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ss_Bridg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oes (从头再来), 信区: Chess_Bridge
标 题: 北游录
发信站: 紫 丁 香 (Fri Jan 7 12:49:51 2000) WWW-POST
北游录
刘棣怀初到北京,原想投考新式中学,第一年未被录取。在这空闲的
一年间,他访遍了北京各处对局场所,如武进馆的“心余弈社”,宣外的
“海丰轩”等,与北京棋手广泛切磋棋艺。
刘棣怀的棋艺逐渐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主要是在北京这段时间。
清代以来,北京的围棋开展状况不如江淮皖浙一带。在鸦片战争前后,
晚清名手如沈介之、潘可鉴、李湛源、秋航等先后挟技游京,促进了北京
棋艺的开展。可是,到了1863年,秋航病殁,北京一带就只剩下少数二三
流棋手了。
北京围棋活动日见萧条,但在官僚阶层中,围棋仍在不断传播。如1887
年,当晚清最后一位国手周小松北上时,对局场所就安排在九代肃亲王隆
勤府邸。此时北京最强棋手英星垣、刘云峰均被周让二子。其中英星垣常
在琉璃厂一带设局教棋,清末名手张乐山、赵毓甫等都曾从英学艺。刘云
峰则培养了一位弟子汪云峰(一作耘峰,名富)。
当刘棣怀来到北京,张乐山、赵毓甫等均已去世,汪云峰亦已年近花
甲。同时名手虽然尚有伊耀卿、段俊良、朱叔庄、张力仁、刘玉堂等,但
他们在棋界的威望都稍逊于汪云峰。
此时正是我国棋界十分不景气的时候,棋手对局一般都在茶馆进行,
他们要依靠“赌彩”、“帮彩”与下指导棋来谋取微薄收入,如果不兼有
他职,生活自然十分清苦。即使当时号称第一名手的汪云峰也概莫能外,
据传汪云峰每日至少要挣到大洋两元的收入,否则将不能维持他一家祖孙
三代人的生活。在环境逼迫下,汪云峰练就了一手快棋,往往一日十余局,
如此不假思索地“撒豆成兵”,质量当然大受影响,但这位历尽沧桑的老
棋手到底别具慧眼,指导青年棋手对局毫不含糊。汪云峰赏识刘棣怀的棋
艺才能,乐意与他大量对局,使刘棣怀受益不浅。后来,到了30年代,老
年的汪云峰来游江南,此时刘棣怀棋艺已称雄上海,转而可让汪云峰先二,
汪欣然对局,并将受子棋谱公布报刊《豳风》围棋栏。一代高手,能如此
坦荡地自认技不如人,此种胸襟也大非容易。
对刘棣怀影响较大的棋手除汪云峰外,另有一位是比他仅年长五岁的
青年名手顾水如。
顾水如是金山枫泾人,当时在棋界已有名气,比刘棣怀在阅历、见识
等方面,都有一日之长。他与刘棣怀几乎是同时期来北京的。顾水如来京
后,赶上与日本棋手高部道平五段屡次对局,他的才华很快就受到上层人
物的青睐。
顾、刘出身、性格各不相同。顾水如善于思索、谈论、交际;而刘棣
怀却寡于言辞,平时习惯在茶馆中大量对局。由于他们都是从外地远来北
京的青年,在开拓围棋事业方面有着共同的愿望,因此在最初几年间,双
方交往十分频繁,顾宅就在离“海丰轩”不远的绒线胡同里,刘棣怀也常
去那儿作客、对局。
不久,顾水如便拉着刘棣怀去访李律阁。李在北京、天津等地广有产
业,是有名的大老板。他不常对局,却喜欢观战,每逢棋手前来李宅献技,
不论胜负,李都悬有赏金,有时乘兴也留下棋手共餐。在他那里对局,收
入自然比茶馆中要丰厚得多。
这样反复切磋棋艺的日子不觉持续了两年,刘棣怀的见识日广,棋力
愈增,对当时引进不久的日本先进棋艺技术也有所领悟。他的着法浑厚而
