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tbal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oes (从头再来), 信区: Football
标 题: 风雨六载60
发信站: 紫 丁 香 (Fri Mar 10 14:19:32 2000), 转信
8.激情与理智
说起激情与理智,还要追述到1981年。那时,中国足球刚刚重新恢复在国际足联的
合法席位。由于中国足球长期在国际足球大家庭之外,很少与国际足坛进行交流,国际
足联为提高亚洲和中国的足球水平,特地派国际足联讲师,德国人马罗斯基来华讲课。
当时有资格听马罗斯基讲课的,都是中国的一些甲级队教练和足坛的重要人士,当
时我在乙级的云南队当教练,自然没有资格参加。但是,中国足协组织足球教练员考试,
其中的一些题目就是根据马罗斯基的观点出的,我便从当时的足协官员陈成达那里"批
发"了一些,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激情与理智"。
马罗斯基对中国教练的讲课,影响非常大,效果也非常好。因为这是中国的教练第
一次听到外国教练如此密集和系统地阐述足球的理论知识。比如说在进攻中充分利用宽
度,利用拉开宽度后露出的空档进行渗透,如何转移,如何组织进攻队型、如何进行进
攻的组织。上海队的王后军当时听后对马罗斯基理论非常欣赏,足球界人士都说,王后
军是马罗斯基的忠实追随者。王后军也确实从马罗斯基那里得到了很多有益的东西。
1985年年维泅任中国足球队主教练时,率中国国家足球队来上海训练,就请过当时的上
海队主教练王后军专门给国家队讲战术课。
马罗斯基除讲解理论外,还结合了许多实际战例。其中一次他在剖析北京队与山东
队的一场比赛时说,他感到队员们激情有余,理智不足。从那时起,激情、理智四个字
便在我的脑子里印象颇深。在我以后的实践过程中,我一直不断地去理解和探索,何谓
激情,何谓理智,我一直试图追求把这两点进行完美的结合。
我当了教练以后,追求"快抢前"的指导思想,其中就含有以激情为主的思想观点。
我认为,足球比赛本来就是体育运动中的激情演出。因为它充满了激烈的对抗。没有对
抗的比赛是没有激情的,也不会给观众以强烈刺激。足球的魅力就包含着激情。我在担
任国二队、国奥队主教练的5年中,尝试并得到了激情打法的甜头,形成了球队独特的
风格和我执教的鲜明个性。
回顾中国足球这50多年来所走过的路,我们是一直在激情和理智两个方向摇摆不定,
不是偏"左"就是偏"右"。50年代张宏根、年维泅、方纫秋等从匈牙利学习回来,给
中国足球带来了讲究技术、讲究配合,三角短传的打法。但是在速度上,在作风的硬朗
上却有所欠缺。以后,中国足球越踢越慢,越慢越软。后来被贺老总批评为"舞台上跳
交际舞"。
60年代,中国足球又学了苏联的快速拼抢。但在快速拼抢中,对技术的运用便显得
粗糙,这真是一对矛盾。记得我在当运动员的时候,中国的足球界里也进行过学术讨论,
在快与准之间,到底是准中求快,还是快中求准?这两个方向如何定?有的认为快字当
头是发展的方向,但是快后必然要造成很多的失误。于是有的人便提出要抓准,快而不
准,等于不快。失误多,再快有什么用?欲速则不达。这种学术讨论当时非常地热烈,
然而却是各有各的理,谁也没有说服谁。
也许个性和体能条件决定了我倾向于快中求准,而不是准中求快。
我自己有切身的体会。在当运动员的时候,我是属于速度快、拼抢凶的类型,但又
是比较讲究技术的。我在当时国家队中的技术,应该说不差。我当教练后,也是执行这
个原则,后来桑廷良给我总结出八个字:体能为本,逼抢为魂。
但是,我并不是只抓体能,许多不了解我的人说我只是身体训练教练,这种说法是
片面的。我本身是属于技术型球员,在带队训练时,技术的比例在训练中都在百分之七
十到八十,对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要求更是严之又严。一丝不苟,不准出现一点不合理的
动作。有些队员在训练中非常不习惯我的这种严格要求。姚俊说:徐指导,我们每一次
传不好,停不好,你就要叫,我们十个里面总是有几次停不好,传不准的。我说,我知
道你们有不好的时候,你们五六个传准、停好的,我就不讲了,我讲就讲你们传不好、
停不好的那四五个球,这就是严格训练。我要求你们停好每一个球,传好每一人球,如
果认为停不好、传不准是应该的,那就不是严格训练了。如果你们在处理每一脚球的时
候都注意尽量做得好一些,比赛中的失误不就少了吗?
