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ss_Bridg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oes (从头再来), 信区: Chess_Bridge
标  题: 中日围棋擂台大幕内外(29)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Dec 26 12:30:54 1999) WWW-POST


突破雄关后的欢欣

  聂卫平击败小林与加藤两位日本超一流棋手,实现了大突破,神州棋坛内外,为之
欢欣鼓舞。最为激动的,恐怕要数一些老同志了。我们从日本回来的那天夜里,方毅、
金明、唐克等几位白发苍苍的领导同志主动到机场迎接,在那里等到深夜。我看见金明
的脸上挂着泪花。他说:“小林的棋,我憋的气太大了。小聂争了光,我非常高兴。”
  金老曾告诉我,他是在抗日战争前在济南的韩复榘国民党监牢里学会围棋的。后来
在皖北受新四军军长陈老总的影响,更爱上围棋。他在中南局工作时,对广东、湖北、
河南的棋运积极推动,担任河北省委第一书记时,支持河北建立了围棋集训队。在中日
围棋擂台赛期间,每逢赛前,他都要我陪他到围棋队看望上场的棋手,为他们打气助阵。

  在人民大会堂浙江厅里,方毅、廖井丹、金明、李梦华等领导同志接见了我围棋队,

并参加了祝捷宴会。他们不仅仅是祝贺胜利,赞扬聂卫平、江铸久的功绩,还及时地提
出必须抓紧培养优秀的少年儿童棋手,充实后备力量。就在这时,国家围棋队开始集训
一些冒了尖的小棋手,如常昊、邵炜刚、周鹤洋等等。应当说这是不失时机地抓住了要
领。新体育杂志社也积极支持,在以后的几年,连续举办了中华棋童系列比赛。
  如果说以前我国爱好围棋的多是中老年人,是从旧时代过来的知识分子,那么,中
日围棋擂台赛是个分水岭。这个比赛极大地吸引了众多青少年们对围棋的兴趣。
  在各大专院校,特别是理工科的大学生,把围棋当作一项具有高雅文明气息的业余
娱乐和竞技。有人在一些大学做过调查,说跳舞和围棋是当时大学生中最时髦的爱好。
聂卫平刚回来便被清华、北大请去讲棋。当我和华以刚陪小聂在中山公园音乐堂向2000
余观众介绍中日围棋擂台赛情况以及讲棋时,我发现台下坐的绝大多数是年轻人,他们
以极为热情的掌声欢迎我们。共青团中央为祝贺小聂的胜利,在青少年中推广围棋,举
行了专门的座谈会。
  方毅同志在接见围棋队时对我说:“你还要多支持围棋。”李梦华主席说:“你还要

继续搞下去。”国家体委副主任何振梁也对我说:“你要热心干到底。”我想,只要条件

允许,我会一如既往地干下去。
  聂卫平击败日方两位副帅,即将与其主帅老将藤泽决战,这是绝对不可掉以轻心的。

我对当时有家报纸记者过于乐观的评论颇为担心。他说我方面临的形势,好像小聂带球
如入无人之境,即将长驱直入对方球门,这是对藤泽缺乏充分估计。记者说这番话,似
乎很痛快。但下棋之人比赛时太痛快了,往往会受到惩罚。
  此时正好第七届“新体育杯”循环赛在安庆市举行,聂卫平是参赛者之一。有人主
张聂不要参加了,好好养精蓄锐。我却认为这是聂的一次绝好的热身赛。金老很支持我
的看法,并亲自前往安庆观战。他在安庆与我们见面时,再次流下热泪。他说,我们一
定要在围棋上打败日本,实现陈老总的遗愿。在这次“新体育杯”比赛中,聂卫平先以
3/4子败于曹大元,后又败于倪林强,后一盘比赛时,老远就听见叭、叭的急促拍子声,

使人感到小聂有点“躁”。小聂也意识到这点,说要战胜自己。
  把该输的棋先输掉,使自己受到锻炼和警惕,这就是热身赛的意义,是最好的备战
吧。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4.19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4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