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ss_Bridg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ad (andy), 信区: Chess_Bridge
标 题: 日本争棋故事(十四)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Jul 6 15:09:16 1999), 转信
七段不能认可
本因坊家在以井上春硕为首三方的支援下避免了灭亡。棋界呈现
出令人沮丧的衰退现象。假若把死人当做活人的闹剧被揭穿的话,棋
界四家都将受到严厉制裁吧。这些都传为了佳话。然而,像这种同行
之间的友谊与棋盘上的事情完全是两码事。秀伯将同自己的恩人春硕
展开争棋角逐。
享保年持续二十年后宣告结束。在改朝元文时期的棋界,林家的
因长门入以长老的身份企望得到棋所职位,井上家的春硕因硕七段位
居其次。年青的本因坊知伯和安井春哲仙角当时都只有六段。更进一
步讲,林家与井上家携手共事,而本因坊家则同安井家关系亲密。随
着时代的变迁和利害冲突的加剧,四家分为两派虎视耽耽。
秀伯希望晋升为七段成了争棋的导火线。本因坊家初代算砂是名
人;二世算悦为七段;三世道悦位居名人格;而四世道策和五世道知
都是名人。五人之中有三人当上名人,本因坊家是棋界最高的门第。
然而,知伯前辈却在六段时匆忙地过世了。
“连续两代都是六段,这是坊门的耻辱。自己如不尽快升为七段,
将愧对列祖列宗。”
秀伯这样想并非没有道理。元文4年(1739年)秀伯首先征得亲
友春哲的承诺,然后通过他向因长和春硕转达了自己的想法。
“不行,不能认可七段。”
回答得很简单,影响却很强烈。后来又反复请求,仍然没被接受。
在这里,我们就“七段的份量”谈一下。
不仅在这个时期,在整个德川围棋史上,七段似乎都被看作是特
殊的地位。七段被称为“上手”,据认为是人的智慧所能达到的极限。
其上虽有八段准名人和九段名人称号,然而这是特殊中之特殊了。除
了就任名人棋所的人外,八段准名人的名誉色彩浓厚。
六段以下的对局规则,全部按照他们与七段时的情况而定。这也
是由于把七段视为最高限度的原因吧。假如翻开古代棋手的记录,看
到标有“此人授先”的记号,就是说他被七段授定先,意味着五段水
平;如果标有“二子”记号,等于他被七段让二子,代表三段水平。
另外,除了掌门人和嗣子外,别的棋手如要参加御城棋赛,七段以上
是必须的条件。
七段是如此的重要,因长和春硕没有简单地同意,决不是只因为
秀伯是自己的对立派。
“秀伯先生才23岁,还太年轻吧。”他们还会这样想吧。
不管怎么样,秀伯既然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他请春哲作为自己
的合伙人,一起向官府提出允许争棋的请求。对手应该是地位较高的
因长,而他却以生病作借口拒绝应战,让春硕为代理人前线迎敌。
“今年的御城棋为第1局,一年下20盘棋。”
官府批准了争棋的请求。
知伯突然去世的时候,春硕为了秀伯曾跑断了腿。然而现在,春
硕准备将秀伯拼命地压制住。这是争胜负人士的好强心理。春硕早晚
都企望棋所职位,当然不会让秀伯与自己达到同等的地位。血气方刚
的秀伯则想突破春硕的防线,趁势再击倒因长,一鼓作气地跃到顶点。
这时春硕32岁,规则为秀伯的先相先。
经过如下:(加 #者执黑)
第 1局 元文 4年11月17日 于御城
# 井上春朔因硕 2 目胜 本因坊秀伯
第 2局 元文 4年11月18~20日 于山名因幡守宅
# 本因坊秀伯 10目胜 井上春硕因硕
第 3局 元文 4年12月 6日 于牧野越中守宅
# 本因坊秀伯 2目胜 井上春朔因硕
第 4局 元文 4年12月18日~翌年 1月18日 于牧野宅
# 井上春硕因硕 13目胜 本因坊秀伯
第 5局 元文 5年 1月27~28日 于大冈越前守宅
# 本因坊秀伯 4目胜 井上春硕因硕
第 6局 元文 5年 3月23日 于山名因幡守宅
井上春硕因朔 和棋 # 本因坊秀伯
第 7局 元文 5年 4月18日~5月6日 于牧野宅
本因坊秀伯 2目胜 # 井上春硕因硕
第 8局 元文 5年 5月18日 于大冈越前守宅
井上春硕因硕 3目胜 # 本因坊秀伯
第1局的御城棋除外,对局场所都设在寺院官员职员的家里,其
中您一定注意到了大冈越前守的名字吧。寺院府有好几人,每月轮流
执政。越前守当了二十年的南町长官,元文元年起转任寺院官员并在
职十六年。自古以来的说书和落语(日本曲艺之一,类似我国单口相
声-译注),这些都是地方管理的事情。然而,隶属寺院之后便一点
趣味都没有了。因为寺院的工作保守,与市民没有什么联系。
春硕执黑开始进行争棋决赛,这可以看作是至今为止对局的延长
线。第1局后翌日就弈第2局,这是由于御城棋已事先下完,当天只
需复盘观赏就行了。
赛至第5盘,双方执黑都取得了胜利。然而,从第6局起风云突
变,暴风骤雨来临。赛完八回合,春硕三胜,秀伯四胜一和。这时,
秀伯一病不起,争棋不了了之。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www-post@bbs.hit.edu]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2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