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ss_Bridg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hynot (父亲那双破草鞋), 信区: Chess_Bridge
标 题: 唐代的海外棋僧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Feb 27 11:44:18 2000), 转信
发信人: tly (令狐瓜子★什么瓜子花生的), 信区: GO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Feb 26 05:59:25 2000)
唐代的海外棋僧
唐玄宗李隆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多才多艺的帝王,他对音乐、围棋、书画等艺术都很
有研 究。对于围棋,他不仅经常欣赏国手精彩的对局,有时还召集善弈的王公大臣,陪
弈取乐 。南唐画家周文矩曾以唐玄宗弈棋为题材,画了一幅《明皇围棋图》。画面上唐
玄宗跟前
有几个神态各异的人物,其中还有僧人。
据说,由日本而来的棋僧--辨正也在其中。 辨正,原是日本和州大安寺僧人,对唐
朝的文化很感兴趣,由于他生性诙谐,且善谈论, 又精通围棋,入唐后备受礼遇。李隆
基尚未登基时,与辨正稔熟,曾多次召辨正对弈。也
有人认为李隆基登基后辨正已不在长安,两人并无再度对棋的史实,只是唐玄宗时常惦念
辨正。尽管这二种说法不同,对图中僧人的身份难以确定,但对日本棋僧辨正入唐后曾
与 李隆基多次对局的事实都是确信无疑的。
唐朝,是我国历史围棋十分盛行的一个历史时期,王公显贵,文人名士,嗜弈者比比
皆是 ,唐代著名的诗人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许浑……都有枰上之乐,有的还与海外
棋僧交往,并在诗篇中为他们留下了在华活动的踪迹。
张乔在《赠棋僧侣》中如此写道:“机谋时未有,多向弈棋销。已与山僧敌,无令海客饶
。静驱阵云起,疏点雁行遥。夜雨如相忆,松窗更见招。”这首诗是五言律句,中间四
句 是对仗句,与山僧对仗的“海客”,很有可能是泛海而来的日本、新罗的学子或棋僧
。
“松窗楸局稳,相顾皆凝思。几局赌山果,一先饶海僧......”郑谷《寄棋客》特地用“
海僧”衬托棋客的弈艺高超。显然,泛海而来楸枰会友的海僧,技艺已非等闲,但与这
位 棋客相比尚有一先之差。
由于史料不足,至今很难说出入唐棋僧的确切人数。不过,从许浑送别新罗学子的一首诗
中可以看出,日本、新罗棋僧入唐者为数不少。其诗云:“沧波天堑外,何岛是新罗。
舶主辞番远,棋僧入汉多。海风吹白鹤,沙日晒红螺。此去知投笔,须求利剑磨。”
唐代,新罗的航海业已相当发达,且由于风向、潮流等自然因素,所以日本商人、学子,
乃至政府派遣入唐的外交使团有时都借道新罗,转乘新罗的大海船而西行入唐。
许浑诗中 的棋僧,自然不一定全是新罗国的,其中完全有可能兼有日本,百济等国的
棋僧。 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棋僧入汉多”会不会是说汉代的史实呢?可以肯定的是
,日本新 罗等国与我国在佛学交流方面,唐代远比汉代频繁活跃。此外,在唐诗中还有
以汉语唐的
先例。白居易名作《长恨歌》写的是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起首一句就是“汉皇重色
思倾国”便是典型的例子。因此,说“棋僧入唐多”是完全可信的。 至于在围棋发展史
上,唐代中外围棋交流活动会有诸多僧侣参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当
时,日本律令明文规定了许多文化娱乐活动僧侣不准参加,而围棋则不在限制之列。精于
弈道的僧侣大都富有文化素养,他们深受日本社会上层的敬重。同样,位于朝鲜半岛的
高 句丽、新罗、百济等国也是敬重佛教,崇尚围棋。
据说,早在南北朝时期,高句丽国就是 在棋僧道琳的帮助下战胜百济的。由于日本等
国棋僧社会地位特殊,交游甚广,所以在旅 唐时也会得到国内的诸多帮助。 另一方面,
唐朝的围棋界,也拥有一大批能诗善文的棋僧,他们应该是海外棋僧最乐意交
谈的棋友。唐代围棋诗数以百计,其中有关棋僧的诗句俯拾皆是。如韦庄《长年》“十亩
野塘留客钓,一轩春雨对僧棋”;李洞《赠三惠大师》“药树影中频辍偈,莲峰朵下几
窥 棋”。
--
_\|/_
(@ @)
+-------------------ooO-(_)-Ooo------------------------+
|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oo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ooO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ningx.bbs@smth.org]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53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