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sh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ugang (学历低:个太高:比较傻), 信区: Fishing
标  题: NO.1 我国钓鱼历史概述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9月24日09:56:48 星期三), 站内信件

厉害
  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高雅古朴的垂釣活動
作為我們古老文明的一個小小側面伴隨著祖國的歷史延續下來,歷數千年而不衰,
日益為廣大人民所喜愛。在內陸淡水水域開展垂釣活動由來已久。它起源于古代先
民的生產活動,隨著生活環境的安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漸從生活活動中分離出
來,成為一種充滿趣味,充滿智慧,充滿活力,格調高雅,有益身心的文體活動。
中華大地有縱橫交錯的河流,星羅棋布的湖泊,穿山越谷的溪流,為垂釣提供優良
的自然釣場和豐富的魚類資源。古往今來,無數釣魚愛好者陶醉于這項活動之中,
他們懷著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激情,走向河邊、湖畔,享受生機盎然的野外
生活情趣,領略賞心悅目的湖光山色。深谷的清風吹走了城市的喧囂,釣竿的顫動
帶給老人以童子般的歡樂,八要一竿在手,性情暴躁的小伙子也會“靜如處子”.
...此中樂趣無法用語言來描述。

  三百多年前,世界聞名的釣魚大師愛扎克.沃你頓曾預言:釣魚將成為全世界
人民廣泛喜愛的活動。今天,垂釣已經風靡世界。在大陸與台灣,這項有益于身心
健康的體育活動也越來越受到人民的青睞,發展形勢十分喜人。

 一、從釣具的發展看我國淡水垂釣的淵源

  大約五萬年前,我們祖先的形體已經進化到和我們現代人一樣,他們學人會了
用骨針縫制獸皮衣服,氏族社會逐漸形成。又經過了漫長的歲月,進入了新石器時
代,這就是相傳的神農、黃帝、堯、舜等時期。在這個接段,我國產生了輝煌的仰
韶文化和龍山文化。近幾十年發掘的屬于這個時代的文化勝中,除發現了大量的石
器和用獸骨磨制的刀、齒、鏃之外,還發現了很多魚叉和魚鉤,這對了解我國的垂
釣歷史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陝西省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勝發現的骨制魚釣和黑龍江
小興凱湖崗上出土的骨制魚鉤,距今大約有六千年的歷史,是我國發現得最早的釣
魚文物。在全省各地的新石器時代勝中,如黑龍江的寧安遺址,河北唐山市的大城
山遺址,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的阿善遺址等,都發現了許多骨制魚釣。這些魚釣的
造型多樣,其中有的在鉤尖下面磨出了倒刺,多數魚釣還磨有拴釣線的槽,由此可
証明當時磨出了的垂釣活動已具有較高水平。這些遺址都位於內陸地區淡水水域釣
魚已是十分普遍的了。

  我國最早的關于竹制釣竿的文字記載見于二千多年前的詩歌總集《詩經》,比
如在《季風》這一章中,有“籊籊竹竿,以釣于淇”,的詩句(淇,指黃河的一條
支流,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北部),這表明了春秋載國時期,人們已經用細細的竹竿
在江河中垂釣了。

 二、古代名人時尚釣魚活動

  古往今來,人們都把釣魚看作為一項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娛樂活動。古代很多名
人、學者都喜愛釣魚,雖然他們垂釣的目地不相同,但培養高土雅的情趣是安全一
致的。我國第一個有名氣的釣魚人不是人們熟知的姜太公,而是古帝舜。

  舜號有虞氏。《孟子.離數篇》說:“舜生于諸溤(音平ping,今山東諸城)
?.卒于鳴條(河南開封附近),東夷人也(舜居住地在東方)。”舜很有才干,被
推為部落聯盟的大酋長。大酋長有權祭天、巡狩。有一次,雷澤(今山東東阿、荷
澤、梁山、壽張一帶)的漁民爭著開墾雷澤邊上的土地,釀成氏族間的大械鬥。舜
知道了,就親自排解。他沒著雷澤巡視,餓了就釣魚充饑,很快平息爭地械鬥。堯
、舜、禹是部落聯盟解體前最後的三個大酋長。那時生產還很落後,人們以狩獵、
捕魚為主要謀生手段。舜出巡時釣魚是為了獲得食物,這與後世的娛樂性垂釣是不
相同的。

  駕八駿出巡的穆天子───周穆王姖滿,是一位大游歷史家,是繼舜之後第二
個有名的釣魚人。据《穆天子傳》記載,周穆王在東征途中,常在水邊垂釣。在西
征時,有一次出巡到因氏國,他在黃河邊上一邊釣魚,一邊觀看河邊參天的古小木
 。周穆王時期(公元前976~924年),周天子是天下宗王,諸侯朝聘貢獻的玉帛
、獸皮、珍玩和地方特產很多。富甲天下的周穆王在黃河之畔垂釣,已不是為了獲
得食物,而是消遺娛樂了。

