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ss_Bridg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oes (从头再来), 信区: Chess_Bridge
标 题: 中日围棋擂台大幕内外(63)
发信站: 紫 丁 香 (Mon Dec 27 10:37:39 1999) WWW-POST
八、“应氏杯”联手向世界
广州敲定大盘
中国棋手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连续三届打败日本棋手,使得台湾海峡彼岸的
一位大企业家和围棋活动家深受感动。他就是应昌期先生。
他是宁波市慈溪县人,从小喜爱围棋,6岁开始学棋,12岁曾获慈溪县冠军。
后来他到上海一家银行当职员,看到当时日本围棋手在上海都是让子与中国棋手下
棋。他就立下志愿,将来有了钱时一定要推动中国围棋事业发展。
抗日战争胜利后,应昌期即到台湾,曾任台湾银行副总经理。后来他离职自己
经营企业,并致力于推动围棋活动。1983年,捐出一亿元台币成立应昌期围棋教育
基金会,并举办世界青少年围棋赛。他经过长期钻研,创造了“计点制”围棋规则,
不断修改,至今已20余年。
应昌期说他早想办个世界著名棋手的比赛。聂卫平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中力挫
日本群雄后,他认为时机来到。他在日本、香港等地多次与我棋手接触,提出要举
办“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并对聂卫平说:“我办这个比赛就是为你办的。”
他经世界围棋联盟秘书长、日本棋院常务理事大枝雄介向我围棋协会转寄了邀请信。
1987年11月,第6届全国运动会在广州举行后期,应昌期委托香港泛太平洋
围棋会副会长孔庆隆和大枝雄介到广州与我国棋协会接触。国家体委领导让我与他
们进行了洽谈。
“应氏杯”赛由应昌期出资110万美元,邀请我棋手聂卫平、马晓春、江铸久、
刘小光、日本棋手小林光一、加藤正夫、武宫正树、藤泽秀行、桥本昌二、台湾棋
手林海峰、王立诚、王铭琬、韩国棋手赵治勋、曹薰铉,澳大利亚棋手吴淞笙,美
国棋手迈克·雷蒙16人参赛,使用“计点制”规则。
我方支持“应氏杯”赛,既能促进海峡两岸围棋交流与合作,又可促进围棋走
向世界,加速国际化。第一次世界职业围棋赛由中国人办亦是围棋故乡应有之义。
国家体委主任、中国围棋协会主席李梦华和国家体委副主任何振梁当时在广州主持
全运会,在百忙中宴请了孔庆隆和大枝雄介一行,当面表示了支持举办“应氏杯”
世界围棋赛事。
洽谈中,大枝雄介提出一些问题,首先是规则。我说,重要的不在于规则,目
前的三种规则,中国的数子法、日本的比目法、应昌期的计点制大同而小异,棋手
都可以下。应昌期精心研究计点制,出钱办比赛,不妨可以试试,让棋手们通过实
践比较。将来再由世界围棋组织逐步统一围棋规则。他们赞成这个看法。
还提出比赛地点、棋手等问题,大枝提出在德国汉堡,还说藤泽秀行年老有病,
参加恐不合适等。我说这些具体问题以后可进一步商定。
大枝还提出比赛名称问题。我说现在国际比赛,多是谁出钱,用谁的名义。比
如中日围棋擂台赛,日本NEC电气公司赞助,前面要加NEC几个字。他也同意了。
他还说希望将来能用我的名字,我说可惜我没有那么多钱,否则,我也争取办一个。
大家哈哈大笑。
大枝雄介与同行的秘书伊藤诚,是第一次来广州,参观了全运会闭幕式和跳水、
足球决赛,对我全运会的成就和广州经济发展颇为称赞。对李梦华、何振梁在全运
会行将闭幕的繁忙时刻宴请和接见他们,一再表示感谢。并说希望能将围棋列入亚
运会项目,逐步争取进入奥运会。
大枝雄介表示同意参加“应氏杯”赛事,但称他个人不能作主,当场向日本棋
院打长途电话,未打通。但说回日本后迅速研究作出回答。
孔庆隆告我,他与应昌期通电话,应对我方支持“应氏杯”赛事深表感谢。并
说:“只要大陆棋手参加,我就办。日本棋院不参加也没关系,反正日本有棋手愿参
加。如果大陆棋手不参加,我就不办了。”孔庆隆和我都感觉到,在无形中开始形成
海峡两岸围棋界合作的局面,令人鼓舞。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4.19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9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