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ss_Bridg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oes (从头再来), 信区: Chess_Bridge
标  题: 桑榆晚景
发信站: 紫 丁 香 (Fri Jan  7 12:52:04 2000) WWW-POST


桑榆晚景

    自从首次中日围棋比赛过后,刘棣怀显得有些步履蹒跚了。尽管他在
对局时,还是那样勇往直前,那样充满着自信,可是,作为竞技项目的围
棋,每当两强相遇,进行激烈抗争之际,一个棋手的才智、精力、耐力总
会无可掩饰地表现出来。此间,刘棣怀的漏算情况有所增加,一向较高的
胜率,也开始起伏不定,他的健康状况明显呈现出下降趋势。旁观者明,
岁月到底不饶人!
    1960年10月,刘棣怀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比赛,经过一场激战后,
冠军被安徽青年高手黄永吉夺得。王幼宸、陈祖德分别获得第二、三名。
“北过”、“南刘”仅得第四、五名。一次比赛的成败固然不足以评定水
平的高下,但“南刘北过”的盟主地位无疑已经动摇。刘棣怀的年龄比过
惕生又长10岁,作为一名棋手,一生最辉煌的时期已经过去。
    不久,刘棣怀又与全国各地名手云集北京,加紧训练,准备再次迎战
日本围棋代表团。
    1961年9月,日本围棋代表团来访,团员有曲励起八段、小山靖男七
段、伊藤友惠五段(女)和菊池康郎、安藤英雄两位业余棋手。其中除伊
藤友惠外,均为中青年棋手。
    比赛商定在分先条件下进行,双方固定对手互下五局。这样捉对儿厮
杀,对于我国的主力,尤其是年迈的刘棣怀、王幼宸非常不利,因为对手
比他们年轻得多。刘棣怀作为中国一号主力,又一次挑起大梁,迎战曲励
起八段。
    曲励起是日本名手岩本薰的弟子,他与刘棣怀有近30岁的年龄差距。
那时,他正处于竞技状态的极佳时期,就在来访的前一年,荣膺日本“围
棋选手权战”优胜。曲励起棋理清晰,又擅长战斗,平心而言,刘棣怀确
实技差一筹,难以与之一争胜负,双方激战5局,刘棣怀均告负。经过这
场较量,中国棋手清醒地领悟到一条简单的道理--中国围棋要赶超日本,
非靠一代新人不可。以刘棣怀为代表的老一辈棋家,已经尽了他们最大的
努力。
    1962年夏季,中国围棋代表团首次出访,由李梦华任团长、刘棣怀任
副团长,在日本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友好访问。
    中国围棋代表团先后在东京、大阪等地与日本棋院、关西棋院的职业
棋手及日本业余界棋手进行交流;同时又到奈良、箱根、热海等著名风景
胜地游览。在这片被称为“围棋王国”的土地上,代表团无论走到哪里,
都受到日本人民的热情欢迎和款待。访问期间,刘棣怀先后会见了许多新
老日本朋友,其中有早在30年代就曾与刘棣怀对局的棋手安永一,前两年
间访中的棋手坂田荣男、小山靖男等;德高望重的日本棋界元老濑越宪作
还特地与刘棣怀手谈一局,表示彼此钦慕之情。经此次访日,刘棣怀对日
本自德川幕府以来围棋发展的情况,日本“棋院四家”的盛衰,以及日本
近代围棋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11月,刘棣怀赴合肥参加全国围棋比赛,他的战绩已不尽理想,但刘
棣怀与福建青年棋手罗建文的对局却被评选为比赛的佳局。此间,“中国
围棋协会”正式成立,刘棣怀与廖井丹、孙乐宜、姚耐等七人,被选为中
国围棋协会副主席。
    1964年2月,国家体委首次授予围棋手以段位称号,刘棣怀、过惕生、
陈祖德、吴淞笙4人被授予五段。这是当时我国棋手的最高段位。
    5月,他到杭州最后一次参加全国围棋赛。这年他已67岁高龄,他虽
仍象往常一样认真地对待每一盘棋,但着法已不再具有当年那种令人感到
可怖的威慑力。这次年轻棋手囊括了比赛的前三名。
    此后,刘棣怀退出了比赛第一线。他在编辑《围棋》月刊的同时,继
续辅导新手。那时上海棋社培养的大批少年棋手如华以刚、曹志林、邱鑫
等,无不先后得到他的热情指点。
    刘棣怀这样一位倍受棋界人士尊重的老国手,他将毕生精力献给了中
国的围棋事业。他有老伴,也有儿女,家庭生活美满,按理说,他可以在
安定舒适的环境中度过晚年,谁知天有不测风云,1966年5月,一阵政治
狂飙席卷中国大地,“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具有悠久历史的围棋医术,自然免不了有“四旧”之嫌,随时要被列
入撤销项目,《围棋》也被迫停刊。
    刘棣怀这个“权威”,从“靠边站”到“监督劳动”,那是自然的。
接着,吴兴路上海棋社关门,刘棣怀等棋手又返回到上海市体育宫,这时
他已年逾70。
    一次,在清理房间时,因室内光线背暗,刘棣怀又年迈眼花,无意中
扫出一张领袖肖像,惹下了麻烦,被批判了一阵。随后,他又被安排到上
海游泳池,在那里管出租游泳衣物,约在1970年退休。
    他的家靠近上海虹口公园,退休后常到公园散心,上海一些棋艺爱好
者也闻风前往,请他指授棋艺。
    这期间,虹口还有一所小学围棋开展得十分活跃,便邀请刘棣怀去学
校向小朋友讲解普及围棋的积极意义,鼓励小朋友们力争上游,为国争光。
这个学校后来还向上海市队输送了数名优秀棋手。
    后来,他患了中风,身体大衰,进入了风烛残年,只能在家中应接来
客了。渐渐地他已无法记起来客的姓名,但围棋仍然不离手,一直下着、
下着....
    这时与刘棣怀对弈的以老棋友居多。他们过去均非“刘大将”敌手,
而今却棋艺不断“提高”,其中有位名叫黄鸿骞的老船长,已晋升至与刘
棣怀平摆了。围棋艺术以它诱人的魅力,将这些老朋友长期吸引在一起,
久久保持着真挚的情谊,也给他们在垂暮之年增添了不少乐趣,真是“共
藏多少意,不语两相知”。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文革”中强加在刘棣怀身上的不实之
词,被全部推翻。
    1979年间,他再度患病,终于不起。11月28日,刘棣怀与世长辞,
享年83岁。
    我国围棋事业日益昌盛。但即使再过百年,人们也不会忘记这位桐城
籍的围棋大将。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4.19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4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