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ss_Bridg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oes (从头再来), 信区: Chess_Bridge
标 题: 中日围棋擂台大幕内外(28)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Dec 26 12:30:26 1999) WWW-POST
回到围棋的祖国
一衣带水的邻邦,下午启程,晚上即回到北京。在机场,没有想到,欢迎的行列中,
不仅有国家体委、北京市等有关方面的领导同志和许多棋手,年事已高的方毅、金明、
唐克等领导同志都来了。已经是夜里10点多,由于飞机误点,他们在机场等了一个多小
时。几位白发苍苍的老同志,都是自动来的,他们心里高兴啊!
我们回到的是围棋的祖国。尧舜时代,中华民族的灿烂古代文化中就有围棋这块瑰
宝。隋唐之时,传到日本。百多年来,随着国运而沉寂。从五十年代开始,陈毅副总理
积极倡导,提出“国运昌,棋运昌”。聂卫平的天才,在陈老总的亲切关怀下发现、培育
、
成长。老人家的遗愿,围棋赶上日本,他矢志不忘。十多年来,他战胜了二十多名日本
著名九段棋手,这次又打破了“超一流”的防线。
连日,围棋界内外,许多同志来信、来电祝贺,海外的中华儿女也传来喜悦的心声。
香港《明报》的报道说:“原以为实力稍逊的中国棋手一下子胜望大增。”香港围棋社九
人联名发来诗的贺电,有“海水群飞震不停,九洲洲外尽天声”之句。曾专程返国观看
擂台赛的美国洛杉矶中华围棋会副会长陈之诚的贺电说:“中国棋队在日本的胜利,我和
棋会的成员极为高兴和自豪。”台湾围棋界著名人士沈君山辗转托人带来贺信,称聂卫平
此胜是“中国人的骄傲”。
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招待酒会上,方毅、李梦华、金明、廖井丹等领导同志与围棋
界的三、四代棋手们欢聚。最年长的过老(惕生),即将八旬高龄,他是聂卫平的老师之
一,为了振兴围棋,劳苦了一生。
希望在年青一代身上,老同志们畅谈如何采取措施,下功夫培养少年儿童棋手。参
加这次擂台赛最年轻的棋手是钱宇平,才十九岁。他在与小林光一对局的最后一分钟里,
不慎胜局认输。铭骨发愤,他剃了个光头,特别引人注目。老同志们都乐了。对他此举
的形式虽各有所见,但这志气,人们是感到了。
赶上日本,我国围棋界迈出了大步,人心鼓舞,但仍有一段艰辛的路程,日本还有
两三名“超一流”棋手,我国棋手未曾胜过;日本专业棋手约六百人,九段六十余人,
围棋爱好者一千万人,其总体实力是比我国雄厚的。
打擂台,双方主将最后决战,无疑是最吸引人的理想局面。聂卫平对他的对手,年
迈的长者藤泽先生说:“无论胜负,你都是我的老师。”这场决赛的胜负固然有其意义,
但更有意义的,这将是中日围棋交往史上的一次高潮,它所掀开的新篇章定会更加令人
神往。
(原载《新体育》1985年10月号。附录完,编者注)
================================================================
这里还要补充说一下,有的报章曾说我国旅日同胞,看见聂卫平与加藤正夫对局时,
日本棋院的工作人员在布置闭幕式的会场,因而向日方提出意见。我不知其详。其实,
擂台赛有一个特点,即只要有一方的主将出场比赛,就有闭幕的可能。主办者往往要有
准备,这是很正常的。以后的几届比赛,每逢我方或对方的主将出场比赛,我们都是这
样办的。在不得不提前发的请柬上,甚至写上如×××胜则举行闭幕式,否则即联欢酒
会。谁也不是预知胜负的神仙,只能如此办理。不必为此大惊小怪,斤斤计较。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4.19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54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