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tbal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ain (东方快车 ), 信区: Football
标 题: 3.“金童”的第一次失落
发信站: 紫 丁 香 (Mon Feb 21 12:36:26 2000), 转信
3.“金童”的第一次失落
……肯佩斯回国让梅诺蒂吃了一颗定心九……他缓缓念出布拉沃、
博塔尼斯和马拉多纳三个名字……一个响雷炸开了!一代球王的命运
被改变了!……迭戈还太小,他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去应付如此巨大的
比赛。……”……他想到死……
1977年的赛季开始不久,梅诺蒂真的来找他来了,但这次他是让马拉
多纳加入国家青年队备战南美洲青年锦标赛。国家青年队与国家队本来就
只有一墙之隔,而梅诺蒂同时担任国家队与国家青年队的主教练使得这堵
墙又薄了不少。迭戈的喜悦是可想而知的。
梅诺蒂何许人也?此君身高 1.90米,瘦得就像他的影子。作为前锋
队员,他曾效力于阿根廷鲍卡·胡纽斯队,代表国家队踢过29场球,还曾
到巴西著名的桑托斯队与球王贝利并肩作过战。1974年他被任命为阿根廷
国家队主教练,由于他嗜烟如命,人称“烟鬼教练”。他为人严肃高傲,
一头长发显露出他的艺术家气质,而事实上他对足球的看法也的确堪称是
一种艺术的进攻足球的典型。他认为:“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的足球对各
俱部队是好的,但国家队需要更多的东西.除体力外,还需要夭才、灵感
和智慧。把阿根廷足球变成欧洲足球是不可能的,但必须做到使队员在比
赛过程中意志高度集中和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在各条锁链上保持攻防的
平衡。”
可以说这些观点代表着当时许多南美足球界人士的观点,而那个时代
的确也是进攻足球的年代,虽然已近尾声但仍无与伦比。这种打法是有利
于一个超级球星的成长的,所以马拉多纳发自内心地希望到梅诺蒂麾下效
力。现在愿望已实现了一半,另一半看来也是指日可待了。
备战南美青年足球锦标赛的阿根廷国家青年队名单公布以后,由于马
拉多纳是队里年龄最小的队员,立刻就有许多记者蜂拥而至采访马拉多那
面对诸如“你在哪里出生、在哪里上学,家庭情况怎样,最崇拜哪位球星
……”这样的问题,马拉多纳起先就象填报税表一样一丝不苟,严肃认真
地回答。但不久他开始感到好奇:人们何以对他的许多细技末节的事情感
光趣?难道那竟是大众都想知道的吗?初看见自己的像片、身高、体重、
家庭情况与个人嗜好煞有介事地出现在报纸上,的确有一种新鲜感和荒谬
感,但是不久他就开始感到烦恼了,这不仅是因为记者的问题越来越单调
无趣,偶尔的变化却必然涉及他根本不愿说出的隐私:比如面对“你和姑
娘上过床吗?”这样的问题时,马拉多纳在听明白以后最先想到的根本不
是用嘴而是用拳头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不是考虑到在队里的前途他一定早
这么干了。更重要的是众多的不间断的采访和报道使得马拉多纳与队友间
本来就不亲密的关系更加冷淡了。马拉多纳矮小年幼,这种地位使他迫切
地需要尊严,有时甚至忍受不了一个小小的善意的玩笑。然而往往一个人
越害怕别人的玩笑话别人反倒越是喜欢讲,而且讲得更加含蓄生动,旁敲
侧击,还没有什么阅历的马拉多纳常常给气得跑回房间大哭………他们准
是因为妒嫉……记者则是因为无聊……
这时梅诺蒂教练给了他以莫大的安慰,他向队员们讲了团结协调的重
要性,又把小迭戈安排到自己的房间里睡,像慈父那样关怀他,这一切,
令马拉多纳终身难忘。但是梅诺蒂也认为,马拉多纳如此早的成名、被电
台、报纸追踪对他自己也是不利的。他一方面开导马拉多纳不要为媒体的
过分报道耿耿于怀:比如报纸和电台对梅诺蒂就从不称呼其名,而是直呼
“瘦子”。对这种不礼貌的称呼梅诺蒂从来就是一笑置之,不予计较;另
一方面,他也要求马拉多纳不要为赞美之词所迷惑,要严格要求自己才能
真正扬名天下。
在训练场上,梅诺蒂对队员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他要求队员在保持
重个人技巧、灵活应变的南美风格的同时,又要学习欧洲足球组织明确,
场上纪律严明的优点。凭着丰厚的智识和对足球敏锐的感觉,梅诺蒂在队
