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tbal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oes (从头再来), 信区: Football
标 题: 中国足球不能承受如此“幽默”--江南空气
发信站: 紫 丁 香 (Tue Apr 4 11:39:29 2000) WWW-POST
http://sports.sina.edu.cn 2000年4月3日 13:33 体育沙龙网友
率真的塔瓦雷斯因输球而夜不成眠,竟意外地发现球队的异常情况:数名球员“夜
不归宿”,不明女子出现在球员的房间。颇富个性的塔瓦雷斯招来记者,于是就招来了一
段旁观者莫辨所以然的争讼。媒体报道用的是颇为刺激的字眼,而俱乐部发表声明,认为
报道失实,球员只是“夜不归宿”。
看了这出极富中国特色的黑色幽默剧,联想到近年中国足坛之种种怪现象,让人不禁
生出感慨:中国足球,你到底还有多少幽默,让人惊诧莫名也悲戚莫名!
姑且不论球员是否做出了让人不齿的事情,仅就球队新败,多名球员便夜出“潇洒走
一回”而言,事情的本身便充分地说明中国足球所谓的职业球员和所谓的职业素质。这一
幕很容易让痴情的球迷联想到汉城奥运会外国人对中国队的评价:最没进取心的球队;也
很容易让人联想到1996年亚洲杯小组赛中国队不思进取被日本人“戏弄”的尴尬情景;也
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国家队球员在十强赛和九强赛中毫无斗志的表现……太多的伤痛,似乎
都缘自一个似曾熟悉的理由。足球是爆冷频率最高的比赛项目,因为它有时仅仅需要精神
力和团结就可以创造一个奇迹,可是,想一想,中韩足球水平差距并不太大,二十年不胜
韩的羞辱史已经从某种角度说明了中国球员的精神力。回顾历史,我们会尴尬地发现,中
国男子足球队从来就是给人爆冷的“菜鸟”:对香港、对也门、对巴林……以后可能还会
给尼泊尔、柬埔寨、锡金、蒙古等球队爆冷。球员连荣辱感都没有,遑论精神力?!
有时退一步想,也不能全怪球员,有怎样的环境就有怎样的球员。这些年来,我们的
足协拿出了怎样的办法来治理中国足坛众所周知的不良风气?而我们的俱乐部又是以怎样
的立场来对待那些敢于跨越纪律禁区的球员?“隋波事件”“渝沈假球疑案”,这些明显
不正常的事件,我们的足协除了念好“拖”字诀,练好“太极推手”(把责任推给公安、
法院、审计等部门),精通不了了之而事实上又了犹未了的处事艺术,事实上又做了什么
有益的或是能够惩前毖后的事呢?至于俱乐部,它们往往出于对球员的“关心”和对俱乐
部名声的考虑,对球队内严重的违纪事件一般只进行内部处理。’98赛季太阳神队球员与
教练参赌之事不知下文的处理,以及大连万达队突然对吴俊施以重罚而又不说明原因,这
种捂着盖着的处理方式,实际上与变相的纵容并无多大的区别。在如此“宽松”的环境下
,试想,道德水准与职业素质严重欠缺的球员不时地给大家“幽一默” ,实在不足为奇
!
讳疾忌医终害自己的道理谁都明白,可是,一说到中国足坛之“黑色幽默”,最终听
到的往往是“主流说”或是“这不属于足协的职责”云云,而这,与我们所感受到的和所
认识到的截然不同。有了这种现实的土壤,中国足坛自然能将种种已有的版本和即将不断
推出的新版本黑色幽默剧进行到底。
然而,中国足球却无法承受着如此之多的“幽默”。因为这些“幽默”的破坏力已直
接或间接地给中国足球带来创伤。十年前,面对世界的大门,我们还可带着可惜的语气说
“只差一步到罗马”,而自此以后,我们听到的只是诸如“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出线”和
“我们要到悉尼争取好成绩”之类自欺欺人的“豪言壮语”。面对中国足坛似成滔滔之势
的浊流,五年之后,十年之后,我们能说的是什么?我们大概不会说,“这次冲击世界杯
失利,再一次提供了中国足球水平只是亚洲二流(或三流)的重要依据”?!
一个热爱中国足球的球迷要流多少次伤心的泪,才能绽放出醉人的笑容?中国足球到
底要上演多少出黑色幽默剧,才能让人看到光明?中国足协、各足球俱乐部和领着如天文
数字般工资、奖金(相对下岗工人所得)的所谓职业球员,你们敢站出来回答这些问题吗
?!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4.19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4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