在我手下受训的队员,处理每个球时脑子里的弦都绷得很紧,生怕哪一次做不好被
我批评。经过这样严格的训练,等到熟悉掌握后,他们在技术上便有了很大的进步。
1965年我在国家队时,我们这批球员个人技术和体能都是不错的,但是我们一碰到
当时的朝鲜队,在他们的逼抢下,失误就多,在他们快速往返的奔跑下,体力跟不上对
方的快节奏,就像现在的中国队与韩国队比赛时一样,也是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我们不
怕西亚,但碰上韩国队、伊朗队、伊拉克队,就打不顺,就是因为他们抢得凶、逼得狠、
奔跑积极。
根据足球的规律和我当运动员的教训,依我的性格和执教多年的经验,决定了我带
队的指导思想是快抢前,我的追求是以激情为主。
1994年职业联赛开始后,我倡导的快抢前的指导思想,抢逼围的战术打法,不但在
战绩上有成效,而且也确实使各队都认识到激情在比赛中的重要性,带动了整个足坛的
对抗,使得联赛更激烈,过去联赛不精彩、不激烈的场面,也不复存在了。
过去的上海队讲究技术,强调配合,但是打法慢。我担任申花队主教练后,就在这
个基础上注人激情,所以申花队在这三年中,在原有的基础上改变了风格。
大连万达队是追求稳的,1比0主义。我上任后给他们加入了激情,因此1998年
的大连万达队也是成功的。
但是,要达到激情与理智的完美统一是非常难的。1996年我就想在抢逼围基础上加
强些理智的成分,就提出了激情加理智的观点。那时候来了一些法国技术型球员,也确
实为我们在配合、控球等方面起到了一些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强调和追求理智的时候,
往往容易把激情的一面丢掉,1996年在用人上,我一会儿用"工兵"拉德,一会儿用技
术型的加西亚,在打法上也不像过去那么地坚决。现在想来,当年我在国奥队时一开始
大刀阔斧强调抢逼围,后来在吉隆坡决赛时换上了广东的技术型队员,加人了太多的理
智,反而使打法不明确。激情加理智是需要全面型的球员。理智型的球员多,不可能打
出激情的。激情型球员过多,也不可能打出理智的足球。所以,打什么类型的风格,最
终还是由什么类型的球员决定。
1996年,我一直在苦苦追求一种完美的足球,希望在激情与理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但事实上,按我们的能力,是不可能达到这种完美境界的。这并不是我刻意地求变就能
变得了的,实际上,这应该是一个渐变过程。像加西亚和申思,都是理智型的球员,不
可能在前面拼命地抢。现在想来,抓一面是容易些,而要追求完美,确实是太难太难了。
要达到完美,如全攻全守,也只有1974年的荷兰队能够达到,至今还没有第二个队。
但是,这种追求应该是无止境的,再怎么变化,原先的风格是不能丢的。我始终欣
赏英国足球的打法。他们的打法始终充满激情,令人激奋。抓住了激情再加上理智,这
样的足球是最好看的。足球一定要有激情,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英国足球的收视率在世界
上最高的原因。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4.19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7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