有气魄,终于在北方棋界崭露头角,进入一流棋家行列。
到了1916年,刘棣怀考入北京一所商业专科学校,攻读一项在短期内
就可结业速成的专科,在读书期间,他仍是茶楼的常客。此间,他结识了
一位名叫白聘珍的棋友,白的棋力比刘棣怀约差二、三子。
白聘珍在东北张作霖处任军职,与奉军参谋长杨宇霆等有交情,他见
刘棣怀为人淳朴厚道,可以信赖,又十分赏识刘棣怀的棋艺才能,便主动
介绍刘棣怀参加工作。经他推荐,刘棣怀1917年到东北长春一家实业公司
任记帐员工作,开始有了薪金。
仅仅过了一年,这家公司蚀本停办。幸亏白聘珍鼎力相助,刘棣怀又
转到沈阳一家建筑公司担任文书。
刘棣怀在东北前后约五年,这期间他从未放松棋艺的磨练,对长春、
沈阳等地的棋艺开展也起了促进作用。据传在“九一八”事变以前,东北
曾举行一次大型围棋比赛,特地聘请刘棣怀去担任“总评判”,实际上是
从事教练工作。
1921年,沈阳这家公司又亏本倒闭,刘棣怀再次失业,从关外返回北
京。5年之间,北京政局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时而张勋复辟,时而直皖
大战,冯国璋、徐世昌、段祺瑞、曹锟等军阀先后走马登场....然而,当
此风云扰攘之际,北京棋界却呈现出一线复苏的迹象。
一是段祺瑞在提倡围棋方面起了作用。段氏一生好弈,以他当时的权
势,每月总能从陆军部拨出千把大洋分赠左右棋客,因此他的府邸也成为
在京棋手的聚集场所。1918年后,段氏重任国务总理,段府也由原西子胡
同迁至美仑美奂的府学胡同。这期间他对围棋的兴趣愈加浓厚,邀请日本
棋手来访相当频繁。
二是一些社会上层人物纷纷爱上了围棋,其中有当时任中国银行总裁
的王克敏和大老板李律阁等,另外,每当日本棋手来访时,某些在社会上
有声望的人物也一一出面捧场。如前清十代肃亲王、此时任民政大臣的善
耆,曾任直隶总督杨士骧的兄弟杨士骢,朝阳大学校长汪有龄等。这些人
为数虽少,但使围棋活动产生了社会影响。
三是以顾水如为代表的年青棋手迅速崛起。顾水如来京后,受到当局
者的赏识,约于1917年被选送日本深造。
1919年秋,段祺瑞邀请日本名人本因坊秀哉一行访华。此间,中国棋
手以顾水如表现最为突出,他在与秀哉、濑越宪作等对局中,“棋份”比
同时北京名手要高“半先”。据顾水如自述,他在这一年曾获得秀哉授予
的“四段”称号,从当时每两段水平差距为一子的制度分析,顾确有获得
这一称号的可能。他的棋力已明显超过了老棋手汪云峰、伊耀卿等。
在此期间,刘棣怀仍经常出入各处茶楼,与北京棋手大量对局。他待
人平易随和,凡有人来请教棋艺,从不拒绝。尤其难得的是,他富于同情
心,看到左右棋手生活困苦,往往乐意解囊相助,又没有沽名钓誉的世俗
习气。古语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北方棋手十分推崇他的棋艺、
品格、涵养,渐渐聚集在他的周围。刘棣怀下棋胜率极高,又不骄不馁,
颇有大将风度,棋手们就热情地呼他为“大将”,不久,这一美称传遍了
棋坛。
刘棣怀在北京活动的地区较广,常去的地方除宣外的“海丰轩”外,
另有东安市场的“润明楼”、中山公园的“来今雨轩”、以烹调福建菜肴
闻名的“长美轩”,以及“静宜轩”、“心余弈社”等处。但在那国匮民
贫的岁月里,他在棋界虽有盛名,收入却相当微薄,有时甚至陷入捉襟见
肘的困境。于是,他又与汪云峰、顾水如等走访李律阁,并开始进入段府
与各阶层棋手广泛交流。
1924年,刘棣怀娶了妻子,她姓牛名淑兰,是保定人。在艰难多变的
