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tbal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ain (东方快车 ), 信区: Football
标  题: 5.“足球天才——又一个贝利”
发信站: 紫 丁 香 (Mon Feb 21 12:43:27 2000), 转信

5.“足球天才——又一个贝利”

……他在中场得球后,一连晃过数名对方队员,最后硬从两名后卫
中间闯过将球挂上了球门右上角的白网!……贝利……称为他所见
过的最精彩的射门……梅诺蒂说,至少15年内不会再出现这样的天
才!……




    当梅诺蒂终于从全国狂欢的热潮中抽出身找到迭戈时,马拉多纳其
实已在理智上完全原谅了他,心中甚至还产生了一种对他强烈的信任和
依赖。但马拉多纳是有尊严的,他的创伤永远无法愈合……他故意半天
不说话,默默地盯着地面。梅诺蒂说话了,他慈爱而温和,洞察一切。
他的话是简短中肯的: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迭戈,但未来是你的。准备参加世界青年锦
标赛吧!那儿将成为你一个人的战场,你会赢得光荣的。”
    说完,梅诺蒂两手轻轻扳住马拉多纳双肩,像父亲一样亲切地拍了
他两下,头也不回走开了。马拉多纳的脑子里却嗡嗡地直响着他的话。
    在艰苦的训练和频繁的赛事中,1979年的春天到来了。在安第斯山
脉以西太平洋另一端遥远的日本东京,第二届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将要
开幕,盛开的樱花等待着马拉多纳和阿根廷青年队。他们已在南美洲的
预选赛上一路过关斩将,取得了进军东京的入场卷。
    这时的马拉多纳和梅诺蒂已经成了推心置腹、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他们决定,先拿它个青年冠军再说。好歹3 年后马拉多纳才21岁,到时
再拿世界杯冠军也为时不晚。而西特尔斯皮勒的大学功课也已经完成得
差不多了,索性离开学校做起马拉多纳专职代理来。他们俩本来就是患
难之交,加上马拉多纳现在已是明星,确实需要有人在生活和安全上给
予帮助和特别照料。所以他们俩平时就是形影不离,遇到这样的大赛,
当然要一同前往。
    幸好有西特尔斯皮勒!日本球迷和媒体对马拉多纳的热情超过了他
们的预计。马拉多纳尚未踏上日本国土,各种报纸电台就对他进行了大
篇幅的介绍,海报上印着他的巨幅彩色照片,所有的人都认准了他会是
本届大赛的头号明星。阿根廷队刚一抵达日本,在机场马拉多纳就被一
大群身高同自己不相上下的记者给困住了,要不是西特尔斯皮勒不断挡
驾,简直就走不出飞机场了!上了汽车,满头大汗的西特尔斯皮勒既开
心又意味深长地对马拉多纳说:“看来你很快就需要一群保嫖和一个公
司才能应付得了这一切了……”。
    战幕拉开以后,阿根廷队果然如行家们所料,在第一阶段比赛中轻
取所有对手,打入了第二阶段比赛。此时马拉多纳的技艺才完全发挥出
来了。以超乎众人之上的体质和球感为基础,他对足球的惊人控制力和
想像力倾倒了所有球迷,全场观众常常为他神鬼般的精湛表演而全体起
立欢呼。在比赛中常常可以看到,他带球单枪匹马地冲锋陷阵,如入无
人之境,而三、四个对手却奈何他不得。18岁的马拉多纳风华正茂,他
征服了东京和日本岛:凡是有马拉多纳参加的比赛,观众就特别踊跃;
凡是马拉多纳得球,全场观众就都为他加油喝彩……
    决赛在阿根廷青年队与苏联青年队之间进行。俗话说:不是猛龙不
过江。苏联青年队乃是上届锦标赛冠军,实力不凡。果然,开场后苏联
队就发动了强大的攻势,趁阿队脚跟尚未站稳先进一球,1比0。但阿根
廷队在失球后不急不躁,打得有声有色,攻势凌厉。他们分别在上下半
场连下二城,将比分变成2比1,此后苏联队又将比分扳平。距离比赛结
束只有10多分钟了,在这关键时刻,马拉多纳显出了英雄本色;只见他
在中场得球后,在数万观众的呐喊助威声中迅速推进,一连晃过数名对
方中场队员,最后硬是从两名对方后卫中间穿过将球挂上了球门右角的
白网!阿根廷队胜利了!他们6战6胜获得了冠军!阿根廷人在短短一年
