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ss_Bridg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oes (从头再来), 信区: Chess_Bridge
标 题: 中日围棋擂台大幕内外(8)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Dec 26 12:16:43 1999) WWW-POST
“陈毅杯”吹皱一池春水
1979年是万籁复苏的一年,我和国家围棋队领队陈祖德商议,以中国围棋协会和新
体育杂志社的名义合办一个由老同志参加的围棋赛,取名为“陈毅杯”,以纪念倡导围棋
的陈毅元帅。
为什么要办这个比赛?我和祖德想到一块儿了。
第一,“文革”中围棋被批为“封资修的玩艺儿”,围棋事业备受摧残,“四人帮”
对
陈老总热爱围棋肆意污蔑。现在为提倡围棋正名,要由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亲自参加,
打起陈老总的大旗,以利于打开围棋事业的新局面。
第二,为一些关怀围棋的老同志办个比赛,使他们得以娱乐身心,也好更多地支持
围棋事业。老同志带了头,其余的种种业余赛事会跟着红火起来。
此举在首都是空前的,许多参赛的老同志极为高兴。其社会影响是一种新鲜、愉悦、
轻松的效应,犹如一丝春风,使得长期以来板结而沉闷的社会文化体育生活开始活跃。
大家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一些部长、将军、党委书记、教授们,神情庄重而严肃地纹
枰对坐。他们不是在批判什么,也不是在讨论工作,而是在休息、娱乐,是在进行一种
怡神益智、友谊的趣味盎然的游戏。许多人为这些画面吸引。
“陈毅杯”赛在全国各地引起了连锁反应。上海、南京、昆明等城市纷纷举行“劲
松杯”、“梅园杯”、“长青杯”等老同志围棋赛。在第一届“陈毅杯”老同志围棋赛的
闭
幕发奖仪式上,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中国围棋协会名誉主席方毅,将一个灿烂夺目的
奖杯颁发给冠军海军司令员叶飞将军时,大厅的热烈掌声是不同凡响的。谁说只有年轻
的运动健将才能在体育比赛中夺得奖杯,任何普通劳动者,乃至白发苍苍的老人,都可
以在适宜于他的文体比赛中尝尝优胜者的滋味。
我们曾接到一位围棋爱好者从一个边远的县城的来信。他说那里比较闭塞,极“左”
的影响仍然笼罩不少领域,他们想办个业余围棋赛,县里领导不同意,似乎认为是搞什
么邪门歪道。这时正值报道“陈毅杯”赛的《人民日报》送到。他们看了如获尚方宝剑,
拿着报纸找那位县领导。“你看!解放军的叶飞司令员都拿了‘陈毅杯’的冠军了,我们
为什么不能搞围棋比赛?”于是围棋赛照办不误。“陈毅杯”赛影响辐射万里神州大地,
可
见一斑。
办“陈毅杯”围棋赛,我得以认识乃至熟识许多老同志。除前面提到的一些老同志
之外,还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原总参政治部主任冯征,原商业部副部
长孙正,安全部副部长王王君,劳动人事部副部长李云川,原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陈宇,
书记处书记刘实,原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宋汝棼,北京建筑设计院院长沈勃,北
京市总工会主席韩凯,北京电视台台长汪小为,军委炮兵政治部副主任章零,空军气象
学院院长夏炎,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员刘源张、吴文俊,清华大学教授许纯儒,北京外
语学院教授刘家铨等。
前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宋希濂也高兴地参加了第一届“陈毅杯”围棋赛。一些
老同志反映宋的棋力较为厉害。
不少老同志是我从事围棋活动的支持者,有些也成了经常往来、情深意笃的棋友。
“陈毅杯”老同志围棋赛成为传统赛事,每年春节前举行,参加的老同志愈来愈多,最
近一届比赛报名者竟有二百余人。在比赛的影响下,成立了北京市老同志围棋会,我还
被推选为副会长,每年举办多种比赛活动。与呼和浩特市的老同志进行了围棋交流。北
京和上海的老同志共同促进,于80年代初举办了全国性的“劲松杯”老同志围棋赛。至
今形成传统。
“陈毅杯”赛举行期间,写了两首七律,登在当时的《新体育》上,抄录于后:
观“陈毅杯”围棋赛
严阵交锋三尺枰, 将军对坐岂闲情。
落根边隅深思计, 逐鹿莽苍寸土争。
铁翼迂回方眼乱, 轻骑突入又心惊。
静观高者通奇正, 长把全盘细度衡。
千古无同妙趣生, 一局柯烂不虚名。
尧宫有道教愚子, 谢墅从容退敌兵。
已报佳珍传世界, 频闻新锐战东瀛。
元勋快语铭青史, “国运兴时棋运兴”。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4.19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43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