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ss_Bridg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hynot (父亲那双破草鞋), 信区: Chess_Bridge
标 题: 桥本宇太郎围棋世界: 桥本与木谷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Dec 30 12:05:30 1999), 转信
发信人: eggs (铁蛋), 信区: GO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Wed Dec 29 09:51:57 1999)
桥本与“宿敌”木谷实相比,二者迥然不同。首先在时间的
使用上,木谷实属长考型,他曾在某局的第20几手棋时,仅那1手
棋就长考了3小时41分钟。这也许是限时制实行以来的最长纪录
了。每观木谷实的对局,总觉得他象以沉浸于长考之中为乐趣,但
这种现象在桥本身上却从未有过。桥本也有一手棋长考1小时40
几分钟的纪录,但这只是罕见之例,若放在木谷身上,这种程度
的长考只是家常便饭而已。
众所周知,木谷还是擅长下“1分钟读秒棋”的“鼻祖”。所
谓“1分钟读秒棋”只是在规定的限用时间全部用完的情况下才被
迫使用。桥本将限用时间全部用完的情况几乎没有,象电视快棋
那样限用1小时的对局另当别论,在限用时间为5小时、6小时或
10小时的对局中,他一般都要剩下相当多的时间,有时甚至省下
一半以上。桥本落子如飞早就众口皆碑。有人说,落子快的人是
因为测算迅速,长考皆因测算不快造成。其实未必如此,长考型
正是因为测算机敏才能够在读秒时从容不迫。长考派的阵营中,不
仅木谷实1人,其他人也都擅弈读秒棋,这无疑是他们测算机敏的
佐证之一。显而易见,桥本有的他们也有,他们有的桥本却缺乏。
他缺乏的正是坚韧与执著。
“桥本君性喜恬淡,棋风亦很清雅。这确实是优点。淡泊与坚
韧似乎很矛盾,其实不然。作为一名棋士,对胜负的执著追求与
坚韧不拔的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引自昭和8年春季升段大赛周
报)这是当时对桥本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昭和8年(1933年)秋
季升段大赛中,笔者曾目睹了桥本对久保松先生执黑中盘认负的
l局棋。当时那盘棋才下了不到200手,桥本的时间大约还有5小
时,尽管如此,“大概差3目左右。”话音未落,桥本就推枰认负
了。从棋的内容来讲,以此局为例也许不太合适,但多少说明了桥
本对胜负持有的淡泊态度。
木谷和桥本截然不同,这里举出1局具有代表性的棋,即昭和
6年(1931年)春季升段大赛中,桥本四段对木谷五段执黑中盘
胜的1局。
“弈至第2天,在大得出奇的黑模样中,白的几粒散子开始大
肆活动。晚饭后,黑97一手落在众皆未料的一处。观战的人们顿
时诧异起来,对其用意甚是不解。局面发展到不得不为之捏汗的
地步了。不久,白在黑模样中造成了连环劫。木谷此时只剩下1分
钟,开始读秒了。桥本虽然还有一些时间,但也不过30分钟左右。
木谷稍微一思考,就响起记录员“40秒、50秒、55秒”的读秒声。
读到55秒时,刚好白提取了连环劫中的一个,黑随后提取另外一
劫来应。然后白又在别处落子,并趁机稍作思考。利用这种相互
反复提劫的办法来争取思考时间,在刻不容缓的情况下使有限的
1分钟变作无限的思考,这种绝妙的策略使观棋的人个个流连忘
返。不,是想走也走不成!此刻,深夜12点的钟声已响过,虽说
时已入春,但寒意未减。对局室内,20多人都是两眼通红,紧紧
地围着旗盘而不愿离去。”(引自昭和6年春季升段大赛周报)
这盘棋奔至100手左右时,黑的优势就已经确定。后来,当中
腹出现连环劫时,多数棋士部认为此局已经结束了。但是木谷坚
韧不拔的精神及令人叹服的执著心是有目共睹的,他利用连环劫
来延长时间,将没有希望的棋硬撑着连续“颠覆”了100多手,使
得其他棋士大为吃惊,无不膛目结舌。
当年刈谷启初段也参加了升段大赛,他目睹了这盘棋后,对
木谷先生的顽强精神多次由衷地赞道:“佩服,佩服!”
坚韧、执著是木谷实的特长,这恰恰与桥本的干脆利落、恬
淡清雅形成了极鲜明的对照。若问哪一方胜率偏高的话,无疑是
坚韧、执著的一方略占上风。
总之,桥本的这种表现与他的性格有内在联系,但也并非与
他虚弱、神经质的体质无关。因此,有人这样认为,是桥本的性
格与体质决定了他的“马拉松人生观”。
每当有人请桥本挥毫题字时,他常写“雨洗风磨”四个大字。
风吹雨打,可以磨炼出顽强的性格,身体也可以通过锻炼出虚弱
变强壮。战后,特别是关西棋院成立的时候,桥本的整个身心前
所未有地焕然一新,身体变得非常健壮,几乎使人想像不出他曾
是一个体质虚弱的人。在性格方面,桥本不知何时变成一个非常
坚韧的人,正是那种惊人的坚韧力使他担起了创立关西棋院、率
众脱离日本棋院的重任,继而实现蓬勃进取的大业。
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桥本在磨炼出顽强毅力的同时
如今依然继续保持着爽朗恬淡的秉性。而且,这种性格至今也形
影不离地浮现于纵横361路的纹枰之上。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ningx.bbs@smth.org]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0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