  人們熟知的姜太公是第三個有名氣的釣魚人。姜太公名尚,字子牙。呂是他的
封姓,所以又叫他呂望。 姜太公釣魚,歷史上確有其事。《史記.齊太公世家》
記載:“呂尚蓋常窮困,年老矣,以魚釣虷(音干gdn,地名,即茲泉)....
..周西伯(即周文王)獵,果遇太公于渭之陽。”姜太公釣魚的軼事,古代詩人
、劃家曾作過很多詩、文和藝術作品來反映,白居易在《渭上偶釣》詩中評論得最
中肯:“昔日白頭人,亦釣此渭陽。釣人不釣魚,七十得文王。”姜尚在渭水釣魚
,實際上是等待時機。自遇到周文王,他從此放下釣竿,輔佐文王和武帝,打敗紂
王,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功臣。

  【離騷】作家春秋載國時期楚左徒(僅次于宰相官職)屈原,在楚襄王時期被
令尹子和上官大夫陷害,被放逐到江南。他經洞庭湖溯沅水到辰陽、漵浦等地,又
沿湘水到了今湖南湘陰羅,投江而死。在放逐期間,屈原曾垂釣于資水,至今湖南
桃江縣還有屈原釣魚台遺跡。

  春秋時期,越國大夫范蟊離開越王勾踐後,駕一只小船到了洞庭湖中的釣洲,
由于遇到大風浪,他就停舟靠岸,在釣洲釣魚。釣到大魚熟而食之,釣到小魚者放
生湖裡。後人為了紀念范蠡,把它放生的魚稱為“范蠡魚”。後來,范蠡隱居于無
錫的太湖之濱。他曾提出“種竹養魚千倍利”的主張,齊威王名見他,問道:公富
足千方,家累儀金,用什麼辨法致富的呢?范蠡回答說:“治生之法有五,養魚第
一。”公元前475前,范蠡著成《養魚經 》,這是我國第一部養魚著述。

  唐代杰出詩人李白、杜甫都是釣魚愛好者,他們把對垂釣的感受融注于詩歌之
中,使後人分享他們的快樂。李白在《行路難》中寫出“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
舟白日邊”的佳句;杜甫在《江村》中寫道:“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劃紙作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淡淡
數筆,生動地再現了唐代一個小漁村的生活圖景。

  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柳宗元酷愛釣魚,他在《江雪》一詩中寫下膾炙人口的佳
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灰。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唐代詩人張志和是人所共知的釣魚裡手。他隱居垂釣江湖,寫過《漁歌子》五
首,其中一首:“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
不須歸。”這一首是最為吟誦人口的。明刻本《詩余劃譜》刊了一幅《漁父》描繪
了張志和煙波垂釣的意義。

  唐代詩人司空曙在《江村即事》詩中寫道:“釣綸自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
眠。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黃花淺水邊。”詩人描述了在幽寂遒美的自然景色中垂
釣的高雅情趣。

  宋代哲學家邵雍幼居河南輝縣,非常熟悉衣村的生活。他在《漁樵問答》一書
中,對竿釣漁具曾作了詳細的講述:“釣者六物:竿也,線也,浮也,況也,鉤也
,餌也。一不具,則魚不可得。”他所說的六物,至今仍是竿釣的基本釣具。

  宋代宮廷里盛行釣魚。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王安石曾在詩中寫道:“
珠蕊受風寒天下曖,錦鱗吹浪日邊明。”可見當時游釣的盛況。北宋大文學家、書
劃家蘇軾,也愛釣魚,他在詩中寫道:“湖上移魚子,初生人不畏。自從識釣餌,
欲見更無煙。”可見他悠悠然自得的垂釣情趣。

  南宋大詩人陸游晚年回到故鄉紹興鑒湖邊,“閒時釣秋水”,他在《鵲橋仙》
詞中寫道“一竿風月,一蓑煙雨,家在水釣台四蜼。.....時人錯把比嚴光,
我自是無名漁父。”他迷于垂釣,到了想當漁夫的地步。

  清代書劃家、文學家,居楊州八怪之首的鄭板橋在《道情》裡盛頌釣翁的閒逸
生活:“老漁翁一釣竿,靠山崖,傍水灣,扁舟往來無牽絆。”充滿了詩情劃意。


  從上述大量的歷史資料中,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從古至今,人們在垂釣活
動中領略自然風光,培養高尚的情趣,是大益之所在。唐代詩人岑參的《漁父》詩
說得好:“扁舟滄浪叟,心與滄清。”漁父泛舟于清波間,他釣的是清心寡欲,心
境象水───樣恬靜的高尚情趣,而不是魚!



--
        ·━━━━━━━━━━━━━━━━━━━━━━━━━━━·
        ‖看清楚、看明白、瞧准了,别说我没提醒你。我这个人不出类‖
        ‖拔萃但也不庸庸碌碌,不太玉树临风但也非歪瓜劣枣,不家财‖
        ‖万贯但也不一无所有。有点懒有点馋有点笨,也有点耐心有点‖
        ‖恒心有点信心,也就是说缺点不是没有但优点也有时会闪闪光‖
        ·━━━━━━━━━━━━━━━━━━━━━━━━━━━·                   Go!  天竺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4.14]
※ 修改:·wugang 於 09月24日10:05:27 修改本文·[FROM: 202.118.224.1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4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