之中第二次获得了世界冠军!赛后马拉多纳被评为最佳球员,报纸用醒
目的标题盛赞了他的球艺,在日本掀起了“马拉多纳旋风”,这股旋风
很快吹遍了世界,“小贝利”、“新球王”的美称从此名扬全球,四海
皆知。
    “足球天才——又一个贝利”、“马拉多纳魔术”、“阿根廷队的
灵魂”、“世纪球王的诞生”,这些都是报纸采用的说法。连素来对阿
根廷人抱有偏见的智利人也发出“没有谁比马拉多纳更像贝利了”“马
拉多纳的初速度(起动速度)、摆脱对手的巧妙,左脚的灵巧和娴熟,
30—40米远传的准确等方面均超过贝利”的评论。而老球王贝利亦认为
“马拉多纳是市美最有前途的球星,在欧洲还没有哪个队员可以与之相
比”,他还把马拉多纳打进苏联队的一球称为他所见过的最精彩的射门。
阿根廷队教练梅诺蒂则说:“我们正在竭尽全力使马拉多纳成为全队的
核心。如果他继续进步,他将成长为阿根廷足坛上最伟大的球星,至少
十五年内不会再出现这样的天才。”他认为:“马拉多纳将成为 1982
年的贝利 !”
    日本用樱花、温泉和胜利款待了这位“新球王”后,当阿根廷青年

队载誉归国,捧着奖杯乘车前往政府大厦时;沿途成千上万自发来的群
众热烈地夹道吹迎了他们,共和国总统也亲自接见了他们。
    置身在总统府内,作为马拉多纳家族中第一位被总统接见的人,我
们的迭戈还没有忘乎所以。是的,胜利了,他第一次获得了一个大赛的
冠军。而从9 岁加人小洋葱头足球队算起整整十年的时间过去了,他的
汗水没有白流,应该高兴!但是他还没有获得过世界杯冠军。他认为,
只有获得世界杯冠军才能成为真正的英雄!此时的马拉多纳似乎感到,
3 年后的世界杯有点太遥远了,要是每年一届该多好啊,他真想立刻再
投入大赛……一想到竟还有3 年的时间需要他去等待,马拉多纳就不耐
烦得想睡觉了。他仍未找到那种美妙的感觉,他不会甘心……
    但是这回他低估了他获得的成就。回到阿根廷后不久他才陡然发现
自己的名望大增,甚至在某些方面已超过了回到西班牙瓦伦西亚俱乐部
去踢球的肯佩斯。人们从马拉多纳身上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世界青年足
球锦标赛的冠军,而是一个更有希望的未来。报纸和杂志对他的报道成
版成版地刊登;电视台不断播放他的比赛镜头……阿根廷人确信,马拉
多纳将带给他们生活的意义,带给他们一个接一个环环相扣的冠军。
    面对公众如此的厚爱马拉多纳首先只是感到奇怪;自己并没有捧回
世界杯啊!区区小技何足挂齿!然而他哪里知道;从今以后他只要发挥
正常即使他所在的队名列末尾人们也能从人群中将他一眼挑出——何况
一个拥有马拉多纳的队怎可能榜上无名!他的技艺的确已经臻于完美了,
但他还没有想到要用这种名望去换取更多的金钱在他那颗依然纯朴的心
里感觉自己获取的各种奖励已经够丰厚的了,简直难以一下花掉。何况
他的年金也在迅速暴涨、他已经能够养活一大家人而绰绰有余在衣锦还
乡和与亲朋好友多次游玩之后,他一时没能发明出更多的花钱办法。出
身贫民区的他,面对依旧贫困的乡亲们,也还没养成随便花钱的习惯。
在一个商业社会里他的这种思想真是太古老了,一切都还需要有一个人
去教他。当然这个角色并不需要他去到处寻找,一个精于此道的西特尔
斯皮勒就在身边。
    西特尔斯皮勒并没有花费多少口舌就让马拉多纳同意了创办一个私
人公司的计划”。当然,要让马拉多纳完全懂得它的用处和经营办法是
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眼下只要马拉多纳凭着跟西特尔斯皮勒多年来的关
系信任他去着手组建就行了。
    “迭戈,你还记得我在东京机场对你说的话吗?你现在需要更多的
人来帮助你处理各种事务,因为我一个人已无法全部承担起你的各种事
务了。我们需要成立一家公司专门为你做事,名字我已经想好了,就叫
‘第一冠军公司吧’。”
    “什么?”迭戈有点摸不着头脑。
    “第一冠军就是冠军中的冠军,就是你迭戈·马拉多纳——不是所
有报纸都认为你是当今世界第一球星吗?——你的事业是世界性的,而
我们公司的业务也是世界性的。当然,组建这个公司需要花一笔钱,但
是作为这个公司的经营者我可以向你担保,不出半年时间它就会给你带
来目大的财富,而且从此后就不再需要投资了,它将自动运转并为你服
务。你明白吗?”
