又在“第三届中国围棋天元赛”中,与“拼命三郎”江铸久激战五局,九
死一生,幸运地卫冕成功。

对此,棋界的一些朋友说,刘小光的棋长了。是否长棋,我自己尚无明显的感觉。然而,
有一点我是清楚的,无论是棋,是人,我还远远谈不上成熟。况且,国内比赛战绩再好,
也算不得威风。当今围棋运动正走向世界,做为棋士,应该在世界棋坛上找到他的位置。

我从小是野路子杀出来的,对杀棋有着特殊的兴趣。把对方的棋子从棋盘上提起,真叫人
痛快。聂卫平棋圣对我这种战术曾有过评论:一般棋手总是把攻击作为一种手段,只要对
方肯留下“买路钱”,就乐得网开一面,不冒风险。而小光的攻击却以杀棋为目的,不管对
方是否“掏钱”他都“格杀勿论”。我觉得这就有点逼人太甚了。一些报刊在介绍我时也总
是说,刘小光善于攻击,喜好对杀,算路精确。更有甚者,说我“嗜杀成性”。既然已经“

性”,也许就是我的棋风吧。如此棋风,敢打敢拼,强劲凶悍,固然使不少棋手为之惶恐。
这正如著名围棋评论家曹志林对我的评价:刘小光象高举重锤的大力士,只要看准了机会
狠狠把重锤砸下去,可以说,任何棋手都抗不住这致命的一击。随后,他又道出了这种棋
风的反面:这一击倾注了小光的全部力量,如万一被对方躲过而砸空,刘小光的狼狈也完
全可以想见。

聂、曹二位老师对我的中肯评价,使我从正反两方面更深刻地认识了自己。

当今棋坛,棋手们表现出的姿态各有不同,有“求道”派,有“审美”派,有“力战”派。
就我的经历、性格,也许还包括外表,我只能属于后者。曾几何时,当不少人对我的这种
棋风提出异议时,我也曾试图改变棋路,按照一般的棋理常规去拆、飞、尖、投。但在这
种轨道中,我总是徘徊不前。老输棋不说,更重要的是我感觉索然无味,打不起精神,大
有失魂落魄之感。

困惑中,加藤正夫的棋谱使我眼界大开,我爱不释手,反复打谱、揣摩。我终于明白:彪
悍凶猛和慎密合理并不是对立的,二者可以有机的统一起来。

一位熟识的朋友曾说,我国当今棋坛的一流棋手,就棋技来讲,都达到了某一个高度。能
否有所突破,有所建树,要从多方位、多角度加强修养。可以说,一位棋手有必要学习、
了解政治、经济、哲学、军事、历史、文学、艺术诸方面的知识,甚至可以说,取决于他
对社会、人生的整体认识水平。这种“功夫在棋外”的见解我深表赞同。

回顾我走过的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其中有失败的痛苦,挫折后的徘徊,也有拼搏的
乐趣、成功的喜悦。有时,成功的很侥幸,有时,失败的又不无遗憾,这就是棋手们常说
的“运气”吧。

恩格斯有一段名言:所谓偶然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棋手们的胜负,
看似偶然,其实是必然性的表现,它背后隐藏着诸多必然因素,世界上没有脱离必然性的
纯粹偶然性。我是不相信“运气”一说的,我只想加紧修炼,从大量看似偶然的胜负中总
结出必然的、规律性的东西。

在围棋的天地里,我还有许多尚未认识的必然王国,我将继续不懈地去探索……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14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