岁月中,牛淑兰贤惠而勤劳,对刘棣怀的生活十分体贴,过了两年,他们
添了个小名叫“阿兰”的女儿。
从此,刘棣怀的担子更加沉重,从酷暑到寒冬,他出入各处茶楼下彩,
有时通宵达旦对局,熬得两眼红肿,第二天仍照常应酬往来棋客,甚至大
年除夕,也不敢稍事休息。他的处境。引起了旅京日本友人的注意,这些
日本友人认为刘棣怀中盘实力颇为出色,如能到日本深造,不难达到高段
水平。当时高段棋手寥寥可数,即使在日本也不足30名,于是便萌生了将
刘棣怀移居日本的设想。
日本友人走访了刘棣怀的家庭,历述日本棋手与中国棋手在地位、待
遇等方面的巨大差别。这一切对处于艰难竭蹶中的中国棋手,无疑有着强
烈的诱惑力。可是,刘棣怀经过斟酌之后,却婉言谢绝了,他与中国棋手
在患难中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也不愿离开他生长于斯的山山水水,作为一
名中国棋手,他有着贫贱不能移的拳拳爱国之心。
到了20年代中期,顾、刘被公认为北方棋界盟主,但其他棋手也已成
批涌现,除汪云峰外,如伊耀卿、德景贤、吉芝亭、雷葆申、金亚贤、崔
云趾、雷溥华等都具有相当实力,后来雷溥华棋艺愈进,技术全面,能攻
善守,渐渐成为刘棣怀的劲敌。接着,少年吴清源开始步入棋坛,他与国
内高手及日本名手对局中表现非凡,这些棋谱被当时报刊、杂志转载,受
到了国内外名手的赞赏,使整个北方棋界感到兴奋。
1926年,北京政局又发生剧变,任“临时执政”的段祺瑞被冯玉祥驱
逐下台。段自知大势已去,被迫离开执政时的吉兆胡同府邸,移居至天津
日本租界。段祺瑞本是军阀头目,但对围棋事业不无贡献。老段一去,对
北京棋界来说每月减少千把大洋的赏金,棋手的生活就愈加困难了。
1926年八月,刘棣怀在被让二子的条件下,中盘战胜访中的日本岩本
薰六段,这一战绩证明他不愧为中国最强棋手之一。
1927至1928年间,吴清源棋艺更进,开始与刘棣怀分先对局,其中部
分棋谱被当时北京报刊转载,至今尚存,就棋谱内容分析,刘棣怀的战斗力
尚有一日之长,但大局观不如吴少年明快。后来吴清源在《以文会友》中回
忆:“我战胜了刘棣怀,名副其实地坐上了北京棋士的第一把交椅。”面对这
位稚气未脱的天才少年,刘棣怀也自叹才气不如,后来吴清源果然成长为一
代围棋巨匠。
此时,刘棣怀的棋力,从日本棋家濑越宪作1928年六月发表的《中国
棋界之现状》一文中也可窥见一斑。濑越认为:如果将中国棋手按日本制
度区分为九个等级(段),那么,这些棋手的棋力高下大致如下:
中国九(段)一人:吴清源;八(段)二人:刘棣怀、王子晏;七(
段)五人:顾水如、汪云峰、雷溥华、丁公敏、潘朗东。另外附有一至六
(段)二十余人。
濑越的观点或许不甚全面,但它是此时综观中国南北棋手的可贵资料,
足以证明:此时除神童吴清源之外,刘棣怀的水平已不在其他任何棋手之
下。
随着北伐军的迅速挺进,北洋军阀政权土崩瓦解。茶馆中生意萧条,
要求下彩和指导棋的人数量锐减,不少棋手纷纷另寻门路。1928年,顾水
如出走天津,吴清源移居日本....在这大动荡的岁月里,刘棣怀纵然棋艺
高超,也难免谋生乏术,他只能另觅前程,走向十里洋场上海。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4.19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8.40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