    简单地说马拉多纳并不“明白”,但是既然老友这么信誓旦旦地保
证,想必不是什么坏事情。何况就算事情不成功也损失不了多少钱,而
马拉多纳是愿意和朋友们共享财富的,这样他才觉得开心。他答应了。
    1979年赛季结束,马拉多纳在26场比赛中踢进了26个球,尤其在全
国甲级联赛上他 8场比赛进球12个,被评为全国最佳球员和最佳射手,
又被美洲19国的100多名体育记者以遥遥领先的票数评为美洲最佳队员,
而上两届的最佳运动员巴西的济科只名列第五,而肯佩斯名列第九。马
拉多纳的球已经踢顺了。
    “第一冠军公司”也宣告成立了。当然记者们一眼就把它看穿了,
干脆叫它“马拉多纳公司”。谁都知道这个公司就是要用马拉多纳的名
声来赚钱,玩的是空手套百狼的把戏。但是,作为“新球王”,马拉多
纳也该有他的排场和声势,媒体虽有议论,却并不表示意外和惊奇。
    倒是马拉多纳自己不断地意外和惊奇起来。首先是1980年3 月,正
在招兵买马的意大利足协对世界的35名著名足球运动员进行了标价招聘,
马拉多纳名列第一,标价高达280万美元;紧接着,5月初,西班牙巴塞
罗那足球俱乐部竟然不惜血本要出900 万美元的高价,招聘马拉多纳到
西班牙巴赛罗那俱乐部服务3 年,该俱乐部将付给阿根廷青年人足球俱
乐部600万美元,付给马拉多纳本人300万美元。
    900 万美元!这个数字不仅使马拉多纳吃惊,就连西特尔斯皮勒也
有点不知所措了。作为马拉多纳的经纪人,西特尔斯皮勒曾不遗余力地
利用几个俱乐部的竞争不断抬价,但负有巨大赤字的巴塞罗那足球俱乐
部最终把聘价抬高到900万美元(如加上其它条件近1000 万美元)时,
他倒吸一口凉气:如果合同签成,那将是一件震惊世界的大新闻!当然
也是西特尔斯皮勒经纪人生涯的一大成就。光是数着9字后面的0就让他
有莫大的快乐!但是,要真正签下这个合同,还有不少困难。
    困难并不来自阿根廷青年人足球俱乐部。对于穷得叮当响,被称
为“除了马拉多纳以外一无所有”的阿根廷青年人俱乐部来说,900 万
美元可说是一次重整旗鼓的机会。5月3日,巴赛罗那和阿根廷青年人两
个足球俱乐部草签了转让合同,但马拉多纳因考虑到众多因素而不能作
出最后决定,正式的转让合同要等80天以后再签署。
    两个俱乐部草签合同的消息传出后,立刻轰动了世界足坛。要知道
就算是球王贝利本人当年从巴西去美国宇宙队,转让金也才600 万美元,
900万这个数字意昧着一个新的世界纪录。
    困难也不完全来自于马拉多纳。虽然迭戈还不是见钱眼开之辈,但
是900 万这个数字大吸引人了,他虽想为国效力,但他也确实有点动摇
了……
    世界各国的反应是有惊讶、有高兴、也有愤怒,在拉美各国反应尤
为强烈: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的报纸用这样的标题“世界足球史上最
高的聘金”、“阿根廷的大人物要出走”刊登了消息和报道;哥伦比亚
的报纸不惜篇幅用“美元向足球致敬”、“疯子的合同”等标题报道了
这件事;卡利地方的《人民报》还发表了题为“马拉多纳,请不要去西
班牙”的社论;玻利维亚拉巴斯的报纸用”阿根廷动员起来,留下马拉
多纳”、“为小天才展开的论战”、“需要一干人每人出一万美元拯救
马拉多纳”等标题报道了这个新闻;而秘鲁首都利马的一家报纸《眼镜》
报在评论中指出:“这个合同是对贫困的一记耳光。”
    困难首先来自于阿根廷足球协会。阿足协一开始就表示拒绝批准这
份合同,因为马拉多纳是被列入阿根廷参加1982年世界杯足球赛的34名
“不准转会”的球员之一。许多人还去请教律师,想从法律上找到依据,
留下马拉多纳,但得不到肯定的回答。
    伦敦、罗马、米兰、波恩、慕尼黑、巴黎……有关这件事的消息报
