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ss_Bridg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oes (从头再来), 信区: Chess_Bridge
标  题: 中日围棋擂台大幕内外(61)
发信站: 紫 丁 香 (Mon Dec 27 10:36:43 1999) WWW-POST


日本人不重视擂台赛吗?

  中日围棋擂台赛,中方胜了一届,或许有偶然性,但三届连胜,不能不反映实力。
至少可以说,中国棋手已经初步实现陈毅元帅的遗愿,赶上了日本围棋的最高水平,
能与日本的围棋抗衡了。
  当然,日本的职业围棋手多,达到超一流水平的也较中国多,在总体实力方面,
仍然领先。
  我国广大棋迷和围棋界人士赞同上述估计。但不是没有不同的看法。譬如,有人
对“抗衡”这个词,就有保留,认为最好不说。
  什么叫“抗衡”,水平相当,可以比一比,争一争,大概是这样的意思。双方打
擂台,即是严峻的抗衡。连抗衡都不能说,打胜了也不敢说,那还搞什么擂台赛呢?
  俗话说:“久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一个多世纪以来,日本在围棋方面太强大
了。日本的棋书被奉为经典,日本一流、超一流棋手的大名如雷贯耳。在擂台赛刚举
办的时候,围棋界内外普遍低调,悲观者较多。甚至有人认为与日本打擂台比围棋,
现在为时尚早,输了太难看。这些现象在当时都可以理解。
  然而,敢与日本棋手一搏者也不乏人,尤其是新一代的年轻棋手们。后来,我们
居然赢了一届、二届、三届。胜利抚慰人心、鼓舞斗志,一些人的自卑心理开始改变。
但还有人不敢相信中国棋手的胜利,说是“日本人不重视擂台赛”。这话若是日本人讲
的,倒也罢了,不过,至今我还没有听见一个日本人讲这样的话。
  赢了对手,说是人家不重视比赛,不当回事,这究竟是一种积重的自卑心态难以汰
除,还是不了解有关情况有些误解呢?
  世上无完全等同的事物。我国各大传播媒介争相报道擂台赛,因而为我国广大公众
广泛关注。日本只有《朝日新闻》刊登擂台赛的新闻和棋谱,《读卖新闻》只登简讯,其

他只有围棋报刊和某些杂志报道。从这一点看,似乎日本不如我国重视。但这是由于日
本报界的传统是只报道自己办的围棋赛。《朝日新闻》是擂台赛的后援单位,刊载棋谱是

专利,别的报纸就不好问津了。
  就棋迷关注的程度说,双方并无不同。日本棋院大厅几次挂大盘现场讲解中日围棋
擂台赛的对局,观众爆满的热烈情况与我国的现场讲解完全一样。第三届擂台赛双方主
将在日本棋院比赛那天,《朝日新闻》的朋友告我,他们的办公室在下午收到100多个棋

迷的电话询问战况,正常的工作简直难以进行,这与我方的情况也差不多。
  从参赛的棋手对比赛的态度看,双方更在伯仲之间。都是拼着命想赢,没有谁不重
视的。或许,日方的表现形式更为强烈。第一届日方主、副帅藤泽、加藤、小林三人削
发引咎自责,第三届比赛日方主将加藤誓言要以“棋士的生命和荣誉来搏斗”,这只能说

是太认真了,哪有一点不重视的影子呢!
  有人看重金钱,说是日本的大赛奖金多么高,而擂台赛的奖金较少。擂台赛是国际
间的双边团体赛,与国内个人赛的奖金不好同日而语。但日本参加擂台赛棋手的对局费,

却是较日本大赛高的。日本友人告我:原来日本超一流棋手参加擂台赛的对局费,一局
为60万日元,其他棋手50万日元,后来超一流棋手增加到每局160万日元。武宫正树
九段曾对我说:参加中日擂台赛,主要是荣誉问题。
  金钱与荣誉,哪个更重要呢?
  有人从双方出场的阵容比较,说是我国几乎倾全部主力出场,日方有五六个超一流
棋手,每届最多只出场两三个。似乎都出来,才代表日方真正实力。日方团长曾告我,
这几位有大赛头衔的超一流棋手,有的参加了一届中日擂台赛,就不愿参加了。日本棋
院请不出来,我想,在一届比赛中把这些“挂头牌”的棋手全部请出来,日方确有其难
处。
  不过,日本的围棋界元老岩本薰九段说得好:“日本所有最强的棋手都上场了。”虽

然不在同一届比赛,但擂台赛主要是比尖子的。日本的尖子棋手虽然较中国多,但日方
上场的所有超一流棋手都被聂卫平击败,毕竟是事实。双方的围棋实力好像两座山,可
以说日方的较大,但在高度上,应是在一个水平线上。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4.19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36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