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tbal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ain (东方快车 ), 信区: Football
标 题: 3 转折点:再用“上帝之手”
发信站: 紫 丁 香 (Mon Feb 21 12:14:27 2000), 转信
1·3 转折点:再用“上帝之手”
……戈耶切亚不停地搓着手,他还不清楚自己究竟要在
这界杯赛上扮演什么角色……马拉多纳决定帮帮他……凭着
一个天才球员的本能和直觉,凭着对胜利的敏感和渴望……
情急之中用手将球用力拍出!……“别怕,上帝是阿根廷人。”
……他说道。
阿根廷队的首战失利在国际国内都激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街谈巷议,
报刊报道,举世关注。阿根廷总统梅内姆在现场看完了这场比赛,在米
兰市政府前他向记者表示了对阿根廷足球队的批评:
“喀麦隆是世界杯的黑马,他们表现得比我们好。他们奔跑迅速,
表演出色……阿根廷队表现得很差!十分差劲!”
“球队应作改变!比拉尔多应该挑选更多的前锋打破阿根廷队的入
球荒!拉蒙·迪亚斯应当入选国家队!”
总统的这些言论传到国家队队员的耳朵里引起了某些队员的激烈批
评。国家队后卫蒙松忍不住讥讽道;“国家内忧外患那么多,总统有多
少比我们更重要的问题需要他去解决!”
马拉多纳没说什么。总统是他的朋友,半年前他们还在一起滑过雪
呢!而且马拉多纳也觉得球队该变一变了,起码战术该变一变了。他把
想法在心里盘算了一下,努力把它们变成了文绉绉的样子。现在,他要
说话了:
“成功得靠全队全力以赴地共同努力,单靠一两人是不行的,贝肯
鲍尔说得对,86年我们获得世界杯,并不只是因为我马拉多纳,而是因
为阿根廷队还有十几个同马拉多纳一样伟大的球星,他们集体配合,才
获得了胜利。”他的话自然得到了队友们的欢迎。
比拉尔多明白马拉多纳的意思。他也知道这个以心直口快、脾气暴
躁闻名的球星要花费多大的力气才能说出这样委婉的话来。但现在他考
虑的是守门员和后卫的问题。是的,初战失利他确有责任;不知对方虚
实,小看了对手。另外,迭戈的位置也太靠前了,难以组织全队……但
最可怕的还是后卫和守门员的失误,他们使全队掉进了深渊……太可怕
的了!尤其对比拉尔多这样一位提倡改革南美足球,揉进欧洲的力量和
防守技术的教练来说,后防上的漏洞是他难以容忍的.第二场球迎战首
战失利于罗马利亚队但实力强大的苏联队,是否仍然用蓬皮多作守门员?
比拉尔多为此绞尽了脑汁。蓬皮多是上届杯赛的功臣,经验丰富,但是
在昨天的比赛中他究竟怎么了?可以说他那一瞬间简直呆若木鸡,对阿
根廷队犯下了灾难性的错误。几天之内他能恢复好状态吗?如果他不行,
又该由谁来接替他呢?由坎塞拉里希吗?不行。他还从未在世界杯的滔
天巨浪中经受过锻炼。至于年龄及经验都较为可信的被比拉尔多选为2
号门将的戈耶切亚,在过去的五个月中他在百万富翁队没有打过一场真
正的赛事,他能马上进入状态吗?比拉尔多思忖着……
再说苏联队,这支赛前被普遍看好的球队,6月9日迎战罗马尼亚队。
此战一开始,苏联队打得颇有气势,10分钟内就组织了 9次进攻。但此
后苏联队的节奏慢下来了,第40分钟,罗马尼亚队一次快攻,仅三次直
线传球,既有技术又有速度的罗队“快马”7 号勒克图什突破苏联队的
防线破门得分。此后情况大变,下半时罗马尼亚队继续频频攻击苏联队
大门。第57分钟,勒克图什再次突破禁区,苏联队中卫4 号库兹涅佐夫
迫于无奈用手拔球,被裁判罚以点球极刑,勒克图什操刀命中。虽然事
后从电视录像上看,这个手球刚好在禁区外一点,本不该判罚点球,但
裁判的失误使苏联队丧失了斗志,以0 比 2败北。
6 月13日,阿根廷队和苏联队这两支首战败北的强队相遇,一场生
死大战拉开帷幕。由于胜负直接关系到两队的命运,双方交手后即展开
了对攻,场面的激烈程度远甚于首轮比赛。
此战苏联队在战术上并未做重大调整,但加快了攻防速度。阿根廷
队则吸取了上一场输球的经验,在用人和战术上都做了重大调整。比拉
尔多把马拉多纳后移到中场,由他去组织全队的攻防,而前锋线上只留
