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tbal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oes (从头再来), 信区: Football
标 题: 风雨六载18
发信站: 紫 丁 香 (Fri Mar 10 13:50:13 2000), 转信
17.提出"抢逼围"
闭门苦练了两个多月后,我们终于要参加比赛了。南京方面发来邀请,让我们去南
京与江苏队打一场公开赛。
我既兴奋又担心。兴奋的是终于有比赛的机会了,就像是一支终日排练的乐队得到
了到舞台上表演的机会。但也挺担心的,毕竟这是我们的第一场演出,如果演砸了怎么
办?
上海的新闻界对我们第一次公开比赛相当重视,各大媒体的记者都去了。赞助服装
也到了,我们申花队终于第一次服装整齐了。在南京车站下火车时,大家着装整齐,格
外精神。接站的江苏体委的同志开玩笑地说:"哟,不得了,职业队来了!"
南京的比赛对我和球队来说,是一场非常重要的考试,它将检验我们过去两个月的
训练成果,检验我为申花队制订的训练计划是否成功。不巧的是,刘军在训练中腿拉伤
了,成耀东也受了伤,范志毅在国家队,朱琪、申思在国奥队,能打比赛的,基本上都
是年轻队员。
那时我正生病,大家劝我别去了,但我还是随队到了南京。我们住在五台山体育场
招待所,我和桑廷良、顾兆年三人住一间房。晚上,电视机里播放AC米兰队与帕尔马队
的比赛,我让桑廷良统计一下,进攻时一脚、两脚、三脚传球有多少?统计结果是占全
部传球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这说明外国强队进攻时也是强调盘带少,强调一脚出球的,这
与我们的训练思路是一致的。赛前准备会上,我给队员上了1个多小时的业务课,又给大
家讲了AC米兰队和帕尔马队比赛的传球统计。我说我们对江苏队并不了解,但关健是要
打出我们自己训练的东西来,打出快抢前的指导思想来。
年轻队员都很紧张,左后卫吴承瑛显得特别紧张,他跑起来晕头转向,还在禁区里
为对手制造了一个点球,幸亏蔡建林扑出。而莎莎一个直传,由朱炯打进的那个球却非
常漂亮。
这场比赛我们最后4比1赢了,但场面上却看不出优势,江苏队的体能比我们还要好,
这些都是我没有想到的。
比赛打完了,主办单位给我们送来一万元出场费。我们队里球员加干部共30人,这
一万元如何分?据原上海队的年轻球员介绍,过去打这种友谊比赛,老队员一般不上场,
都由年轻球员比赛,但分奖金时不上场的老队员比上场的年轻球员还要多。这不合理,
应该拉大上场的和不上场的,主力与替补的差距,拉开十倍的差距,这是第一次。
这样的分配方案在当时中国足坛是没有的,大家担心会有问题,我说为什么不试一
试呢?主力队员如朱炯、毛毅军等人拿500元,不上场队员一律50元,安排好后由顾兆
年去分钱。他迟迟不动身,对我说,这50元那些老队员会要吗?
我说他们肯定会有意见。但你只管发下去,他们不敢不要。我就是要让他们知道多
劳多得这个道理。
对江苏队的比赛是我执教生涯的第一场职业比赛,也是第一次按照想象的职业化进
行的比赛,从服装、分配到用人等。这场比赛,我总结出三个第一:第一次比赛测验,
第一次竞争机制,第一次按劳分配,这在中国足坛,恐怕都是第一次。
在回上海的火车上,我终于松了口气,心里暗自念道:老天有眼,让我们能够回去
痛痛快快过个年。这一天是农历小年夜。
虽然在南京与江苏队打了场比赛,但是外界还不怎么清楚中花队水平到底如何,各
种猜测都有,其中有许多是针对我本人的。尽管我出生在上海,但由于长期效力于八一
队和国家队,在感情上与上海的球迷联系没有那么紧,他们对我还不太了解。当然,最
主要的还是我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失利,9分钟失了3个球,给人家的印象太深了。建队
初期,一下子走了七个老队员,球迷们普遍认为靠那些小青年撑世面,中花队肯定不行。
听说有一次球迷座谈会上,球迷们的发言非常激烈,他们普遍对上海足球悲观失望。认
为徐根宝只会长传冲吊,不会"PASS"(上海人对技术足球的统称),抢逼围下去,上海
足球与北方队没有什么两样了。其实,我也知道,球迷们打心眼里不喜欢这种大刀阔斧
的风格,他们对"精致"的上海足球还有着很深的感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迎来了建
队以后在主场进行的第一场比赛。
2月13至17日,上海东方电视台举行东视杯足球邀请赛。参赛的有八一队、江苏队、
北京队和我们申花队。第一场比赛我们与八一队对阵。场上的观众不多,大家都愿意在
电视里看比赛。我要求队员们把平时练的东西拿出来,要像小老虎一样去拼八一队。
比赛的结果是1比l。毕竟是第一次在自家面前亮相,打得有点紧,看上去热闹,但
场面有些乱。第二天一大早,我与龚学乎副市长通电话。龚副市长说,吴邦国(当时的
上海市委书记)昨天也看了你们的比赛,不过是开完会后看了下半时的一段。他说,吴
邦国问两家怎么都跑不动了?看来体力有问题。龚副市长还补充了他的意见说,你们的
技术太粗糙,特别是在下半时,失误太多,究竟是什么原因你要找一找。
我没有想到市里领导对我们申花队会这么重视,回去我把这些向队内的干部传达了,
并要求队员们一定要打好第二场。
第二场比赛对江苏队。在赛前的准备会上,我总结第一场的经验教训后,要求大家
减少失误,提高抢的成功率。我说,你们别看江苏队输给了北京队。但从场面上看,这
两家都差不多。江苏队还是有实力的。我还告诫大家,不要以为在南京赢了人家4比1,
那是我们机会掌握得比较好,人家也有许多机会。
这场比赛打得还可以。虽然说没有那么多的紧张场面,但1比0比较平稳地赢下来了。
最主要的是抢逼围把对方逼住了。他们几乎没有机会。
最后,我们与北京队争夺冠军。这场比赛,高峰被冻结了。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北
京队夺得了冠军。
没有拿到冠军,但在上海的第一次亮相得到了普遍的认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想
不到这些小鬼还可以。在这三场比赛中,我提出抢字:抢为中心,用抢促进各方面的提
高。我对球员们讲,抢是体能的反映,如果没有体能,怎么抢得起来?没有力量,没有
速度,只能跟在人家后面,怎么去抢?抢也是作风的表现,关键的时刻,在大家体能都
下降的时候,就看你的意志品质了,看你。能否咬牙挺得佐。不要以为抢球只是力气活
儿,抢也是技术,一种防守技术。如果你技术不行,被别人过了,还抢什么?像我们现
在,动作太大,一抢就犯规。这里面有没有技术?当然有,抢还要讲究整体配合,比如
说把对手往边上逼,尽快离开中间的危险区域,一人上去抢,其他球员要注意保护,要
有预判,估计可能出球的方向,及时断球。这难道不是技术与战术的结合吗?
以后被人们广泛议论的"抢逼围"便在这次比赛中作为口号提出来的。但是,"抢
逼围"在申花也不是一帆风顺。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4.19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8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