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ss_Bridg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oes (从头再来), 信区: Chess_Bridge
标 题: 初入棋道
发信站: 紫 丁 香 (Mon Dec 27 12:19:53 1999) WWW-POST
如果说中国许多生长在城市里的棋手少儿时代常有得天独厚
的条件,能得到名师的指点,能得到首长的关怀,那么,晓春小时候
就没有这么优厚的“待遇”。但是,晓春还是幸运的,他生长在一个
爱好围棋的家庭,从小得到熏陶;特别是晓春学棋伊始,因“文革”
而冰封多年的围棋活动已经解冻,并扬起风帆,这为晓春日后施展
身手提供了一个特大的舞台,可谓“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1974年,浙江省在天台举办少年儿童围棋赛,意在选拔好苗
子,充实省后备队。当时学棋的人比较少,晓春此时已能在授四子
的情况下战胜他的父亲,他以绍兴地区儿童组冠军的资格参加比
赛,按晓春的话说是刚学了一年棋就糊里糊涂去了天台,觉得好
玩,并不明白比赛的意义所在。但此去参赛却影响了马晓春的一生。
10岁的他,稚气十足地来到天台,糊里糊涂而又轻轻松松地
过关斩将,闯入了本赛。这下,对手可就不一般了。他叫陈临新,虽
只比晓春年长一岁,但出道早,此时已是省少儿围棋集训队队员,
棋艺和临场经验均比晓春高出一筹。陈临新,果然了得,布局时双
方虽然不相上下,但进入中盘,晓春渐渐觉得亏了;收官阶段,晓春
感到没有希望,输定了。但这时棋盘上有个单片劫,打了几个来
回,晓春就下了一个单官,陈临新把劫粘上,结果被晓春吃掉了一
大串。晓春反败为胜,取得儿童组第三名。同年在成都举办全国围
棋团体赛,他就凭这个第三名,代表浙江省参加儿童组比赛,打第
三台。那时,晓春实在太小,赴成都时,大人还放心不下。此行天府
之国,他这第三台打得最好,下了十二盘,胜了十二盘,而浙江儿童
队也因此排在上海、四川之后,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赛后不久,
马晓春就被选拔进省围棋集训队,告别家乡,告别亲人,来到杭州,
来到西于湖畔,漫漫的围棋生涯从此起步。离开嵊州时,他可没少
带连环画。
马晓春平时不善言辞,要不是这些年来各种场合经历多了,各
种人物接触多了,有时可以侃一阵,以前,他给人的印象是内向和
沉默寡言。但是,无论什么场合下,只要回亿起当年天台对陈临新
的一仗,回想起那个令人难忘的单片劫,他总会心潮起伏,总爱多
说两句,常会感慨万分地说:“那次比赛要不是靠那个单片劫赢了
陈临新,也许我就不可能走上职业围棋之路,而去从事别的什么了
……这大概是命运的安排吧!”其实,还应该加上一个“也许”,也许
中国棋坛这些年会因为少了这条龙而少了许多热闹,而显得寂寞
不少。然而,笔者也并不完全认同晓春的说法,虽说天台之赛,晓
春差点要和职业围棋擦肩而过,但是金子总要闪光的,晓春既然已
经接触黑白子,而且显露出过人的悟性,脱颖终归有日,显山露水
是迟早的事。
人们常有一个老问题:谁是马晓春的围棋启蒙老师?有人说是
晓春的爷爷,有人说是晓春的父亲,有报章杂志说是奶奶教他下棋
的。对此,在笔者与马晓春成了忘年交之后,曾请教过晓春,他是
这样说的:“爷爷奶奶都陪我下过棋,但我的真正围棋启蒙老师是
父亲。在我刚学棋的时候,父亲花了很多心血[”1997春节,晓春应
上海电视台之邀参加春节晚会,他的双亲也作客上海,我们曾有过
长时间的促膝谈心。马老师身材魁梧,爱穿中山装,操着一口嵊州
口音浓重的普通话。他早已从教学岗位上退下来,闲来爱读史书,
依旧常常打打棋谱,与人对弈几盘,尤其热心公益事业,关心嵊州
的围棋活动,还经常和邢老师一起为乡亲们的切身利益而奔波。他
是位淡泊名利的人,聊起“围棋启蒙老师”的事,他只是浅浅一笑
说:“说他爷爷启蒙也好,说他奶奶教他也好,反正都是自家人,这
没有什么关系的!”淡淡几句,短短数语,对于这位双料世界围棋冠
军的启蒙老师我却敬佩有加了。
再说当年,西子湖畔风光虽然迷人,但马晓春生性不十分喜爱
游山玩水,直到今天。因此,这湖光山色,这湖面上的片片风帆小
舟,他不大往心里去。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临行时的千叮吟万嘱咐,
晓春倒是糊里糊涂记住了一些:到了杭州,一定要好好学棋,不能
像在家里这样淘气了!