下新星卡尼吉亚一人,利用他的突击力和速度突前左右穿插,牵制并扰
乱苏联队防线,由巴蒂斯塔拖后加强防守,结果后场五人严密的防线使
苏联人难以渗透。此役如此的布阵使阿根廷队形貌大变,马拉多纳也进
入状态,步子跑开了,球路也理正了,常常在对方三名后卫的“特殊照
顾”下仍大胆突破,频频妙传,不断制造角球和任意球机会。他娴熟的
技艺和更加老练成熟的风度,使人不能不觉得“马拉多纳还是马拉多纳”。
这场比赛的赛场是在那不勒斯圣保罗球场,这里几乎跟马拉多纳的
家一样。6 年来,他在这里不知踢了多少场球,狂热的那不勒斯人把他
当作“那不勒斯王”。所有的人都熟悉他的身影,即使在夜间也能把他
认出来。他们热爱马拉多纳,一阵阵欢呼声此起彼落,马拉多纳春风得
意马蹄疾……
然而这天却是阿队守门员蓬皮多倒霉透顶的一天。比赛刚开始12分
钟,苏联队的一次快速进攻在阿根廷队的球门前形成混战,混战中,阿
队巴蒂斯塔飞脚抢险,把也准备扑球的守门员蓬皮多一脚踢个正着。蓬
皮多的右脚胫骨被踢裂,当场倒地不起.蓬皮多的世界杯之页就此掀过,
而第二守门员戈耶切亚传奇的世界杯之页就此掀开。这位比马拉多纳小
三岁的英俊少年身怀绝技,他非常感谢教练对他的信任,但目前他也还
不知道,他将在这界杯赛的阿根廷队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要知道戈耶切亚能够在这次杯赛中出场实属不易。他出生在离布宜
诺斯艾利斯65公里以外的利马镇,跟马拉多纳一样,是那些只能通过足
球改变命运、扬名四海的穷孩子之一。他早年效力于一支阿根廷乙级队
尤尼多斯队,始终没有什么起色。后来,他把握了一次机会,进入了著
名的甲级劲旅河床队。虽说河床队似乎是出产优秀门将的福地:1978年
阿根廷首捧世界杯的门将菲洛尔,就曾效力于河床队,而现役的阿根廷
国家队正选门将蓬皮多在转会到西班牙以前也曾效力于河床队。但戈耶
切亚却感觉在河床队并无用武之地,他和河床队闹翻了。出于财政上的
原因,河床队把戈耶切亚卖给了哥伦比亚的百万富翁队。戈耶切亚觉得
自己被球队薄待,他要求加薪,但遭到拒绝,于是他开始个人罢踢。
没有戈耶切亚参加的联赛照样进行。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由于一名裁判涉嫌毒品案而被毒枭集团绑架,其后又有另一名裁判被枪
杀,足球运动受到威胁,于是哥伦比亚下令停止进行中的联赛。随着联
赛的消失,球队面临着财政困难,此时戈耶切亚也感到自己要求俱乐部
加薪的想法有些不太现实,他开始琢磨是与俱乐部妥协还是另寻栖身之
地。
这时正逢比拉尔多酝酿他的世界杯大计。戈耶切亚燃起一线希望,
但一想到自己以前在国家队的表现,又不禁黯然神伤。
原来,早在1987年戈耶切亚就入选过一次国家队。那时他代表阿根
廷在瑞士苏黎世与意大利队进行友谊赛,那天真是在劫难逃,戈耶切亚
象做了一连串越到后面越可怕的噩梦,阿根廷队以1比3负于意大利队。
尔后,戈耶切亚又在洛杉机的一场比赛中两度失手于墨西哥队。从那以
后戈耶切亚绝迹于国家队,回到自己的俱乐部效力。
此番比拉尔多重组国家队,他还肯起用这名败军之将吗?的确,比
拉尔多也有顾虑。他思虑再三,仍然以蓬皮多为首选把门将军,以伊斯
拉斯为二号门将。而戈耶切亚呢,虽然比拉尔多颇为喜欢这个经验丰富,
反应敏捷的小伙子,但是考虑到他的竞技状态一直不佳,只好作为三号
门将了。也就是说,戈耶切亚披挂上阵的机会几乎等于零。
然而天公作美,脾气火爆、自尊心很强的伊斯拉斯毅然放弃了副选
席位。他毫不客气地对比拉尔多说,他在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时就将做
后补门将的滋味领受够了。现在要么让他出场作首席门将,要么他就走。
伊斯拉斯走了,蓬皮多受伤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降临了。
戈耶切亚被换上场了,他不停地搓着双手,有点不敢相信眼前的事
实,但又多少有点跃跃欲试。马拉多纳担心地看了看这个身高一米八六
的翩翩少年,心想他的探戈舞跳得倒真是不错,穿的衣服也要比自己大
三号,但是面对普罗塔索夫和库兹涅佐夫的强劲攻击,他能顶得住吗?