道、评论充塞了各种宣传机器。巴黎的评论指出:“石油价格、黄金价
格都没有像足球运动员的价格那样,引起这样严重的通货膨胀”。
    这件事在阿根廷人中间更是引起了轩然大波。一切宣传机器每天都
在以最快的速度向人们报道事情的最新消息。马拉多纳的去留成了街谈
巷议的中心,到处都可以听到人们的议论:“外国人发疯了,要出这么
多钱买走我们的马拉多纳。”“马拉多纳这下走了鸿运,机会难得,看
来是留不住了。”“马拉多纳是不可转让的国宝,怎么也不能让外国人
给买走!”“我们偌大一个阿根廷,堂堂的足球冠军之国,难道就容不
下一个刚刚升起的球星!”……
    困难,更来自于舆论界和人民的挽留。,
    本来,向国外输出球星,这在阿根廷并不是一件稀奇事,可以说是
屡见不鲜——斯蒂法诺和肯佩斯不是都去了西班牙踢球吗?可是没有哪
一次转会像马拉多纳这一次这么牵动人心。也许是对方出价过高的缘故
吧,这件事情一下子唤起了阿根廷人的自尊心,他们群起而呼吁“马拉
多纳不能走!”“国宝不可转让!”“要想尽一切办法把马拉多纳留下
来!”一场完全自发的全民挽留马拉多纳运动在阿根廷展开了。
    首先从全国第三大城市罗萨里奥传出消息,说那里的中央足球俱乐
部要用1000万美元的聘价压过外国俱乐部,办法是由罗萨里奥市一千家
大企业各出一万美元。继而,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提出另一种办法,要
首都的上千家私人企业每月自愿多付一个职员的薪金,把这笔钱存入银
行马拉多纳名下,这样三年加起来就远远超过了1000万美元。这些消息
和传说虽然难以证实,但表露出阿根廷人想维持尊严的强烈愿望和决心。
这种愿望和决心最后终于起到了作用,在广泛的社会舆论的影响下,阿
根廷足球协会最后决定保证筹款资助阿根廷青年人足球俱乐部,在三年
内向该俱乐部提供 150万美元作为付给马拉多纳的薪金,终于使马拉多
纳决定在12届世界杯赛前不再考虑离开阿根廷。7 月22日,在要同巴塞
罗那俱乐部签定正式合同的前一天,马拉多纳和阿根廷足球协会以及阿
根廷青年人足球俱乐部的负责人一起,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了记者招
待会,正式宣布马拉多纳将继续留在国内,为阿根廷队在1982年第12届
世界杯足球赛上争取蝉联冠军! 
    马拉多纳本人亦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我是阿根廷人,我应该为
阿根廷踢球!”
    马拉多纳不走了,希望一位巨星去帮助他们夺取足球协会杯、西班
牙联赛冠军和欧洲杯的西班巴赛罗那足球俱乐部失败了,他们已计算出
马拉多纳将在三年内带给俱乐部1500万美元的收入!为此,巴赛罗那俱
乐部的主席努涅斯还谴责马拉多纳言而无信,扬言要按法律程序控告他
失约……
    “马拉多纳不走了!”,“马拉多纳是我们的了!”阿根廷人奔走
相诉,互相告慰。是啊,在一个一切都可以作为商品的世界上,感情获
胜了!良心获胜了!人民获胜了!荣誉感获胜了!而失败的是可以一直
堆到天花板的金钱!这不能不让人振奋,就像第一次读到浪漫小说的结
尾时一样。但事实上这并不是故事的结尾而只是一个开头,复杂的现实
有时更像戏剧而不像浪漫小说。



--
▼▼▼▼▼▼▼▼▼▼▼▼▼▼▼▼▼▼▼▼▼▼▼▼▼▼▼

         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srg.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43毫秒