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ss_Bridg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oes (从头再来), 信区: Chess_Bridge
标  题: 中日围棋擂台大幕内外(10)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Dec 26 12:18:30 1999) WWW-POST


两岸首次围棋交流

  海峡两岸的围棋交流,金庸最早牵线搭桥。当1982年陈祖德在香港他的寓所养病的
时候,他在台湾的棋友、台北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沈君山教授来访,与陈下了一盘棋。这

盘被让两子的棋,沈教授竟然胜了,大为高兴,逢人便吹,还在台湾的围棋杂志上刊登了

棋谱,记载其事。后来金庸对我们说,陈祖德这盘棋输得好,要不然,台湾的报刊会宣传

吗?
  1985年1月第6届“新体育杯”围棋赛聂卫平与马晓春的决赛应金庸的邀请在香港举
行的时候,国家体委主任、中国围棋协会主席李梦华访问非洲归来,途经香港。经金庸介

绍,沈君山受台湾围棋会的委托,与李梦华见了面,并要求中国围棋协会能同意台湾棋手

参加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李梦华表示可以具体商谈。
  此时,正好世界围棋联盟的秘书长、日本棋院常务理事大枝雄介带着一名英语译员
在香港访问。于是,在金庸的寓所,国家体委负责国际体育组织的一位官员和我、沈君山

大枝雄介等进行了会谈。金庸也参加了,并自告奋勇担任翻译。我们和沈君山讲华语,由

金庸译为英语,再由大枝雄介的译员译为日语,如此大家进行具体磋商。这次会谈进行得

很顺利,不到半天便达成了协议。后来一年一度的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便有了中国台北

的选手。
  晚上金庸请大家吃饭的时候,宴席之上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画面。金庸是主人,居中
而坐,穿的是西装。他的左手客座是李梦华,穿一身中山装。右手客座是沈君山,穿了一

件黑色长袍。我正好坐在圆桌对面。目睹此景,立即用相机摄下,此时三人正在微笑地交

谈。这张照片有幸抓拍了三人的最佳正面镜头,后来以“相逢的微笑”为标题,刊登于《

棋天地》的封二。
  鉴于金庸热爱围棋,热心提倡围棋,李梦华在出访非洲前与我商议,要以中国围棋
协会的名义授予金庸“名誉六段”的称号,让我准备一个证书带到香港。我当即请体育
界的名书法家法乃光写了证书,做成一幅卷轴。当时正好香港有个数百人参加的围棋盛
会在富丽华酒店举行,即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选拔赛开幕式。日本棋院的大枝雄介常务
理事、日本业余围棋界元老安永一,以及沈君山等都是嘉宾。在这个隆重的集会上,李
梦华当众授予了金庸“名誉六段”的中国围棋协会证书,并让我作了简短的祝贺致辞。
香港报纸刊登了这个消息后,第二天即有许多金庸的友人向他电话致贺。
  我在祝辞中说“金庸的棋力亦有一定水平”,金庸对我说,“你讲的很有分寸。对
我棋力的评价只有高,没有低”。日本棋院曾送他一个业余五段的证书,挂在他的客厅
壁上。我想,“一定水平”的说法还是比较恰当的。
  在金庸的寓所,以金庸、聂卫平九段、邵震中八段为一方,沈君山、马晓春九段和
我为一方下了一局联棋,大家下得都非常认真,大约进行了两个多小时,仍未终局。后
来由于天色已晚,要出去吃饭,这盘没有下完的棋只得暂停。
  与沈君山同来的还有一位台湾的著名女影星胡茵梦,她正在香港拍一部名叫“平安
夜”的故事片。沈君山笑着说,有这位美人参与,我们谈话的气氛会更好,她也想与大
陆的人接触。胡茵梦不怎么懂围棋,但一直在旁边聚精会神地观看棋局,并与我们一起
吃饭。她的谈兴很浓,说她看过一些大陆的电影,认为潘虹的演技最好,对刘晓庆的表
演,则觉得有点过火。她向我们谈了一些台湾社会和演艺界的情况。她表示以后有机会
一定要到大陆访问。
  沈君山是台湾著名的“四大公子”之一,其父沈宗瀚是台湾大农学家,主管农业的
高级官员。沈君山曾留学美国,获物理学博士,曾任美国国家与宇宙航行局研究员,回
台湾后任清华大学教授,80年代中期一度任台湾“行政院政务委员”,后任台湾清华大
学校长。
  他多才多艺,年轻时踢过足球,打过篮球,尤其擅长围棋与桥牌。他是围棋业余6
段。他还多次代表台湾参加国际桥牌比赛。经金庸的介绍,沈君山与陈祖德、聂卫平和
我成为交往密切的好朋友,他为两岸围棋的交流与合作不遗余力,多有贡献。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4.19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58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