马拉多纳决定暂时放慢进攻,助戈耶切亚一臂之力。
果然,趁着门将还未活动开,苏联队加强了对阿根廷队的轰击,戈
耶切亚门前险象环生,而且,他差点一上场就被攻入一球……
第十四分钟,苏联队的的一次进攻造成了角球。多布罗沃尔斯基在
左边开出角球,库兹涅佐夫高高跃起一个金狮摇头把球顶向大门远角,
而这时站在两根球门立柱正中的戈耶切亚被众多的球员挡住了视线,等
他看清球的方向却也已鞭长莫及了……在这千钩一发之际,跑回后场防
守的马拉多纳刚好站在球门远角,这时是来不及思考的……用脚?时间
来不及。用头?不准确,弄不好还会顶进自家大门……说时迟,那时快,
马拉多纳凭着一个天才球员的本能和直觉,凭着对胜利的敏感和渴望,
情急之中用手将球用力拍出!
这一球使人觉得似曾相识。人们首先想到1978.年阿根廷世界杯时
马拉多纳的同胞肯佩斯在赛场上以手代脚的举动;其次它还让人们想到
上届杯赛上马拉多纳那支淘汰了英格兰队的著名的“上帝之手”。可以
说,这个球是卑鄙之至的,前苏联队这个以赛场纪律严明、文明克制著
称的出色球队成为两场皆因点球原因而被淘汰出局的第一支球队;这个
球对阿根廷队和戈耶切亚来说又是幸运之至的,因为或许是老眼昏花看
走了眼吧,瑞典裁判对这个近在眼皮之下的犯规动作竟视而不见,没有
像在1978年那场比赛中一样判罚点球(如果是那样的话也许整个十四届
杯赛的历史就得重新改写);同时这个球也可以说是高明之至的。不要
忘记,马拉多纳和肯佩斯都是他们各自时代最为杰出的球星,在这样的
紧急关头他们英雄所具略同,难道不足以显示出这一表面类似荒唐的举
动后面有着某种足球中内在的逻辑?他们都采取了当时情景下唯一有效
的举动——而且.不要忘记了,即使罚点球也有不进的可能!这个球是
寓意深刻的,它或许在提醒大家足球早已从它的古典时代和贝利似的浪
漫主义英雄时代发展到了它的存在主义和结构主义阶段。在这种时代的
足球英雄也许没有过去的那么完美崇高,但却更真实有趣,富于人性。
马拉多纳却并不是如此理解这个球的。在关键时刻上帝会助他“一
臂”之力已成了他的一种心理定式。这个绿茵场上的骄子显然认为,上
帝是唯独偏爱他的,胜利的路途上或许也有挫折,但那只是一些使场面
更精彩的小插曲而已。他终会不同于别人,这就是他对命运的理解。
阿根廷队死里逃生,戈耶切亚也惊出了一身冷汗。马拉多纳走到他
身边,勉强够到他的肩膀拍了拍,“别怕,上帝是阿根廷人……”他朝
戈耶切亚挤了挤眼睛说道。这是他们友谊的开端。此后,他们俩将作为
阿根廷队的两个守护神联袂演出一场又一场的精彩好戏,直到……
该判罚的点球没有判罚,怒不可遏的苏联队队员向戈耶切亚把守的
大门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狂轰滥炸。但他们的运气实在太差了,在阿根
廷队的严密防守下他们屡攻不下,常常是徒劳往返。相反阿根廷队在马
拉多纳的组织下,在他神出鬼没、才华横溢的传、带球威力中频频给苏
联队禁区、球门施加压力。第27分钟。马拉多纳突至一侧底线,苏联队
后卫出于无奈将球铲出,阿根廷队由马拉多纳开出角球,苏联队后卫将
球顶出后,阿根廷队18号塞里苏埃拉将球截住发动了二次进攻。由于苏
联队两名后卫重点盯住马拉系纳,一侧出现防守漏洞,塞里苏埃拉下底
传中,由阿根廷队前卫2I号特罗格里奥插入门前头球破网。
失球后的苏联队也向阿根廷队发起了几次颇有威胁的进攻,数次逼
至门前射门。而戈耶切亚在接连扑救了扎瓦罗夫和库兹涅佐夫的几次强
劲射门后终于顺利进入了应战状态。
下半时易地再战,阿根廷队攻势更甚,除了马拉多纳的满场飞跑有
力地牵制着苏联队的攻防以外,值得一提的是阿根廷队的卡尼吉亚表现
出了惊人的才华。这位23岁的球星有着一头金色长发,跑起来翩若惊鸿,
优美快捷,人称“风之子”,他和马拉多纳配合协调。正是后者刁钻准
确的传球加上他风一般的速度在揭幕战中导致两名喀麦隆队队员被逐出
场,而且他们也给贯彻比拉尔多“区域进攻”的重防守的阿根廷队在本
届杯赛上的沉闷打法注入了一丝活力,挽救了阿根廷队的低调演出。
此役卡尼吉亚作为阿根廷队的唯一突前人物也发挥了他的巨大作用。
他在苏联队的禁区附近不断跑位,一接到中场的传球就立刻向对方球门
发动迅雷不及掩耳的突击。下半时第5 、6 分钟,苏联队刚上场的别索
诺夫因顶不住卡尼吉亚的强大攻击力,从身后拉人犯规被罚出场,使得
本已处于不利地位的苏联更是雪上加霜,处处被动挨打。在终场前苏联
队后卫一个回传失误,被阿根廷队上届世界杯赛的功臣,老将布鲁查加
插上断球成功,一记劲射把比分改写为2比0结束了比赛。可怜人才济济
的夺标热门队苏联队,两战皆负,成为这届杯赛上第一个被淘汰出局的
队.
