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ss_Bridg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oes (从头再来), 信区: Chess_Bridge
标 题: 中日围棋擂台大幕内外(21)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Dec 26 12:26:00 1999) WWW-POST
“赢棋而输掉胜利”
小林光一连下三城之后,7月17日在东京日本棋院,我方22岁的曹大元八段上阵
执白迎战。曹大元是上海人,棋风平稳敦厚,一如其人,并无海派味道。这局棋小林光
一以六目半胜。赛后曹的自我评述认为自己“技术与心理均需磨砺”。
接着,7月31日在北京体育馆西会议室我方猛将刘小光八段执黑登台挑战。这局棋
开场前,小林光一注意到对局室仍在北京体育馆一楼,但房间变了,上次在东会议室,
这次移到西会议室。他说:“跟上次正相反啊!”说实在的,我方这次变换对局室,并没
有换换风水之意。主要是觉得西会议室较大,此时正值酷暑,有空调设备,房间大些,
空气会好些。
这局棋,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刘小光不愧是善于攻杀的强将,中盘时挑起劫争,一
度形势有望。在官子阶段,他仍有多次机会可以获胜,但终于以l/4子落败。
日方安藤武夫六段在晚上吃饭时对我说,这局棋他们认为刘小光是赢棋。“直到最
后一瞬间仍是胜局。可惜太紧张,缺乏锻炼经验”。安藤说了一句妙语,说刘小光“赢了
棋,输掉胜利”。后来在日本,藤泽秀行老先生见了我们,第一句话就是说刘小光这局棋
败得非常可惜。
休息一天后,已经五连胜的小林光一将我方副帅马晓春九段逼上擂台。此局小林光
一执黑先行,更为得心应手,只用了177手即中盘获胜。
马晓春此时刚20岁,他的故乡浙江嵊县是越剧之乡,也是围棋之乡。他在未满20
岁时即升为九段,显示了他的天才。他初出茅庐,即担当副帅大任。负于小林光一后,
他写的自我评述的题目是:“艺逊一筹,尚须努力”。
至此,小林光一已将我方六员大将打下擂台,威风八面,其势逼人。1983年访华,
他也七战全胜。中国棋手,尚无人战胜过他。他果真要实现在中国公众面前夸下的海口
一直打到最后吗?此种情势,像一块沉重的盘石压在中国围棋界和棋迷的心头。
然而,此时人们又看到希望:钱宇平的胜局认输和刘小光的赢棋输掉,使人感到战
胜小林光一并非高不可攀,我国棋手与他的差距绝非难以逾越的鸿沟。对于这两盘令人
遗憾不已的棋,我曾经有过一个比喻,不少围棋界的朋友认为很恰当。那就是像水在开
锅前咕嘟咕嘟冒出的水泡,只是略欠点火候,很快就要沸腾了。
擂台赛中我方棋手感到难对付的依田纪基和小林光一都是日本北海道人。而使对方
感到有威胁的我方棋手江铸久和聂卫平也是我国的北方人。有人曾问过我,这当中是否
有某种必然因素。对于这个问题,我说不清楚,写在这里,也是公开求教,希望同好探
讨。
这四位棋手共同的特点是自信,肯下苦功,斗志顽强,但这是否就是北方人才具有
的素质呢?
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围棋高手多出于江南,那里文化较发达,孕育围棋人才的大环境
好。北京、开封、洛阳、西安等北方古都,也曾是围棋名手聚集之地,但围棋真正在北
方开展起来,还是解放后的事。如今的棋手中,南方人仍比较多。
一般的印象,南方人多灵巧、细致,北方人多厚重、坚韧。但每个人的境遇、气质
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有人曾主张举行一次南北棋手的对抗,这将是很有意思的比赛。
我国的棋坛百花园中需要各种风格流派争奇斗艳。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4.19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63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