员中深受爱戴,没有谁偷懒,马拉多纳更是挥汗如雨。他有更为明确的目
标。他要让梅诺蒂教练知道他是最出色的,他可以进国家队了。
6 月初,南美青年足球锦标赛在委瑞内拉首都加拉加斯开幕了。令马
拉多纳高兴的是,他在比赛中表现突出,使阿廷队得以顺利进入第二阶段
的比赛。但是在第二阶段的比。中阿根廷队的厄运来了,在同巴西青年队
和乌拉圭青年队的交锋中,阿根廷青年队一平一负从而失去了决赛权。尽
管如此,马拉多纳的名声还是迅速传遍了南美各国,介绍他的文章越来越
多,人们已经开始叫他“小贝利”了。
这次大赛马拉多纳在舆论界的成功与他在日后转会博卡青年队,都要
归功于西尔特斯皮勒。他一听说马拉多纳将参加南美青年足球锦标赛就立
刻从学校偷跑出来与马拉多纳共踏征途。所以当马拉多纳在加拉加斯走进
海关大厅时,并不是孤单的,他有一个能干的朋友为他处理一切事务。而
西尔特斯皮勒当然也知道,马拉多纳的成功意味着什么——对一个球员来
说,名声即是财富。西特尔斯皮勒是有远见的,对这样一个16岁的球星的
如此大规模的宣传确实是史无前例的,当新闻界动用了“超天才”、“未
来球王”这样的字眼时,西特尔斯皮勒明白他的工作已经做到家了,剩下
来的仅仅是马拉多纳取得恰当的战绩。针对阿根廷青年人队捉襟见肘的财
政状况和不理想的总体实力,西特尔斯皮勒又力劝马拉多纳转会博卡青年
队,一切中间事务都由他一手操办。“阿根廷青年人队不会让你登上冠军
宝座的。”酉特尔斯皮勒一针见血地对马拉多纳指出。但马拉多纳此时仍
留恋着培养了他多年的阿根廷青年人队;他宁愿承受一些经济损失也想帮
阿根廷青年人队夺取他们梦寐以求的全国冠军。但是事实却朝着西特尔斯
皮勒所预言的那样的发展了;阿根廷青年人队到底没有实力夺冠,而马拉
多纳也究竟还是转会到了博卡青年队。而他一穿上博卡队的球衣,就为该
队夺得了全国冠军,这是后话。
从加拉加斯回到阿根廷以后,国家青年队即告解散了。此时距11届世
界杯开幕只有10个月,梅诺蒂立即着手组建阿根廷国家队,马拉多纳的心
也开始随着时间的逼近而不安起来。
在梅诺蒂看来,队员首先要良好的球性,在全力进攻的同时也要有坚
固的防守能力。他还特别强调要培养他的队伍增强与欧洲强队对抗的能力。
为此他注意到以往阿根廷队卫线人员身材不高,难于对付对方两翼传中球
以及中场队员控球时间过长影响进攻速度等观点,进而提出了“攻守平衡”
的问题。当时,正是欧洲人奋发图强,立志同南美足球争锋的年代。首先
是意大利人的“混凝土”式的防守反击战术,即用“人海战术”,布置重
兵镇守后防,前锋线仅留1~2人。这种战术虽收到效果,但“混凝土”上
的水泥尚未干固,所以战绩不算佳。而荷兰人独树一帜,根据欧洲人奔跑
能力强,体质好的特点创造的“全攻全守”型的新打法,则使足坛春意盎
然,有了新的生命力。在上一届即1974年联邦德国举行的第十届世界杯赛
上,荷兰队以其犀利的“全攻全守”打法,挤进了决赛。更为风光的是在
与东道主联邦德国队争夺冠亚军的决赛上,荷兰人创造了开场后连续传球
14次后破门而对方尚未触到球的精彩绝伦的场面。尽管荷兰人运气不佳最
后输给了联邦德国队,但是其“全攻全守”踢法毕竟是划时代的,没有谁
敢低估它的力量。无疑,意大利和荷兰两支队伍都将成为阿根廷队的强劲
对手,这也是梅诺蒂强调与欧洲队伍抗衡的原因。
国家队的名单公布了,共有24人,马拉多纳作为享誉南美的“神童”
名列其中。他喜不自禁,虽然国际足联规定每个队只能派22名队员参赛,
但是马拉多纳相信,凭着他左脚的威力一定还可以入选22名队员之列。
艰苦的训练在等着他,马拉多纳决心全力以赴。17岁生日到了,他谢绝
了家里给他办生日晚会的计划。他说:“对不起,我还没有取得任何像
样的成就,没有为国家队做出过贡献……。”生日,他就在训练场度过
了,为了加入国家队他付出了全部的精力和巨大的努力。
但天有不测风云,命中注定马拉多纳还不能在这一年成为真正的“左脚王子”,
因为肯佩斯在距大赛开始前3 个月时被梅诺蒂从西班牙巴伦西亚俱乐部
请回了国。瘦子梅诺蒂那异常兴奋的表情告诉大家,阿根廷队将以他为
核心运转,而已达25人的国家队必须去掉3个人才能参赛了。
肯佩斯和马拉多纳一样,也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郊区的一个贫苦
人家,也是一个天生左拐子,也在 9岁时就加入了一个足球俱乐部的少
年队。但他比马拉多纳大 6岁,所以成名更早也更有经验。早在1973年
他就随国家队去玻利维亚参加了第10届世界杯赛的预选赛,在拉巴斯受
到欢迎并迅速成名。1974年,他在国内的34场比赛中射进了29球;1975
年,他在50场比赛中进35球;1976年,他在22场比赛中射进21球,这3