阿根廷队从死亡线上爬了起来,马拉多纳一度瘪了一点的胸脯又恢
复到了常有的高度……虽然接下去的每一战都仍可看作背水一战,然而
对一位天才来说“重要的是找到上帝”,对此马拉多纳和阿根廷人深信
不疑。
同一日,阿根廷队在小组赛中的最后一个对手罗马尼亚队也在迎战
士气正旺的喀麦隆队。为了熟悉对手,阿根廷队全体在比拉尔多的指点
下特意观看了这场比赛。开场30分钟内,罗马尼亚队尽显了欧洲英雄们
的本色,对喀麦隆队施以重压,占尽了攻势。而喀麦隆队这段时间全仗
守门员、老将16号恩科诺的出色抢救,才保住城门不失,上半时双方战
平。下半时喀麦隆队换上38岁的超龄前锋9 号米拉,在罗队久攻不下后
防守稍为松懈之际,第67分钟罗马尼亚队中卫顶球时略为犹豫,与喀麦
隆队插上的米拉撞在一起,米拉抢先半步射门成功,为喀麦隆队先得一
分。不久后第77分钟时,米拉从右内锋的位置迂回跟进,再次截下罗马
尼亚队中卫顶漏的高球,拔脚怒射破门,为喀麦隆队再添一分。罗马尼
亚队直到终场前两分钟才由替补上场的18号巴林特扳回一球。两战皆胜
的喀麦隆。队已率先杀入16强,而罗马尼亚队在输掉一场后情况同阿根
廷队类似,两队之间的较量更加关键。
罗马尼亚队虽败在喀麦隆队脚下,马拉多纳却对罗马尼亚队10号核
心人物哈吉和新秀18号巴林特的突出表现大为赞赏,警告阿根廷队的队
员们不要掉以轻心。他还说,“我们的前锋队员应该像米拉那样善于捕
捉战机。也许只须跑到一个有利于射门的地方就行,别忘了我在后面看
着你……”说着,他朝卡尼吉亚丢过去意味深长的一眼。
6月18日,上一场该胜不胜的罗马尼亚队与阿根廷队争夺小组的第
一张16强入场卷。两队风格迥异。但踢得非常精彩。上半时双方以0比
0踢平。下半时第66分钟,马拉多纳的一次进攻造成角球,他从右侧用
外脚背开出了一个急速旋转的角球,准确地落在守门员难以防范的远角
上,这时阿根廷队后卫15号蒙松抢点高高跃起一记头球破网首开记录。
被逼上绝路的罗马尼亚队在失球后5分钟,右路破突沉底传中,巴林特
再次杀出射门命中,将此分扳成平局而终场。踢平后罗马尼亚队已居第
二位出线,而阿根廷队也积三分并净胜一球,以小组第三名身份出线,
终于从首战失利的困境中摆脱出来。
同日举行的苏联队与喀麦隆队之战,实际上已是无意义的比赛了。
苏联队终于表现出其积极明快的打法,频频从边路突破传中,中路果断
冲击破门。先后由10号普罗塔索夫,17号日格曼托维奇、9号扎瓦洛夫
和11号多布罗沃斯基四次破门,以4比0制服“非洲雄狮”。
--
▼▼▼▼▼▼▼▼▼▼▼▼▼▼▼▼▼▼▼▼▼▼▼▼▼▼▼
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srg.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18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