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tbal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sxdm (鹰王), 信区: Football
标 题: 中国足球一字诀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Nov 29 13:10:05 1997), 转信
发信站: 武汉白云黄鹤站 (Sun Nov 30 00:04:03 1997)
转信站: sjtubbs!sjtunews!ustcnews!whbbs
张文清
关于足协、教练
一掷千金——形容中国队出征利雅得包机一次花去200万元的冲天豪气,与
对青少年队、女子队的投资形成巨大反差。
一应俱全——形容中国队的教练班子,包括主教练戚务生、助理教练谷明
昌、陈熙荣、“精神”教练金志扬、“福星”教练迟尚斌、防守教练鲍克斯
顿、守门员教练里默等11人之多。七嘴八舌,听谁的?
一知半解;一鳞半爪——形容现时的国家队教练们对现代足球的理解程度,
尤其是理论知识。有人比喻为“小学生教中学生”。
一筹莫展——形容中国队两个回合迎战伊朗队时面对狼狈不堪的场面教练
组的尴尬之态,可谓黔驴技穷。正如曾雪麟语“(戚)遇到挫折时没有‘
主心骨’……”
一意孤行——形容国家队主帅的鲜明个性。《球报》“老汉”称“戚务生
乃一优柔寡断又刚愎自用之人”、‘死不认错的主帅”云云。
一反常态——形容中国队主帅对球员态度的转变。《足球》报记者陈伟胜
报道,一向对球员少有脾气的戚务生在利雅得训练课上对李铁、李明等爱
将大光其火。
关于球队、球员
一问三不知——形容国家队组队3年多以来,若问其基本战术、主要阵型
及主力阵容恐怕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一技之长——形容国家队队员个人技术的单一性。如黎兵只会头球摆渡,
姚夏只会左侧一路狂奔,彭伟国只会中前场漫游……
一见钟情——形容中国队英伦热身归来后对“451”阵型的踌躇满志的
推崇,并附言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形容一旦球到了中国队半场,对方的攻势如汹涌
澎湃的波涛,皮球总是开不出去,令中国球迷提心吊胆。
一触即溃——形容中国队的脆弱后防线,对方一冲击就会演不成军。《南方
周末》称“中国队球门不设防”。
一盘散沙——形容中国队脱节的前、中、后场,尤其指中场松散杂乱的组织。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中国队最紧缺的人物。反过来说,中国队的防
守似乎是“十夫当关,一夫即开”。
一成不变——形容中国队的静止的形而上学的战略战术。无论赛场上局势如
何瞬息万变,依然我自岿然不动,应变能力太差。
一臂之力——形容中国队李红军、符宾等“板凳队员”无缘上阵,只能在赛
场振臂加油。《球报》金焱称“国家队竟然供养了一批根本用不上的人”。
一张一弛——形容中国队奥运会、亚洲杯、世界杯时紧张无比,商业比赛、
热身赛松弛有余。
一蹴而就——形容中国队中抱病参加十强赛发挥最稳定、最出色的郝海东,
几乎每场他都有上佳的射门,只要机会好就会一踢就中,连沙特《首都报》
都称“你们的海东,亚洲超一流球员”。可惜入不敷出,资不抵债。
一目了然——形容对手对中国队的空虚的后防、脆弱的心理、单调的战术
的了解程度。
一刀两断;一去不复返——形容中国队诸多有特色但亦有个性的球员,如
王涛、魏群等一旦弃用即永遭废黜。“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关于历史、未来
一模一样——形容十强赛的结果与前五次的冲击失利以及“反胜为败”场次的
类似程度。中国足球,太多的“惊人的相似”!
戚务生、范志毅、区楚良等及昔日的苏永舜、曾雪麟、高丰文、施拉普纳、徐
根宝、董礼强、刘越……
一言不发;一笔勾销——形容历次中国队冲击世界杯失利后主教练的反应及其
与中国足球的关系,没有任何值得总结的东西?
一丘之貉;一路货色——形容中国足球落伍的、陈旧的传统“工匠”模式,所
以有了呆板的、僵死的教条主义足球思维以及一个个毫无特色、毫无个性的球员。
一潭死水;一发千均——形容十强赛失败以后接踵而来的’97甲A联赛。
一针见血;一语破的;一五一十——形容十强赛后中国足球界最需要的中国足
协、领队、教练、球员的总结和自检态度。
(作者为医学博士)
黄鱼选自11月27月《足球》
--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6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