年他一直保持着全国“最佳射手”的头衔。1976年他以600 万美元的身
价转会到西班牙巴伦西亚俱乐部踢球。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巴伦西亚
队由原来的甲级队末尾扶摇直上,一直升到前8 名之列。肯佩斯本人两
年中共为巴伦西亚队射进56个球,成为西班牙1977—1978年度的“得分
手”。他在回忆这段时期的经历时说:“对于一个习惯南美踢法的运动
员来说,需要学习欧洲足球的独特风格,这样才能全面。为了适应欧洲
踢法,我坚持了身体训练,力量、速度得到了很大提高,尤其是从西班
牙人粗野的防守动作中学到了不少东西。”以他的这种经历,认识和全
面的技术,无疑是梅诺蒂最需要的人,阿根廷队的战术要围绕他来进行。
从事后的结果和肯佩斯的生平来看,他可以说是专门为这届杯赛而生的。
这届杯赛他技冠群雄,独自风流在世界最佳的巅峰上,而此后却再未取
得重大成绩。
肯佩斯的回国虽然让梅诺蒂吃了一颗定心丸,但在究竟去掉哪3 个
球员这个问题上,他仍然犹豫不决。阿根廷人为能在自己的国土上举办
世界最高级别的足球赛而无比自豪,但对梅诺蒂率领的国家队能否捧杯
却充满了焦虑和怀疑。他的一举一动都受到新闻界的注意和评判。各报
刊逐个分析了每个运动员的情况,预测他们在场上可能的表现,对“神
童”马拉卡纳几乎一致报有强烈的好感。这一切,都逼着梅诺蒂早日表
态,但梅诺蒂却不慌不忙,继续着25个人参加的训练和大赛前的热身赛。
直到5月19日,离6月 1日的大赛开幕只有12天了,梅诺蒂才最后下
定了决心。他缓缓念出布拉沃、博塔尼斯和马拉多纳三个名字,一个响
雷炸开了!一代球王的命运被改变了!
我们能够想像马拉多纳的悲伤:他如何在母亲、克劳迪娅和西特尔
斯皮勒的劝慰下仍失声痛哭——那是一个伤心神童的泪水,纯洁而透明
的孩子的泪水,与12年后那个久经沙场的“老球王”的泪水根本不同
——如何因为绝望而久久不能入睡又如何从恶梦中醒来面对一个比恶梦
还可怕的世界。他后来多次对记者说,“那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事实上,当时他甚至第一次想到了死。
梅诺蒂的日子也不好过。公允而论,他当时承受的压力比马拉多纳
要大得多。他何偿不喜欢马拉多纳!他完全知道这个孩子将是世界最佳
的球星之一,他对他呵护备至,倾注了无限心血。但是大赛在即,他也
不能顾及个人情感了。国内压力如此之大,他得对阿根廷负责!冒风险
让一个不满18岁、看上去还是个少年的毛孩子上阵会给某些更成熟更有
经验的队员带来麻烦……总之,位置已经有人占了,一个主教练必须要
有自己的观点,要有选择,模棱两可只会给比赛带来灾难!……是的,
他喜爱马拉多纳就如同喜爱自己的孩子,但他还会有机会,会有巅峰和
光荣……眼下阿根廷最需要的是肯佩斯,他只有忍痛割爱了……
消息发出后梅诺蒂就被记者给围了起来,这些以爱提各种刁钻问题
闻名的人此时此刻却变得一致起来,“为什么没有神童?”“金童为什
么没有入选?”他们忿陵地、怀疑地、尖刻地、指责地、厉声地把这一
问题提了一遍又一遍。
“迭戈的年龄还太小,他还没有足够的经验来应付如此重大的比赛。”
梅诺蒂压抑着烦躁的心情,平静地回答道。大赛在即,他为在这种事情
中不断消磨精力与时间而可惜,但是他也能够理解公众的感情。
“当年贝利为巴西队夺得冠军时不是也只有17岁吗?为什么17岁在
巴西队能做的事在阿根廷就不能做了?”记者的提问更加尖刻了,而且
还不怀好意地把事情的内涵进行了扩充,上升到一个令人生畏的高度。
他们为马拉多纳鸣不平。
“我知道该怎样挑选队员。我会对阿根廷负责的。”梅诺蒂有点不
耐烦了,他冷冷地说完这话就高傲地推开众人走了。
是啊,在阿根廷这个足球王国里,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向阿根
廷负责。但是究竟谁对谁错是要由比赛结果来检验的。如果阿根廷队在
这届杯赛上拿不到冠军,公众舆论肯定是不会放过梅诺蒂的,然而事实
却刚好说明他是对的。阿根廷如愿以偿,拉努斯的小天才没参加国家队
也照样登上的冠军奖台。
--
▼▼▼▼▼▼▼▼▼▼▼▼▼▼▼▼▼▼▼▼▼▼▼▼▼▼▼
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srg.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0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