今天,汽车从嵊州出发,两个小时就可以抵达杭州,十分快
捷。可是,晓春当年到杭州时路途崎呕不平,要走4个多小时。“儿
行干里,在母心头。”晓春到底还小,家人放心不下,邢老师和马老
师有空就到杭州来看望小儿子,邢老师走得最勤,母亲嘛:她总要
为儿子捎来一些吃的用的,为儿子浆洗缝补、卫生一番,但每次母
亲到来,晓春最关心的、讨着要的莫过于干电池,越多越好。母亲
起初不知就里,后来才弄明白:原来集训队晚上九点半熄灯,晓春
觉得太早了,他还想看连环画,杭州的连环画到底比嵊县多;他还
想看棋谱,集训队里能借到许多棋谱书籍,很多是以前父亲手抄本
中所没有的。于是,他就伏床打着手电筒看书,有时看连环画,有
时看棋谱,反正两样都看。家境虽不宽裕,但母亲总是尽量满足儿
子的要求,每次都给晓春买了许多干电池,而晓春的许多新知识,
包括新识的许多字,更不用说棋艺的长进,这干电池是功不可没
的。唐代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吟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晓春后来的成就正是对母亲,对家人的最好回报,难道不是吗?
杭州到底是省城,大都会,这里人文荟萃,围棋水平当然不是
绍兴地区可以望其项背的。马晓春在省队很得教练姜国震、领队
陈忠水的厚爱。姜国震教孩子有一套,很得要领,晓春后来的成绩
与他的教导是分不开的。他是晓春的教练,也是晓春的师兄,两人
至今都一直保持着很深的友情。在杭州,晓春还得到许许多多围
棋前辈的关怀和指导,尤其是被称为“钱塘三剑客”的浙江围棋元
老张李源、竺源芷、孙义章。姜国震就是这“三剑客”的大弟子,得意
门生。当时队里数马晓春年纪最小,个子也小,同队的陈临新、朱
菊菲、金茜倩等人都是他的大哥哥、大姐姐,但机灵劲又都不及
他。张李源课徒非常严格。马晓春他们都年幼,打打闹闹是家常便
饭,有时轻,有时重,打闹完也就忘了,忘了以后还会再打再闹。朱
菊菲是年长晓春三岁的“小老大姐”,她对晓春特别关爱,经常帮晓
春洗衣服。但有一天,他们俩也打起来了,晓春挥动着鸡毛掸子,
朱菊菲使的是竹枝,对打一阵,晓春把鸡毛掸子打断了。张李源知
道了,把他俩训了一通,还非要晓春赔钱不可:5角5分。晓春气得
直盯着朱菊菲,而朱菊菲却看见晓春的衣服又脏了,就催他换下来
洗,晓春只好去换衣服,朱菊菲则又一次细心地把衣服洗了。其
实,她自己年纪也很小。至今,他们两人依然保持着姐弟的情谊。
而“出事”的第二个星期天,张李源又一次带着这群孩子出去玩,还
在“楼外楼”请大家吃点心。
杭州时期,马晓春最为幸运的是有机会参加全国的许多比赛,
陈忠水、姜国震都很器重他,一有机会总让他上前线,上台实战。
小小年纪能有条件在实战中锻炼,这是人才济济的北京、上海等大
城市小棋手们所不敢奢望的。这些磨练既开阔了晓春的视野,也
提高了他的棋艺,为今后的发展夯实了基础。所以,马晓春常说,
我的条件优越,我是幸运的。
马晓春下棋不以用功著称,而以灵气闻名。他的确在棋上下
过苦功,但同时也应该说他自幼对围棋就有常人所缺少的灵气。
1976年,已是当时中国围棋第一人的陈祖德,一次在往赛区的火
车上,姜国震请他和马晓春下授子棋,授三子,祖德欣然答应。列
车飞速奔驰,棋局也很快结束,祖德输了。祖德以快棋闻名,但他
眼里这个小萝卜头更是落子如飞。棋输了,祖德还给自己加上另
一输:速度也输了。从此晓春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直到以后很多
年。这局授子棋的棋谱,至今还在马老师手头珍存着。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4.19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01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